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刘 燕
他没有机会成为老男人
文 _ 刘 燕
看本期的文章《老男人》时,我第一次知道缅共游击队中“知青旅”的存在。
原来,40年前,曾有那么多风华正茂的青年,怀着满腔的革命浪漫主义激情,挥舞着“解放全人类”的旗帜,越过国境线,投身“世界革命”。那一代人的命运,因为“上山下乡”而发生重大转折;这些“知青旅”的战士,又因为年少时的个人选择,被命运抛向残酷而不可知的战场。
在我看来,他们的人生追求就如同“样板戏”中演员的舞台动作,无一不是顶天立地、高风亮节、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演绎—阳刚而正派,毫不拖泥带水,绝无缠绵悱恻,只是,未免“脸谱化”到缺乏个性。
直到我看到了第一个牺牲于缅甸的知青张育海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才消除了“脸谱化”的偏见。
张育海是北京四中1967届高中生。在这封当时流传甚广的信中,他回忆了与朋友们一起串联的时光,“遨游天下,驰骋南北,誉满京华,盛极一时”;讲述昆明插队知青的情况,“消沉、痛苦、颓废、堕落,或发疯或自杀,有些人几近土匪”;他请收信的朋友转达其他朋友,“无论前景多么惨淡,环境多么艰辛,千万不要绝望,不要作践自己,不要把颓废做出路”;他分析国际形势,比较法国大革命与他正投身其中的“解放全人类”的革命战争的不同之处;对于想像他一样参加缅甸人民军的同学,他冷静分析,“在前途渺茫、走投无路的下乡青年眼里,这是一条无限灿烂的路,是他们无力打破沉寂生活而做的‘最后的斗争’”,但对于在内蒙古插队的同学来说,几乎不可能……
面对战争的残酷,他也不是一味地坚持“革命英雄主义”,他清醒地意识到:“死也许不一定永远被人怀念,默默地躺在异国冰冷的泥土之中,而亲人还不知道”“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通过这封长信,一个朝气蓬勃、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的形象出现在我眼前。这让我感叹且遗憾:他确实有了超越同龄人的“横观世界,竖看历史”的眼界和胸怀,却有着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假以时日,以他的客观、理性,必能更加出类拔萃。
写过这封信后不久,他就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
张育海没有机会成长为“老男人”,他的生命,定格在21岁的缅甸丛林中。
我们,都比他幸运。
年度风范写作
他们的文字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虽青春年少,却独具风范,令人过目难忘!
你是否意识到,在这本属于青年人的杂志中,“85后”的作者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他们记录当下生活,书写旅途感悟,描摹梦想的形状,也写下自己熟知领域的点滴;他们尚未至而立之年,却已在现实生存之外,为自己搭建起一个精神世界。
这世界或许不够强大,还不能完全为他抵抗现实中的纷扰侵袭,但这世界足以触动你我。
现在,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你的投票,将为你喜爱的作者赢得荣耀!
年度旅行者
他们风尘仆仆,记录旅途故事,将最美的远方呈现在你我眼前。
年度校园写作
他们记录校园生活,书写青春故事,让所有人看见青春的光芒!
年度文艺·生活写作
记录当下,在缓慢的步调里看见平凡生活里的光。
此外,还设有两个“特别奖”—
年度高段位
他们的笔锋是搞笑的,他们的本心是严肃的,在各类身份的掩护下,他们洞察人心,笑看人间。
年度话题文章
2014年,有这样一些文章,或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或引发大家热烈的讨论。
“第一届读者原创新锐作者榜”各大奖项最终花落谁家,由你来定!参与投票,更有精美奖品等你来拿!
扫描二维码,关注《读者·原创版》官方微信,回复“榜单”或“投票”,了解活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