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进
新课程新理念不断地深入教学改革,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探索和发展更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思路。笔者在多年的生物学教学中进行了很多摸索和尝试,认为各种教学方法不外乎起到这样的作用,就是促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以激发出学生的无限潜能。要想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笔者认为关键是如何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有些收获,有几点思考。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内驱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高中教学的第一课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抓起,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自觉地去学习。笔者抓住生物学科具有很强趣味性的特点,用精彩的语言、幽默的话语、直观的特色,营造趣味课堂,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就会产生想学的想法,再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学生都能接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生物学的基本能力培养着手,其中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进行探究实验的一项基本活动就是要学生善于观察,科学的观察是学好生物学科的重要前提。通过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因为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热情,通过活动可以学会观察方法,还能进行定性定量观察和全面综合性观察。学生还能从观察中寻找发现实验过程中的异同,从中得到启发,再提出问题,总结问题。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这一节之前,我要求学生预习后观察蝙蝠、蜜蜂、公鸡、狗等动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信息特征,学生都观察得很仔细,而且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另外他们还观察了蚯蚓、蚂蚁、鱼、雁等许多动物的特征,收获颇丰给课堂教学带来高潮,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要求学生不仅会动脑,也要会动手;不仅善于研究探索,又能勇于实践;不仅有知识创新,还有技术创新,工艺方法的创新。因此,在教学中要把一部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这有助于克服纯理论的课堂教学,能引导学生多思、多想,打破思维定势,实现创新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标本,解剖动物,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生物实验仪器,并且要求对实验进行改进、观察、记录、绘图、绘表、统计、分析等。
如,在学习了《DNA粗提取与鉴定》这一实验时,实验材料是鸡血,该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量大,要取250毫升血,在采血场至少要用到五六只鸡,而且卖鸡人不是很配合,如果学校买鸡采血,实验成本较高;鸡血中须加抗凝剂并冷藏静置很长时间,前期工作一般是教师课前准备好,这样学生就不能掌握整个的实验流程。为此,学生提出是不是有更合理的实验材料,能不能找到容易获得又便宜的实验材料呢?我鼓励学生查找资料进行尝试。经过查阅资料学生选取了鸡肝、猪肝、牛肝作实验材料,在对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一定的改进之后进行实验,发现效果颇佳,并且以《探求“DNA粗提取与鉴定”的理想实验材料和方法》为课题参加了安徽省青少年科学论坛,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是在把握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养成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习惯很有必要。因此,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活动离不开推理分析。通过社团活动和实验探究过程,可以锻炼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高,问题的分析能力得到加强,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完成对实验结果的正确分析。例如在做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时,学生在加热过程中发现试管中的确出现了砖红色沉淀,但是有些细心的学生还发现试管底部出现了黑色沉淀,这与课本讲的有些不符,如果再加热一段时间,黑色就会越来越多,有的学生举手询问,有的学生在认真思考,这时有的学生小声说:“可能是黑色的CuO。”经过这一提醒,大部分学生都思考起来了,砖红色是Cu2O,再进行加热就会氧化成黑的CuO,此时我加以肯定,并进行表扬,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笔者还注意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明确责任分工,互相帮助。合作学习的具体表现是学生能相互支持、配合,积极互动,并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处理得好会更好地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尽管学生的自觉性很高,能力也达到一定的要求,但他们毕竟是学生,所学内容有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不能离开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在学生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进行合理设计教学,而且要全程参与,对部分学生的活动还要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要点和难题。例如:在探究《铁与人体健康》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时,学生对铁的具体功能不清楚,这时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共同合作出成果。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认识自我,而且可以学会参与交流,培养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可以说合作学习是激活学习内驱力的催化剂。
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一旦激活了之后,学生的学习就会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就会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法、掌控学习过程、自我反馈学习结果。学什么,怎样学,学生会做到心中有数,在学习之前会自主确定某些内容的学习目标。
每个学生的自我认知度不同,对待学习的方法也各有所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干预学生的学习,要适时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教学的活动中,如:我在课堂上经常采用分组讨论,一问多答,一问一答,你问我答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其实无论以哪种形式,只要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我们的教学就是有效的。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来学习,他们就会快乐地学习,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是绝对有的,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通过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相同的知识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能把学生都按照一个标准来强加灌输,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计划,及时学习到新的教学知识。如: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在制定了学习的计划和目标后,并没有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实施学习。但是在小组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获取对方的知识信息。有时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虽然本组不适合,但也许是别组的抢手货,各个小组各取所需。通过自主合作,学生把探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强化了所学知识。学生在这样自主的学习方式的影响,生生之间很自然地养成了取长补短的习惯,而我在指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也总结了不少宝贵的学法指导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并反馈学习结果,这种自我反馈过程是学生学习升华的过程,也是教学过程要求达到的最高要求。比如我在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碳循环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构建碳循环的概念图,小组推选代表在黑板上绘图比较。这样学生不但对学习结果进行了有效反馈,绘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能和他人合作并分享学习,能自主快乐地探究。要做到这一点,对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至关重要。如何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我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今后还将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