马海波
摘要 南陵县西南山区乡镇气候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大,有利蚕儿发生白僵病,轻者减产,重者绝收。阐述了山区家蚕白僵病的发生规律,分析了该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当地家蚕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蚕白僵病;发病规律;原因;防治措施;安徽南陵;山区
中图分类号 S884.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301-01
南陵县烟墩镇、何湾镇地处皖南,是南陵县重点养蚕镇。随着栽桑养蚕年数的增加,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桑园管理不科学,蚕房、蚕具等消毒不严格等,造成蚕病发生率也逐年提高,加上受南陵县山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影响,给蚕桑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其中家蚕白僵病的发生尤为突出,科学有效预防、防治成为群众急需、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白僵病属真菌病的一种,是危害较大的传染性蚕病,在各蚕期都有发生危害。
为此,在对一些养蚕户养殖情况进行认真观察与分析后,指导了蚕农对该病进行预防、防治,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该县家蚕白僵病的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白僵病发病规律
蚕白僵病是由白僵菌经皮肤侵入蚕体而引起发病的。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染,当蚕的皮肤接触了白僵菌的分生孢子后,即感染该病。蚕感染白僵病初期与健康的家蚕并无太大差异,一般表现稍微反应迟钝、体色偏暗,随着染病时间的延长,白僵菌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逐渐吸水膨大、发芽,蚕体表面出现油渍状小圆斑,小部分会在气门处出现1~2个圆形大病斑,多数不出现病斑。从蚕的体内源源不断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然后开始生长增殖,破坏蚕体的新陈代谢和机能,最后导致蚕死亡。家蚕刚死亡时尸体具有弹性,但是等到蚕体内被白僵菌菌丝充满且水分被吸干后,其尸体就会变硬,体表出现病斑,腹部开始呈现桃红色,1~2 d后蚕体布满白毛和白粉。不同年龄的蚕染病死亡时间不同,一般小蚕期3~4 d,大蚕期5~7 d,熟蚕感染大多数在营茧中死亡[1-2]。
白僵病的发生受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特别是湿度对该病的发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白僵菌孢子生长的适宜条件为24~28 ℃、湿度超过75%,湿度越大越适宜该病的发生,若湿度在70%以下,即使温度适宜,白僵菌孢子也不能发芽。
烟墩镇地处东经117°19′,北纬47°5′,位于南陵县的南部边缘,地处泾、青、南3个县交界处,北距南陵县城30 km,芜湖77 km,西南距九华山57 km。318国道穿境而过。人口20 507人,辖8个村委会,1个街道居委会。属丘陵山区,海拔45~563 m。该镇的气候特点为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大,非常有利于白僵病的发生,使得大量的真菌孢子散布在空气中,进而通过空气、桑叶等传染至蚕室和蚕座中,引起蚕儿发生白僵病。特别是一旦发生此病,则每年、每季都会发生,并呈逐渐加重的趋势,造成严重损失。
2 发病原因
2.1 养蚕前消毒不彻底
有些蚕农仅对蚕具进行洗晒,并未用药剂进行彻底消毒,使得一些病原菌还残留在蚕具的表面;部分蚕农只重视蚕室的消毒,对周围的环境没有进行消毒,且很多蚕室都是人们的住房,人与蚕共同生活,使得人身上携带的一些病菌感染蚕儿。
2.2 蚕沙处理不当,消毒工作不到位
使用过的蚕沙未放置在指定位置,总是乱倒乱放,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污染,再通过空气和人带入蚕室,加快了僵病的发生速率。很多蚕农在养蚕的过程中忽视了消毒防病工作,特别是易感期对蚕体、蚕座的消毒不够彻底,使病菌有机可乘。
2.3 蚕药使用不科学
很多蚕农未能根据蚕的发病症状使用正确的防治药剂,且未按说明书配制正确的使用量,滥用氯霉素、红霉素等不能杀灭真菌的水剂蚕药,使得真菌更有利于繁殖。有些蚕农使用的药剂浓度偏低,不能将真菌孢子完全杀死。
2.4 交叉感染及有利的气候条件
近年来,蚕茧的价格不稳定,一些蚕农对养蚕的积极性不高,无防治桑树病虫害的意识。2014年进入秋季后,南陵县降水较常年有所增加,使得桑树的病虫害发生严重,且湿润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白僵病的发病[3-7]。
3 防治措施
3.1 蚕前消毒
养蚕前,要使用适当的药剂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毒,并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施用规定的剂量的药剂,以达到最佳消毒效果。若用水剂消毒,则必须晒干蚕具才可使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用硫磺等药品放置在蚕室内熏烟消毒。
3.2 蚕后消毒
收蚁后、各龄起蚕响食前、熟蚕期及时撒防僵粉,一旦发现有僵病发生时,每天要撒2次防僵粉,直到不再出现僵蚕。撒粉时要均匀撒,撒粉量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一般以霜为度。大蚕要适当加大用量,可以提高防僵效果。阴雨潮湿天气,要经常撒施石灰吸潮,降低湿度,经常喂叶,以多次薄饲为主,蚕沙切记不可堆积过厚,否则易造成消毒不彻底。保持蚕室内的空气流通,可以降低湿度。
使用过的蚕沙一定要集中处理,严禁乱倒,一般可以集中入坑沤肥。病死蚕应投入石灰钵集中深埋或烧毁,不可随意丢弃,否则会继续危害蚕儿。采茧后的旧簇具必须集中烧毁,若需要继续使用,必须及时消毒并晒干备用。
3.3 防止白僵菌农药污染
蚕桑生产地区应禁止使用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也不能将施用过这种农药的稻草、麦秆等作隔沙材料或制簇材料,如必要时需经消毒后才能使用。
4 参考文献
[1] 陈爱萍.金坛市秋蚕白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江苏蚕业,2011(4):28-29.
[2] 何富周.霍山县家蚕白僵病的发生与防治[J].江苏蚕业,2011(1):35-36.
[3] 李佳丽,栾丰刚,李增智.安徽西南部家蚕白僵病病源及传播途径追踪[J].中国农业科学,2011(1):143-152.
[4] 刘吉平,吕思行,米红霞.生物防治白僵菌与家蚕病原白僵菌的生物学特性初步比较[J].蚕业科学,2011(3):442-448.
[5] 刘文发.2009年六安市裕安区韩摆渡镇晚秋蚕僵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8):257.
[6] 唐小磊,邹新堰,詹传叶,等.桑蚕白僵病发生与综合防治[J].湖北植保,2011(2):19-20.
[7] 韦静,卢继球.忻城县桑蚕白僵病暴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广西蚕业,2013(4):1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