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构建“多元一体化”课程体系实践研究

2015-11-27 05:16苑振柱
职教通讯 2015年3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岗位模块

苑振柱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推进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1]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课程建设和改革是调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基于以上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改革浪潮的推动,高职院校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一些专业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的改革成绩斐然,成为国家级、省市级的示范性专业,引领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目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缺乏“推广性”和“适用性”,没有形成明显的专业特色。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既要体现管理知识的宽广性,又要突出人才职业发展的多元性,因此,校企合作构建“多元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是专业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误区

(一)“课程模块化”等同于“课程分组”

课程模块设计主要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进行设置,在实际操作中通常缺少对课程的优化选择环节,仅仅是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分组归类;课程分类在选择对应的课程模块时依据的是“非此即彼”的方式,课程之间的联系和结构关系不合理。

(二)“强化实践教学”、“够用、适度”等同于“删减、压缩理论课程”

“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实践教学学时所占比例”成为评价本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指标。同时,知识“够用、适度”原则的提出,旨在防止高职成为本科的压缩版。在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许多纯理论课程被删减,而保留下来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也被压缩了教学学时。各类教学实训软件充斥了实训室,用鼠标和键盘取代了学生手中的笔,由电脑给人脑进行知识的灌输。在改革实施中,没有完全领会高职教育改革理论的内涵。

(三)“基于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等同于“针对单一岗位或固定岗位”

专业课程应该根据行业相关岗位(群)需求而设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通常围绕某一岗位进行,忽略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特点,与其他理工科类专业相提并论。此外,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下设多个专业方向似乎体现了高职教改的目标,但是造成了专业方向泛滥,课程设置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本身脱离,表现为一个独立的新专业。其实质为“曲线教改”。所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立足本专业,在专业知识范畴的宽广性和深入性方面,重新进行定位。

(四)课程体系设置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设置通常以专业教学团队为核心,由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推动专业建设,学生(包括毕业生)的参与性几乎为零。课程设置过程中学生参与程度低,容易忽略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职业发展目标的差异;人才培养“批量化”,导致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及就业质量产生悬殊。

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宽基础、厚平台原则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背景更多表现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管理能力的培养应以广泛的知识为基础,不能仅依靠一两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来获得,这与其他专业提出的“少而精”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基础课程设置上应立足于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甚至要涉及不同行业领域的有关知识。

(二)专门化原则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所涉及课程比较宽泛的前提下,要突出一两个有特色的专业领域进行人才的培养,并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作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提供真实的岗位,以培养学生个人的专业特长。

(三)整合化原则

按照职业工作的任务需要,设立以综合性任务为中心的整合化课程,对传统的管理课程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整合。纵向整合是指同一职能领域知识的整合,如将“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与“ERP实训课程”进行整合,纵向整合体现了对学生深度技能的培养;横向整合是指不同职能领域专业知识在同一应用层次上的整合,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开设“企业经营模拟实训”课程,该课程涉及到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多方面的知识,体现了对学生广度技能的培养。

(四)多元化一体化原则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涵盖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生产、营销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范畴;在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上通常表现为“泛而不专”的形式。“多元化一体化原则”是指根据就业岗位群及职业发展方向形成不同的课程模块组,而这些不同模块组的课程又存在着交叉联系。这就意味着某一门课程可能出现在两个及以上的模块组中,成为多个岗位群能力培养的必备课程。这种课程模块组与传统的课程模块化分组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及职业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模块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学习,而不需要将所有的模块组课程全部学完。这样,既体现了专业课程的“宽”与“厚”,又突出了人才培养的“专”与“精”,同时,还体现出与“学分制”同样的效果。

(五)岗证课一体化原则

要根据技术领域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课程体系;课程模块组设计应包含职业岗位技能考证课程,从而将岗位知识技能与证书知识技能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充分融入课程教学中。[3]

(六)区域就业导向原则

岗位群的选择及课程设置应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的前提是人才培养转型,而人才培养转型的前提是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构建的转型。可见,只有三者良性循环,才能满足本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需求,从而为专业人才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三、实证研究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有教养、有本领”。因此,课程设置应包括:(1)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由学院统一安排,包括思政课程、大学英语、就业课程,简称公共必修课;大学生人生修养、素质拓展训练、军事与素质拓展训练等入学教育课程,简称其他全校性课程。(2)专业素质与能力课程。由系部安排,分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其中,专业必修课有四类: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核心(含专门化方向)课程(专业实训课表中对应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如表1所示,其中,专业核心课各模块组的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

表1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表2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设计

专业限选课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财经应用文写作、管理沟通、金融学、公共关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六选三),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专业拓展课程一般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变化,旨在使学生把握当前经济方面的热点知识,并注重对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入。如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消费模式和企业经营模式发生了新变化,为此,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电子商务实训”课程,使学生系统了解电商企业的运作模式,为其将来进入电商企业从事岗位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校企共建课程是指学生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需要完成对应的企业工作岗位的岗前培训,表3所示为与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合作期间开设的岗前培训课程。

表3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广发班岗前培训课程

四、课程体系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实施要点

(一)课程体系建设要基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本专业的特点是人才培养覆盖到各类的行业企业及事业单位,目标岗位群多而分散,因此,课程模块组设计应紧密贴合本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实施要点:(1)定期开展本区域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调研;(2)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岗位变化进行跟踪调研分析,掌握毕业生就业主要岗位群及岗位变动趋势;(3)切实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同时,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应来自于不同行业、企业及事业单位。

(二)专业特色的建设应以课程特色建设为基础

各模块组的核心课程应作为重点课程建设,课程组应与具体的目标岗位进行衔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施要点:(1)专业教师要积极参与一线岗位的实践锻炼;(2)企业专家的参与至关重要,行业、企业的参与,使得学生能够不断地掌握生产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标准,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强化其良好的职业意识。[4](3)进行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围绕特色核心课程搭建校内外实训环境,既注重学生专业综合操作技能的培养,又专注于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4)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调动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同时,培育专业特色。

(三)要发挥专业限选课程的重要作用

专业限选课程既要体现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延展性,又要体现知识的关联性与深入性,同时,还要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需要,进行课程的选择与学习。

实施要点:(1)要把握各行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面向各行各业,不局限于某一行业或某一类岗位,所以,各个行业生产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标准都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综合管理能力的养成具有影响作用;同时,对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了解,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进行有效的就业岗位选择,并能够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2)进行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团队建设要打破专业限制,使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开展合作,明确课程目标是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3)教学内容的适当选取体现知识的相关性与独立性。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带动了工作方法的创新与发展,要培养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快速学习能力,从而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实施要点:(1)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2)让学生由“被动接收”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探索”学习。

此外,在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学校给予一定的保障措施:(1)实训环境建设资金保障;(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企业专家、高级人才的引进,以及教师企业一线顶岗实践支持;(3)课程建设科研立项的支持;(4)校企合作中的全员参与及激励机制建设。

五、实施总结与反思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多元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核心模块组的设计及课程的适时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应由“批量化、统一化”转变为“个性化、差异化”,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爱好及职业发展定位进行课程的选取;教师对同一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标准应存在差异化,从而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应成为建设的重点,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务院文件,国发[2014]19号.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文件,教高[2006]16号.

[3]贾广敏.基于工学结合“岗证课一体化”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2):91-95.

[4]李伟娟.关于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2(32):46-47.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岗位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