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丽炜 刘闯 韩明辉
摘 要: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各类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趋势,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大学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模式下,课程的教学改革不单单是教法、内容的改革,而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综合性改革项目。专业课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创业教育的基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培养人才的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专业课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专业课 专业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C913;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232-02
汽车是一种融合了机械、电子、液压、信号、控制、材料的结合产品,汽车工业的发展代表了机械行业发展水平,因此,汽车专业的专业课应当根据就业形势和培养目标的变化,保证专业课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实践环节对理论内容的促进,使得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如何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考,如何使专业课的教学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当前车辆工程专业专业课改革的关键①。
笔者所在的佳木斯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是由原来的交通运输专业分离出来的,车辆工程专业的成立借助了原交通运输专业的部分师资、设备、实践实习场地,在专业课课程教学方法上借鉴了国内其他院校的经验和方法。由于汽车行业的加速发展,给车辆工程专业的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给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迎来了新的挑战,所以,车辆工程专业专业课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培养方向与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整合
首先应明确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专业课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内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的调整和整合。人才培养要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彻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标准,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目前,我校正进行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修订,利用此次机会对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课进行内容的调整和整合,删掉交叉、重复性内容,合理安排专业课课程和学时,加大实践学时,增加实习、实验、实践环节,实现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专业课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满足当前社会对本科生就业需要。
1.专业的培养方向的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离不开课程体系的建设,人才培养目标是由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各门不同的专业课课程实现的。因此,专业建设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决定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目的。由于汽车工程专业是我校的新专业,专业的实用性和目标性都很强,非常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培养的方向主要面向汽车的设计、营销、维修,以及汽车保险理赔、二手车交易与评估和汽车行业中高级管理层等人才的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应以培养具备汽车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主,而不是以技术和设计为主。好多专业课,像《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课课程都会受教学目的和课时的限制,不可能系统讲述结构性能特性和工作原理,基于此情况应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和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改革②。
2.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整合。课程是基本框架,教材是基本依托,课堂是主渠道。针对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的需要,专业课课程的内容要及时调整,增减适宜,突出重点与适用。例如,《汽车运用学》、《汽车理论》、《汽车实验学》等课程都有比较成熟的教材和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专业的教材一般都采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者采用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创新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专业课存在内容重复和交叉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时候,删掉重复内容,及时调整授课方案,有效利用有限的学时讲述完整的最新的教学内容。
专业课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广泛,使学生了解本门课程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前沿知识。但教学内容不宜过难,教学目标应以认知汽车结构的构成、了解各总成结构的工作原理、掌握实际应用问题为主,需在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的教学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思路,因此,课程体系的结构应由必修课、选修课、加选课三部分组成。在课程安排中,注重学生认知能力、职业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应体现“认同性”课程向“创造性”课程转变,“专业化”课程向“综合化”课程转变。
1.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改革在课程目标上应强调知识與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三方面的整合。在教学中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从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获取最新知识,加入具有时代性的新内容,体现时代特色。总之,优化的课程体系必须要注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③。
2.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与应用。专业课课程的设置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核心环节,必须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培养能力、素质培养的关系。在传授专业知识的时候不能只拘泥于课本知识,应拓宽知识范围,扩大学生视野和知识面,把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实现在传授专业课内容的时候,由原来的专业素质教育转变为综合素质教育,由侧重获取知识教育向增强创新能力教育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专业课时不能按书本的知识结构讲解,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现在,有些高校的课程体系改革,尤其是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改革还不够深入,大部分是纸上谈兵,没有落实到实处。光有理论,缺乏实践是很难取得更大的突破的,理论不付诸于实践,就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专业课课程体系改革在教学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在应用中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和方法,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专业建设情况、课程设置情况等进行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改革应用。
3.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应以就业为方向标,使专业技能培养方向条理清楚,思路清晰。加大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带领学生参加创业和创新研究,目前,汽车专业每年都有20%~30%的同学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参加省、校级的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和大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锻炼了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加强第二课堂等活动课程的建设,教研室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校企联合活动,开展汽车服务进校园、学生到店进行实践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实践当中,亲自動手操作,增长实践经验。
三、构建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需要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更需要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的体系的支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社会对汽车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长,国内许多学校开设了车辆工程专业,同时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①。所以,车辆工程专业专业课课程教学的改革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当前,陈旧的教育观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了绝大多数教师,教学仍采用以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构建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教育思想的转变。专业课程当中要充分体现创业教育的思想观念,这是非常难的,要求老师要先转变观念,不能认为学生毕业了,只需找份工作,要树立起既要就业,又可以创业的崭新观念。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制定新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使教师队伍有所创新。也可请一些专家或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造者、技术专家在业余时间来讲学、做报告,帮助大学生树立大就业观念。还可以开展创业论文大赛,由在各自学术领域有所建树的教授、副教授、企业家作为大赛论文写作的指导教师和评委。通过各种渠道和教育方式启发、诱导、挖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鼓励大学生开拓创新与创业。
2.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行为导向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模块”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用心学习②。讨论式教学法在国内外高等教育中被普遍采用,在教学改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讨论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导致看问题的方法也不同,针对学生的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力的集中,从而使学生产生自学习的主动性、勇于探索问题的探索性和互相沟通学习的协同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广泛应用于理论和操作教学。“模块”教学是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的内容,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把课程划分为几大模块,在几大模块的教学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③。
四、总结
在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中,专业课课程既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又是实现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如何通过专业课课程改革实现高等院校的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以便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创新型、创业型人才,高等院校必须紧跟时代的节拍,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深远意义。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010623)“理论+模块”教学方法在汽车构造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注释:
①段俊生等.车辆工程本科教学改革和实践.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6)
②余文明.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8)
③刘闯等.“理论+模块”教学方法在“汽车构造”课程中的应用.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3)
(作者单位:1.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