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丹
一、对课程育德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教育方式、评价和管理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体现了课程育德的理念。
课程育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简单、生硬地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加入德育内容,而是水乳交融地渗透。只有认真研究教材,深入挖掘课程的德育内涵,将教材与生活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件,才能有意识地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身心健康、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乡土案例探究的课程育德教学设计
本节课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前自主学习与调研,第二部分是课内深化探究。
(一)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教师为学生提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导学案与微视频,并指导学生预习,重点解决“城市病”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将学生分为四组,通过查阅资料与实地调查等方式,撰写“市区电动车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这个城市化热点问题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解决措施以及建议。
(二)课内深化探究
(三)感悟
对乡土案例的探究,体现了地理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乡土案例能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兴趣,让学生从课堂走向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更让德育教育比较自然地融入其中,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内化,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同时,课程育德的乡土案例探究,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教材”,是将教材与乡土地理有机结合,深入挖掘德育内涵,是做好课程育德的保证。“备学生”,是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一环。教师不仅要根据教材精心选取相关的乡土案例,关注学生课下的调研实践,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进退自如等,这些都是全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