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乙桐
以管弦化、交响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音乐元素,长久以来一直占据着电影音乐的主导地位,并为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众审美标准的提高,传统乐器的表现力越来越多的受到挑战,借助电子乐的力量,可使整个音乐作品获得更丰富的表达。[1]汉斯·季默作为此方面的杰出代表,为电影音乐元素的多元化作了有益探索。虽然单纯从音乐风格上看,交响化元素依然是汉斯·季默电影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法,但已经突破了交响化音乐表达这种单一表达手法。他在作品中尝试添加不同的音乐元素用以搭配交响化音乐的方式,达到形态各异、各具风格的音乐元素在电影音乐中互相融合,使交响化音乐在音色得到了有效补充和拓展。纵观汉斯·季默的最新电影配乐作品,可以发现以传统交响化风格为主的作品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众多风格新颖优秀电影配乐作品。可以预见,汉斯·季默在电影配乐领域的“标新立异”,在完成对电影配乐中传统音乐主导地位消解的同时,也对电影配乐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在汉斯·季默的作品当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形式之一,就是将电子乐的炫丽节奏与交响乐的磅礴气势融为一体,形成大气恢弘的音响织体,推动剧情的发展。[2]在电影配乐中融入电子音乐元素并不是汉斯·季默的独创,但是他却是在电子音乐元素与传统交响音乐融合运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步的代表。早在电子音乐诞生之初,好莱坞电影就出现了运用的先例,但这些运用仅限于预制电子音色声源,或预制音色采样光盘来用于电影配乐创作,而并没有对电子音色本身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反观汉斯·季默对电子音乐的应用,不仅利用经过反复调试的电子合成音色,并与传统交响乐相融合而形成复合音响,同时也进一步追求利用“交响电子化”来进行新音色的个性化探索。具体来说,汉斯·季默对电子音乐元素的运用主要表现在电子合成音色的运用、音频的数字化处理和交响音乐的电子化三种具体手法方面。
电影《黑鹰坠落》海报
对音乐素材的进行数字化处理不仅可以有效改变这些素材的音色属性,同时还可以拓展原有音色的空间感,因此这些素材可以给电影创作带来多维度的音乐形象表达。基于音乐素材数字化处理的创作手法丰富多彩的音色表现力,汉斯·季默将其广泛应用于其电影作品的音乐创作,同时也给好莱坞音乐创作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影片《盗梦空间》为例,片头海景画面的背景音乐包含极其丰富的声音内容,这其中不仅有电子铺垫音、钢琴音以及非自然底鼓音,同时这些声音素材在音色上具有明显的数字化处理痕迹,从而塑造出一种具有抽象化特征的音色,以帮助观众理解画面内容,渲染与视觉语言相适应的神秘气息。
音色的电子化表现是汉斯·季默将电子音乐元素用于电影配乐的又一重要手法。由于交响音乐在好莱坞电影配乐中的广泛使用,在将交响化音乐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音乐听感上的千篇一面,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鉴于传统交响化音乐无法满足电影音乐创作需要的现实,汉斯·季默在采用音乐素材数字化处理手段丰富音乐色彩表现力的同时,还积极利用电子音乐的创作理念,使交响音乐通过对电子音乐音色的模仿,以呈现出音色电子化的特征,从而创造出更富有表现力的声效。仍以影片《盗梦空间》为例,在片中主人公完成任务后逃离的场景中,背景音乐采用了铜管组音色交响音乐电子化的表现手法,这种音色具有极强的颗粒感与震撼力,与音乐素材的数字化处理相比,不仅动感十足,同时低音区的强力奏出,可以使观众产生十分尖锐的听觉感受,对主人公准备逃离时紧张的环境和心理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
早在上个世纪末,汉斯·季默就在电子合成音色的使用上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其将电子音乐元素与传统交响化音乐相互融合形成的独特配乐风格,对好莱坞电影配乐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影片《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为例,当片中的反面人物肖恩出现时,背景音乐采用了琶音音色和交响化音乐相融合的表现方式。这两种音色重叠与融合可以产生强烈的节奏动感,充分发挥出电影配乐衬托紧张气息的重要作用。
总之,汉斯·季默在“电子音乐元素”运用中的发散性创作理念,极大地丰富了电影音乐的表现手法,并通过对传统交响音乐主导地位的有力冲击,为电影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依据与创作思路。
在好莱坞早期电影作品中,流行音乐元素虽然并不鲜见,但是并没有与其他音乐元素紧密结合。虽然在丰富电影音乐的内容方面有一定的贡献,但并没有对交响音乐的主要地位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在汉斯·季默的配乐作品中,流行音乐元素已经与其它音乐元素特别是交响化音乐充分融合。虽然电影音乐界并没有将音乐元素作为汉斯·季默作品中“代表性”的手法,但流行音乐元素的加入而产生的多元化的音色表现,还是对传统交响化音乐的音响音色表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流行套鼓音色融入电影配乐是汉斯·季默应用流行音乐元素的重要代表。虽然汉斯·季默并不是电影配乐领域应用流行套鼓音色的独创者和唯一应用者,但是汉斯·季默却以独特的特色,显示出在电影配乐领域的独特天赋和洞察力。他并不像其他作曲家那样,将流行套鼓音色独立应用于电影配乐,而是与交响乐音色相互融合。此外,这种融合还体现在套鼓音色的演奏对流行音乐常规节奏型的摆脱,而表现为通鼓组音色的主导地位,并成为汉斯·季默对套鼓音色的运用重要特点。以影片《勇闯夺命岛》为例,基于对影片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的表达需要,汉斯·季默为该片创作宏大的背景配乐,在充分利用管弦乐队以塑造恢弘气势的同时,还配以节奏鲜明、铿锵有力的流行套鼓音色,带给观众强烈的听觉震撼。片中的流行套鼓音色甚至已经上升为节奏乐器中心,给画面注入连续不断的节奏动力,使音乐与电影的结构和情节结合得更为紧密,产生互动效果。[3]
