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电影中的原型解读

2015-11-25 09:38
电影评介 2015年12期
关键词:托尔金霍比特魔戒

汪 琼

神话原型(archetype;prototype)源于古希腊语arche(意思为 original- 最初的,原始的)和typos(意思为form-形式)。根据弗莱的观点,“原型是一种典型或者反复出现的意象。我的意思是,依据一种原型,作为一个连接诗歌与诗歌间的象征符号,能够帮助我们将我们的文学经验统一起来”。[1]原型批评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小说、戏剧、电影和诗歌的分析与批评。作为一门视听艺术,电影可以通过艺术形象的展示,亦或科技手段的运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但最终反映的是社会文化,同时还能够体现时代特点和民族精神。与小说、戏剧、诗歌一样,电影是人类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东西方电影中的原型各有不同,但通过认真分析对比,会发现二者也会有共通之处。

一、神话原型

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许多人物和故事情节,往往成为后世创作人创作中的原型。这样的影片中有一类是以《哈利·波特》《魔戒》《霍比特人》为代表的神话传奇类。这些创作人往往从人物、故事情节等等方面借鉴了希腊神话故事的原型。无独有偶,《哈利波特》的创作者乔安娜·凯瑟琳·罗琳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还深受《魔戒》《霍比特人》作者托尔金的影响,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原型特征。

(一)人物原型

电影《王牌特工:特工学院 》剧照

《哈利·波特》系列中不能不提的一个人物就是格兰芬多的米勒娃·麦格(Minerva Mcgonagall)教授。而米勒娃(Minerva)源于罗马神话中才智与勇气女神的姓名,即众所周知的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Athena)(王铮:2008)。女神雅典娜在希腊神话被描述为面无表情,正襟危坐,虽然具备大智大勇的高贵品质,却也让人心生敬畏。这也正是罗琳在书中展现出的麦格教授的一贯形象:黑发盘成高高的发髻,身穿鲜绿色长袍,总是一副现在十分流行的词汇——高冷的表情示人。这一人物的塑造便是源于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原型。

《魔戒》中的弗罗多则与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可以说普罗米修斯是弗罗多的原型。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这位人类伟大的朋友,不畏强暴,坚强不屈,从阿波罗的太阳车里盗取了火种,因此为了惩罚他,宙斯将其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派一只鹫鹰去吃他的肝,又让他的肝每天重新长上。几千年后,他才最终得救,可他必须永久地戴上一只铁环。而《魔戒》中,弗罗多为了销毁象征着人类原罪的魔戒,使人间获得和平安宁,他不惜忤逆黑暗领主萨伦,踏上将魔戒送入末日裂隙的旅途。作为对弗罗多的惩罚,同宙斯一样,萨伦派出诸多爪牙前往阻挡、杀害弗罗多,当弗罗多终于到达了末日火山,并将魔戒销毁后,他虽成为英雄,可是也有了永远也无法治愈之伤——魔戒曾诱惑了他,他也曾在最后一刻投身黑暗,这就像永远的殉道者一样,要为拯救人类的罪恶而永远受难。

这两个故事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可以说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为后世创作人提供了许多灵感,并且给很多神话人物鲜活的形象。

(二)旅途——导师的故事情节原型

儿童文学评论家刘绪源曾指出,《霍比特人》好比中国的《西游记》,因为有很多地方都与《西游记》非常相似,而《魔戒》也是如此。[2]《魔戒》中的弗罗多在充满危险的旅途上,也有导师的启发与引导。魔戒中的导师便是——甘道夫,当他发现魔戒的秘密后,便让弗罗多踏上旅程,并给予其精神领导,在危急时刻予以帮助。甘道夫是排除险恶困阻的总导师,他法力高深、勇敢慧智,协助弗罗多完成毁灭魔戒的最终使命。同时,这也像是但丁《神曲》中的旅途——导师这种故事情节。但丁的叙事长诗《神曲》采用了中世纪梦幻文学的方式,描述了他梦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这段旅程中,当但丁迷失在幽暗森林中时,豹、狮子和野狼挡住了他的去路,这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就会及时出现,为他指出方向。可见,古今中外此类情节是存在原型的,特别是神话故事中更为常见。

二、《圣经》原型

很多西方电影或者这些电影的原作都是汲取了《圣经》中的原型,这样的电影不在少数,但其市场的迎合率却丝毫不受影响,无论是2015年初上映的《霍比特人:五军之战》还是几部已经放映的影片都在以不同的形式阐释着宗教文化及其隐喻。

