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_ 高东生
姬蜂悬茧
文/图 _ 高东生
图片上的这粒“小花生”是我在梁丰生态园拍到的,斜着的是水草,在水面上匍匐而生。这一根爬到了岸边,依傍着一棵小灌木直立而上,背景是草地。
这粒“小花生”,我猜是一个小蚕茧,因为我在旁边还看到了两只很小的蛾子,翅色暗淡,浅浅的花纹隐约闪着光,如古旧的丝绸。
和草秆对比来看,你应该判断出,这个“蚕茧”比一粒米大不了多少。这就更让我惊奇,就如我小时候第一次看见机械手表内部的齿轮时的感受。
我养过蚕,看到过它们吐丝以及最后结出的白色的茧,那已经是一个奇迹了。那两天,我痴迷地看着蚕,看它认真而又辛劳地“作茧自缚”。它的头部时而抬高,时而垂下,不停地左右摇摆。时间不长,我就看不清裹在丝中的蚕了,但茧还在轻轻地动,我知道它依然在为自己的目标忙碌,昼夜不停。
而这只小虫,还把茧的中间收了腰,表面有纹理,还有图案,两列黑点整齐排列,上下环绕。我实在想不明白,它已经被茧缚在里面了,又是如何绘染这美丽的图案呢?或是边吐丝边染色,分毫不差?也许,它的口器是蝉一样的刺吸式,织成了茧,又小心地刺破丝毡,吐出一点儿早已准备好的墨汁,以便使自己的摇篮更迷彩,以保护自己平安地破茧而出。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想到,只能是造物主费尽心思造出了这样的精品,并顺便告诉了它们遗传的密码,使它们一代一代,谨守秩序,延续传奇。
人类积累了几千年的文明,但也只是了解了世界的那么一点点,未知的世界广阔无垠。地球上现在已经发现并定名的昆虫就有150万种之多,它们有的已存在了上亿年,每当想到这些,我总觉得人类在自然面前怎么谦虚都不算过分。
到秋天的时候,在我发现小“蚕茧”的地方开始修建一座酒店。推土机、挖掘机、搅拌机,钢筋水泥,甚至人的鞋底,都会轻易把这只小“蚕茧”踩入泥土,永远消失。
还好,在第二年夏天,我又在湿地公园发现了一只一模一样的小“蚕茧”。那个早晨,我蹲在它的面前,久久没有离开。原来,它并没有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它有智慧躲避人类的粗暴。但是不久,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又开始建别墅了。
2014年夏天,我又在暨阳湖边看到了小“蚕茧”的身影。这次,我只有担心,没有激动。我看看周围,风景优美,地段不错,似乎到处都可以盖房子出售,大概开发商常常就是这个视角。有一刹那,我甚至想领一些人来看看我的发现,例如规划局的官员、国土局的领导,还有那些房地产大鳄。我天真地想,这只小“蚕茧”也许能打动他们。
有一天,我闲来翻书,随意翻到一页,看到了这种小“蚕茧”的一张照片,才知道,制作它的不是蚕,而是蜂,学名叫“螟蛉悬茧姬蜂”,这只茧是它的幼虫创造的。上网搜索,说它“茧长6毫米,直径3毫米,质厚,圆筒形、两端略钝圆,灰色,上下有并列的黑色斑点,略似灯笼状”,没错,就是它。看成虫的图片,其实我见过,那种蜂的腰细极了,像要随时断开,印象很深。
看多了这样的奇景,我再到野外的时候总小心翼翼,蹑手蹑脚。我总想,也许,在我看不见的地方还有更神奇的生物,我不能踩坏它们,也最好不惊动它们,看看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