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俄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从建构主义角度研究跨文化俄语教学方法。得出3种教学方法:随机进入词汇文化教学法、抛锚式阅读文化教学法、支架式听说文化教学法。对俄语专业的教学具有实际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 跨文化俄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240-02
高等学校俄语专业俄语教学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言语交际能力。跨文化俄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黑龙江科技大学俄语专业是双校园培养模式,学生在大三时出国在俄罗斯学习一年,面临着跨文化的碰撞,所以在大一、大二俄语学习的同时加入跨文化内容势在必行,进行跨文化俄语教学。我们的学生是零起点学习俄语的,怎样在两年的时间内把俄语教学和跨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本文尝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研究跨文化俄语教学方法,并在我校俄语专业中进行实践。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源于瑞士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在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该理论认为,新经验是在原有经验与新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而产生的。在如今高校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该理论对跨文化俄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并且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教学方法。
二、跨文化俄语教学方法
1.跨文化俄语教学。跨文化俄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它是语言与文化关系和俄语教学的需要,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俄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它为语言学习提供了真实而又丰富多彩的语境,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提高了学习者学习俄语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动机更加明确,这进一步促进了俄语语言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其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将语言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通过交际实践学习目的语言,能使学习者获取跨文化交际的亲身体验,在情感和行为两个层面达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
2.跨文化俄语教学方法。
(1)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紧密,它“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有弹性的成分,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在俄语词汇学习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作为一个符号的词汇所指代的具体意义,即字面意义,而且还要使之了解词语字面意思以外意义,即时间含义或内涵意义。因为词语的暗含意义代表了词汇所在文化中的文化意义、社会意义、情景意义、历史意义,充分体现了这个语言群体的文化环境、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使学生正确运用带有俄罗斯文化特色的词语。
浓厚文化特点具体体现在词汇及词汇的使用,尤其要在真实文化语境中具体使用词汇,从词汇的意思和用法、包含的文化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词汇教学。
(2)阅读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阅读教学是文化教学的具体体现,要想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只要选择那些包含文化内容的阅读材料即可。
(3)听说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使学生能切实感受跨文化交际过程是听说活动,耳熏目染,有效提高交际能力。
(4)写作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通常贯穿于俄语学习的各个阶段的还有写作教学,不同阶段写作的体裁、内容和要求都各不相同,在各个阶段将文化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是可行的。
三、建构主义视域下跨文化俄语教学方法
在促进教师和学习改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俄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把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引入跨文化俄语教学中,开发出一些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与跨文化俄语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方法,并用于我校俄语专业进行实践。
1.随机进入词汇文化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随机进入教学,充分挖掘文化教学的潜力,将词汇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介绍给学生。以俄语词汇заяц兔子为例:
(1)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заяц一词。
(2)随机进入教学——可以随意通过语法时、听说时、阅读时或写作时以句子、对话或短文的形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词汇заяц,让学生自己介绍兔子在汉文化中表达的意义:是可爱、善良的动物,象征着机警、行动敏捷、聪明,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教师可以适时介绍兔子在俄罗斯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汉文化正好相反,它被认为是鬼怪、邪恶的象征。在俄罗斯民间故事中,兔子是弱小、无援、胆怯的动物。如:“Жаден, как волк,а труслив,как заяц.”(贪婪如狼,胆小如兔。)此外,俄罗斯人认为兔子横穿马路是不祥之兆,任何人看见这种情况都应避开。俄语中兔子还指看戏不买票或无票乘车的乘客等等,使学生逐步完成对词汇заяц文化内涵的建构。
(3)思维发展训练——教师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兔子在中俄文化中表达意义的对比,(这里又加入了对比法),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完成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构建。
(4)小组协作学习——围绕词汇заяц呈现的不同文化内涵展开小组讨论。在协作中完成文化意义建构。
(5)学习效果评价——进行相关巩固性或知识迁移性操练,让学生自己评价学习效果,不断完善对所学词汇заяц文化内涵的意义建构。
通过随机进入词汇文化教学法,学生不仅记住了该词,而且相信也永远记住了该词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记住由该词组成的谚语。避免了目前俄语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呈现给学生从词典下载的词义解释,导致学生所学的词匯成为一组僵化的符号,无法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加以运用。
2.抛锚式阅读文化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抛锚式阅读文化教学法,进行有效的文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篇章内容。以阅读一篇关于俄罗斯饮食文化的俄语文章为例,围绕饮食文化这一主题可以设计如下:
(1)读前:汉文化中饮食习惯有哪些?
(2)读中:注意俄罗斯饮食文化与自己的饮食习惯的异同,进行文化对比。
(3)读后: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可以插入教师对语言点的解释,但篇章理解和文化内容的讨论要高于语言形式的学习。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篇章内容,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传统阅读教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阅读篇章中蕴涵的文化信息,关注的是语音(朗读时)、语法、词汇、句型和翻译等语言学习的内容,有意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篇章本身。
3.支架式听说文化教学法。听说教学中,采用支架式听说文化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让学生有机会切实感受跨文化交际过程,提高交际能力。以俄罗斯的礼仪文化为例。
(1)搭脚手架——先让学生谈谈中国的礼仪文化,呈现学习目标。
(2)进入情境——听有关礼仪文化的短文,根据短文回答问题,将学生引入俄罗斯礼仪文化的问题情境。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此阶段开始时教师可以启发引导,比如听到的礼仪文化的短文是有关手势方面的,如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手势向人伸出半个指头,然后让学生探索俄罗斯的礼仪文化,当然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这一手势所代表的含义是对某人或某事嘲弄或轻蔑,这种手势语言在我国是没有的,帮助学生提升对象范围。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5)效果评价——进行相关巩固性或知识迁移性操练,让学生自己评价学习效果,不断完善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结论
俄语教学引入跨文化教学的内容是由高等学校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研究跨文化俄语教学,得出3种教学方法:随机进入词汇文化教学法、抛锚式阅读文化教学法和支架式听说文化教学法。这3种教学方法在我校俄语专业中进行实践,学生在大三出国赴俄罗斯学习前,在俄语语法课、视听说课及阅读课上能够在学习俄语语言的同时,学习跨文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重跨文化知识的融入,选取带有文化内涵的材料进行语言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践证明,随机进入词汇文化教学法、抛错式阅读文化教学法和支架式听说文化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习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为其出国避免文化上的碰撞打下了基础,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3种教学方法也为其它高校的中俄双校园培养模式的俄语专业教学提供了借鉴。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切合俄语专业学生的建构主义视域下跨文化俄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1401996;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组.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鐘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肖仕琼.跨文化视域下的外语教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4]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 姜娟.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俄语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作者简介:姜娟,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俄语语言与教学。)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