(一)叙事方式的原型

《魔戒》三部曲和《霍比特人》三部曲均出自英国知名作家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 (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 (1892-1973)之笔,《霍比特人》比《魔戒》问世要早17年,但《魔戒》(其电影名的中文版本译为《指环王》)拍摄和上映的时间又早于《霍比特人》,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着非常大的相似性,那就是叙事方式皆像《圣经》。针对《圣经》的叙事结构,弗莱曾指出:“整个《圣经》可视为一部‘神圣喜剧’,它被包含在一个这样的U型故事结构之中:人类在《创世纪》之初失去了生命之树和生命之水,在《启示录》结尾处重新获得了它们。”[3]即在U型模式的叙事中:叙事主体在起始阶段处于平和的幸福状态;随着叙事推进,这种幸福状态被破坏;最终叙事主体通过抗争或在外力帮助下渡过劫难,重获安稳平和状态。《圣经》通篇暗示的是“朝向最终目的的超越式运动”。这在《魔戒》和《霍比特人》电影中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在《魔戒》中,主人公弗罗多背负着毁灭魔戒的重任,在智者甘道夫的指引和帮助下,最终战胜了邪恶、救赎了世人。小说的附录B 为小说的年代表,记录了中土和西方世界的主要事件,这显示出作者的严谨和认真。在“The Great Years”部分中,托尔金记录了魔戒主要故事的发生顺序:12月25 日,护戒团队离开瑞文戴尔向末日山进发,3月25 日佛罗多和山姆到达末日山口并将戒指丢入火山口中。从时间上看,护戒团队是在公元纪法中的圣诞节出发,并且在复活节将戒指丢入火山,于耶稣的诞辰出发,于其复活之日完成救赎的任务。从这些明显的信息中,可以解读出《圣经》是托尔金在叙事方式方面创作的原型,或许托尔金的这种写作并非是有意识的,而是一种无意识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原型理论里提出了“人类的无意识”。

从托尔金所使用的语言风格来看,也带有很强烈的《圣经》语言风格。《霍比特人》的原作语言质朴,体现了父亲对幼小孩子说话的语气节奏,但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娓娓道来,并不带有商业大片的痕迹。《圣经》也有这种特殊的韵味,即它的质朴、天真,讲着一个个遥远的故事,似真似幻,朦胧曲折,虽并不合乎现代人的逻辑,叙述也不刻意渲染,很多本可大做文章的情节常被轻轻淡淡带过,但却是那样动人,读来古老而又新鲜。

电影《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剧照

(二)《圣经》故事原型

众所周知,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作为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基督教,在西方世界中有着无比重要的文化地位。根据刘小枫著作中所言,基督教不仅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体现为西方文明的精神核心和素质。[4]要了解和研究西方文化,不能不了解和研究基督教。在西方电影中,基督教文化也无处不渗透其中。

2015年最新大片《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中的故事情节也可以找到《圣经》故事的原型。该片中心怀叵测的瓦伦丁认为世界气候问题是由于人口过多导致,人类就像是地球的病毒,如果不减少人口,病毒会导致地球灭亡。他的所谓自圆其说充当救世主的理论是对世界末日的另一种阐释。当他启动了人类彼此屠杀的倒计时时,他发表了一番讲话,提到了他的这种行为就类似于上帝挽救世界一样,把能存活下来的人比喻成登上了诺亚方舟,这些观念实际上依然是对《圣经》的改写,极大程度上反映了基督教文化的影响。非常类似于2009年11月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美国好莱坞电影《2012》。《2012》所描述的世界末日故事其实就是复制了《圣经》的叙事结构。世界各国政府秘密修造了7艘大船,也就是当代的诺亚方舟,到最后有4万人及一些动物等得以逃生,实则是《圣经》故事的翻版。

结语

《霍比特人:五军之战》是2015年票房非常火爆的西方大片之一,延续了10多年前《指环王》的辉煌。本文从原型批评理论出发,综合分析了《霍比特人》《魔戒》以及罗琳所写的《哈利·波特》系列的原型,从古希腊神话和圣经中寻找到了这些知名作家所写的作品中的原型。同时,笔者还分析了托尔金作品和罗琳作品的一些相似性,两位英国知名作家给与世人备受欢迎的神话故事的同时,都用自己的才华开辟了一种“个人无意识”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1]曲倩倩.原型理论视角下的《荒原》[J].大众文艺,2010(23):157-158.

[2]匡彧.《霍比特人》,书比电影好看[N].深圳特区报,2013-03-22.

[3]王国喜.论《魔戒》中的《圣经》U型叙事模式[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4):119-122.

[4]刘小枫.基督教文化评论[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5.

猜你喜欢
托尔金霍比特魔戒
语文学家的美人鱼:托尔金的学科拯救之路
会飞的大鲸鱼
295美元一晚:美国纽约霍比特旅店
英美托尔金研究的第二、三波高潮
不做房奴,做霍比特人
托尔金的美学思想探析
《魔戒》原著作者托尔金将出传记片
《霍比特人》里的文字游戏
霍比特人是人吗?
中文风暴,经典版图游戏巨著《魔戒圣战》中文版消息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