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探析

2015-11-24 16:17周颖君纪剑辉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高校问题

周颖君++纪剑辉

摘 要:生物实验教学是高校生物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笔者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对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 生物实验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42-02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创新能力,这也是学生未来深造和工作必备的能力之一。因此,实验教学的质量决定了生物专业教学的成败。本文结合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笔者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对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 高校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育理念陈旧,轻视实验教学

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实验课通常被认为是理论课的从属和补充。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无论是学校主管部门、教师还是学生都对实验课缺乏足够的重视,生物实验课程亦是如此。直接导致生物实验课程缺乏独立系统的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老旧,远远跟不上学科的发展;用于生物实验课程的经费短缺,实验室条件简陋,仪器设备陈旧或配备不足,致使一些生物学实验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等。综合以上,都使得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1.2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优化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实验室建设和维护的中坚力量,更是实验教学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高校长期轻视实验教学,对实验技术人员的重视不够,实验技术人员总体待遇偏低,进修深造的机会受限,职称评定的政策导向不利于实验技术人员等,这些因素均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导致实验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整体职称和学历偏低,甚至出现断层现象。

1.3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创新能力。而当下,生物实验教学基本上套用一个固定模式:课前实验教师先将所有试剂都配置好,上课时先花大量时间来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等,随后现场演示实验步骤,学生则“依葫芦画瓢”重复老师的实验过程,课后学生将实验结果附在实验报告中,整个实验就算完成。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不用思考,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其结果就是学生仅仅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简单的验证,而没有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1.4实验课程设置陈旧,与实际生产脱节

生物实验课程内容普遍设置陈旧,更新缓慢,实验参考书多为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老旧版本,实验项目也多为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相对较少,与实际科研和生产严重脱节。此外,随着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一些基础生物学科之间出现越来越多的交叉和融合,呈综合性发展态势,而当下各实验课程之间则缺乏良好的衔接和过渡,存在一些实验手段重复和内容重叠的现象,造成实验内容的无序以及相关教学资源的浪费。

1.5实验课程考核制度不完善

实验课程的考核评定方式较为单一,测评分主要来自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报告以及平时考勤等,而这些考核多侧重于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能真实反应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对策

2.1更新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高校生物实验教学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源自学校主管部门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要改革生物实验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切实加大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投入,整合资源、统筹规划,设立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但以学院管理为主、集实验教学、科研和实践创新功能为一体的生物实验中心,改善实验室的环境和仪器设备的配置,建立健全实验中心的规章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领导,规范实验教学管理。

2.2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要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发展的措施和政策。学校应从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适当向实验技术人员倾斜,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允许和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在职学习或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实验教学的需要;其次,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准入门槛和岗位资格标准,择优录用一些理论基础扎实、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研究生,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活力;最后,可以将一些实战经验丰富的科研一线人员补充到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中,充分发挥其专业上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实验师资结构。

2.3注重实验教学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物实验教学应以培养实践创新性人才为目标,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为此我们应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实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轮流完成实验所需试剂的配置。上课时,实验教师仅需提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具体实验过程则由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教师更多的起着监督和纠错的作用。课后,学生不仅需要提交实验结果,还需提交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此外,实验课程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循序渐进地增设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此类实验需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技术方法,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及综合素养。

2.4注重与实际生产应用相结合

实践教学是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验教学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或学院应加强与对口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建立学生实践或实习基地,直接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还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创新或创业计划项目,项目由专业老师指导,学生自主选题,独立设计和组织实施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并最终完成实验报告撰写,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2.5完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

考核标准和考核标准往往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作用,所以一个好的考核方式是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学校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方式,加入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并将实践实习成果以及创新创业项目成绩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考查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樊庆德.高校生物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7(7):39-40.

[2]宋卫平,耿明华.中国高校生物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120-123.

[3]潘宏利,卢超.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254-257.

[4]王国强,傅承新.研究型大学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125-128.

[5]解丽芳,林宏辉.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创新人才实验教学平台建设[J].生物学杂志,2013,30(2):92-94.

作者简介:周颖君(1982年-),女,江苏南通人,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分子毒理学。

纪剑辉(1981年-),男,讲师,研究方向:植物遗传育种。

猜你喜欢
生物实验教学高校问题
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善用多媒体手段,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高中生物实验课“同课异构”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影响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