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恒
【摘 要】伴随着全球化进程,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当成为当今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英语教学也需要强调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现状和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意识
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现状
(一)普遍缺乏跨文化意识
现在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只是属于简单的语言知识学习,而跨文化交际对于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不同文化的认识长期积累的过程。跨文化意识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面,是指对世界不同民族多元文化差异的认知与理解,只有拥有跨文化意识,接受文化差异性,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而平等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二)母语具有很深的负迁移作用
很多大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或多或少会受到母语语言习惯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体现为对外语学习的抑制和干扰,产生母语的负迁移作用。研究表明,在跨文化交际的各个方面,母语文化都会产生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而这种负迁移作用也成为了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倾向于在母语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去认知和理解英语的语言现象,以此弥补他们在英语文化和交际知识方面的匮乏,这样就进一步加剧了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作用。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
跨文化交际的意义
对于有很强交际能力的人,他的交际行为能够在特定环境下能够被人所接受或者是在人的期待之中的,这种交际行为能够有效地实现相互的交流。这种交际能力以及适宜的交际行为都是以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为基础的,但是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如果想让学生能够获得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就不能只是局限在是具体的语言交流,而是基于特定文化、具备跨文化意识的英语交际能力,如果要培养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首先需要具备较强的英语文化能力。作为英语教学重要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实际有效的交流已经在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中得到了一致肯定。
三、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跨文化意识,转变教学观念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需要教师深刻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重要性,并对当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教师自己具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在课堂上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需要学生经过学习认知并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实现理解并形成跨文化意识。教师在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中,需要提升自己的文化认知能力、提高英语文化修养,形成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能够帮助大学生建立起跨文化意识。另一方面,在教学观念上,教师需要改变传统观念,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同时注意突出跨文化意识的内容,广泛比较法、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法等丰富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活动在较为真实的交际环境进行,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实现对文化差异的认知和理解。
(二)調整英语教学模式,注重文化学习
英语教学需要强调学生自主文化学习意识的培养,使之自发进行文化了解和学习,锻炼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教学模式的调整,首先需要注重英语技能,可以选取西方国家的跨文化交际材料,例如报刊和电影等,让学生对西方的社会交往准则和社会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日常口语表达。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训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积极性。
(三)丰富教学手段,营造跨文化交际氛围
为了激发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文化导入,营造跨文化交际的氛围。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极大地推动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尤其是在英语教学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使虚拟的英语教学情景现实化,呈现出自主灵活、针对性强和实时性高的个性化教学特征。在理论知识讲解方面,教师也可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文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教材词汇以及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同时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也得到了补充。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对单一文本的教学,构建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直观生动而又真实高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童惟.全球化视野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0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