汉斯·季默对流行音乐元素的应用除了流行套鼓音色,还表现在动作影片中对电声吉他音色的大量应用。电声吉他虽然与木箱吉他在琴身结构上极为相似,但两者的声学构造却截然不同,特别是电声吉他能通过效果器进行音色的瞬间改变,因此在音色表现上比传统吉他要丰富很多。汉斯·季默对电声吉他的应用上,也很少应用其在流行音乐中的常规音色,而主要利用其节奏性或和声支撑性乐器的作用,并且尽量使其融入到交响化音乐中。以影片《黑鹰坠落》为例,为了突出表达的宏大的战争场景,影片的配乐在用大规模交响乐队的同时,还在配乐中添加电声吉他音色,通过两种音色的有效融合,以提升画面的音乐表现力。电吉他音色遍布整部影片的各种场景,比如影片开头,镜头由异域风光转入美军直升机时,在宏大的交响音色中添加了失真电声吉他音色。此外,在该片中汉斯·季默还经常将失真吉他音色的与电吉他音色混合使用。例如描述美军车队遇袭的场景时,配乐中就使用了弱失真音色,这种音色相对温柔且具有更为清晰音头颗粒感,无疑更适合当时的电影场景音乐表达要求。总之,电声吉他音色与交响乐的融合有助于丰富交响乐的情感表达,使影片的配乐更具有戏剧化的音色表现。汉斯·季默对电声吉他音色使用上的创新,开辟了流行音乐元素与传统音乐元素融合应用的新领域,因而也成为许多电影作曲家的模仿对象。
电影配乐不仅有其内在规律,同时也受到地域因素的深刻影响。即使是同一个电影画面,不同地域的作曲家对配乐手法的选择也是不同的,而民族音乐元素的应用是这种差异的重要体现之一。另一方面,由于民族音乐元素是不同地域人们在音乐的审美追求,甚至文化背景、人文景观、自然风景的反映,因此配乐民族音乐元素的有效参与,是传递画面所描述的地域与人文特点的重要方式。好莱坞影片为了扩大其世界影响力,也在不断吸纳其他国家的题材,这使得电影音乐对于各国民族民间乐器的使用也更为频繁。[4]但其在配乐中的分量不可与交响乐相提并论,事实上也只能作为传统交响乐的一丝点缀。
汉斯·季默是异域民族风格元素应用上取得了突破的作曲家,在民族音乐元素应用方式以及与其他音乐元素的融合上与其前辈们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为贴合影片所描写的地域氛围,汉斯·季默在配乐中大量运用了当地的民族乐器[5],并尝试与其他音乐元素的高度融合,甚至出于影片的表达需要,会使民族乐器担当主旋律声部。其次,在电影配乐中,汉斯·季默常利用民族乐器来替换交响乐队中声部,从而塑造出极具个性化特色的音色体验。汉斯·季默在配乐创作中民族元素的运用手法,不仅使得音乐发挥了其电影配乐的基本功能,充分展示了影片的地域文化背景,同时也使音乐在整体表现手法上突破了传统交响乐的主导地位,这也是其民族音乐元素与交响化音乐相互融合,并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功夫熊猫》是著名的好莱坞动画电影,故事的主人公和背景具有浓重的中国文化特色。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也在画面构思上大量应用了中国传统元素,例如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环境和古代建筑,中国的传统习俗与传统服装式。由于故事与画面中国文化特色的限定,显然在配乐中需要大量应用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汉斯·季默不仅大量选用民族乐器,同时为了进一步体现中国文化特征,还以民族打击乐器替换交响乐器,使中国民族乐器与交响乐的融合充满了整部影片。
虽然受篇幅的限制,文章较多地侧重于理论层面的阐释,而对汉斯·季默配乐作品的分析不够深入和细致,但是仍可以看出汉斯·季默电影配乐的多元化手段对好莱坞传统电影配乐的消解与影响。首先,汉斯·季默通过对传统交响音乐与其他音乐元素,特别是电子音乐元素之间的潜在关系的充分挖掘,为这些音乐元素与交响音乐融合做出了有益探索,并且这种融合也成为其配乐风格的重要标志,并引领了电影交响音乐发展的时代趋势。其次,汉斯·季默通过在传统交响音乐中适当融入流行音乐元素,不仅使交响乐在音色上的表现力得到了丰富和提升,由此产生的复合性音响的震撼性也给观众带来不同凡响的听觉体验。最后,依靠不同音乐元素的音色替换与融合,使民族元素得到大量运用,突破了交响音乐的主体地位,使电影音乐的民族化表现更为突出。总之,虽然汉斯·季默并没有彻底颠覆好莱坞电影配乐中交响音乐的主导地位,但通过交响音乐与其它多种音乐元素的融合与应用,使电影配乐体现出更多的“另类“音乐色彩。这些影响将不断消解交响音乐的主导地位,并使电影配乐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审美表现。
[1]戴娱,戴岱.电子声音合成手段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发展概览[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5):60-66.
[2]雷伟,徐晨.论汉斯·季默的“现代化”电影音乐创作理念[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4):2-7.
[3]许婧.造就了电影的音乐:试析好莱坞的三位电影配乐大师[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5):74-79.
[4]雷伟.好莱坞商业大片的音乐发展新趋势[J].当代电影,2015(7):150-154.
[5]徐晨.现代好莱坞电影配乐的“标版”——论电影作曲大师汉斯·季默的配乐风格[J].当代电影,2012(5):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