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高冬香
“班班通”改变了什么?
文 高冬香
开学初,我校每班都配备了“班班通”,现已投入正常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翅膀,身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自然应该冲在改革的“最前线”,努力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没有配套课件是不行的。
图1 全校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
搜索素材自制课件是最原始的做法。可是这样太费时,时间上不允许教师这么做。于是,共享网络优秀资源自然成为一线教师的首选。笔者试着从各教育网站上搜索与自己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课件并下载,以备上课时使用。
但情况并不乐观,下载的课件上有些内容与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不配套,也有的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是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凭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磁性黑板,加上一些自制简易教具,以教师讲授为主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再作努力,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对下载的课件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修改、调整,再用“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
有的年轻教师自己在网上寻找甚至购买课件,稍作修改,上课时运用“班班通”展示,课堂教学效率不错。有的中年教师为了完成学校规定使用“班班通”的任务,共享其他教师的课件,偶尔用“班班通”辅助教学。也有教师将自己的旅游照片、将学生作业拍成照片、剪辑成视频作为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
图2 数学教师使用“班班通”设备教学
虽然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都不轻松,但笔者还是想让课堂40分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更有效率。于是,每节课前,笔者都会浏览已下载的课件,看有没有能用得上的,然后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修改、补充,再拿到课堂上得心应手的应用。
例如,“凸凹”字形周长比较,哪个长哪个短?用课件制作成彩色、动态的线段平移,并将它们都转化成长方形后平移、重合,学生一下子就看得很清楚了。笔者渐渐喜欢上了修改、制作课件,喜欢上了用自己做的课件通过“班班通”发挥效能。自己的备课方式从写纸质教案走向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下面分享一则笔者使用“班班通”教学的片断。
有一个“找朋友”的练习题提前已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完成,笔者依据题目的情景制成了课件。课堂上讲解此题播放课件时,学生们都盯着大屏幕,脸上露出高兴的表情。
“你们看到图上的8个人了是吗?他们拿着有算式的卡片来找自己的朋友了。你们说,在他们找朋友前,首先要做什么呢?”
“算出卡片上算式的得数!”全班异口同声。
“昨天你们在家已计算过了,现在谁来说说图中谁和谁是好朋友?”
等他们一一发言后,笔者点击鼠标,带着卡片的人儿纷纷动了起来,持得数相同卡片的人走到了一起;单击鼠标4下,4对朋友两两站好了。学生看得非常认真,生怕把他们的朋友弄错了。
这时再问:“你们书上的好朋友可不会这么走动,那你们是怎么做到让别人一下就看出谁是谁的朋友的呢?”
“连线!”又一次异口同声。
“你连对了吗?仔细对照一下”
“连对了,我连对了!”
“老师,你那屏幕上的人怎么会动呢?”
“老师,有一个人怎么好像腿少了下半截呀?”
各种声音传了过来。
“课件是老师上课前做的,我想他们动起来会比书上的图更有意思。但有的地方做得还不好,以后我会注意的!”
“哈哈哈……”学生带着笑声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
如果没有多媒体和课件资源的辅助,我们就不会有这样快乐学习的体验了。
“班班通”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让抽象、呆板的内容变得直观,让教师说的、写的更少了,让课堂更富有生机了。
为了应用好“班班通”装备,教师要学习基本的信息技术,熟练地搜索、下载资源,修改、制作PPT课件,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科学地选择各种课程资源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师“忙”起来了,备课的方式也要发生改变了,而课堂教学将会因此更加生动、有效。
作者信息
高冬香,本科,小教高级。南昌市湾里区第三小学,3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