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晓莉
摘 要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社会经济形势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就成为了社会所广泛关注的热点。如何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如何有效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就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经验,从教育和心理角度出发,探讨了当前高校应注意的问题和大学生自身应做到的几点要求。
【关键词】高校教育;大学生就业;素质;压力
当前社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哪,是否存在相应的解决措施,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1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也有自身的因素,当然家庭因素和教育因素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从社会因素来说,我国经济增长形势放缓,民营企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出现下滑,从而使得企业用人需求出现减退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业数量和日渐下滑的岗位需求之间形成了矛盾。除此之外,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使得高校不断扩招,增加的学生数量和市场没有形成连续性。扩招的专业存在盲目现象和市场需求相脱节。这两方面的社会因素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过大。
从家庭因素来讲,家庭往往对大学生寄予厚望,对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工作岗位期望值过高。当前的教育已然转变为大众教育。高校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父母过高的期望值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其在选择岗位的时候容易出现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情况。
从自身因素来说,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阶段。高校教育的学习方式往往是以自主学习模式为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性很重要。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之后,不少学生放松了自我要求,在高校期间沉溺于各种社交和娱乐,热衷于网络和游戏,对专业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出现逃课现象和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大学生虚度了高校学习生涯的重要光阴,也荒废了自身的学业和青春。缺乏专业技能的高校大学生,学业成绩不尽人如意的大学生,难以满足用人企业的要求,故造成大学生生就业难。
从教育角度来说,高校教育存在与社会脱轨的情况。高校重专业轻技能的教学形式,造成学生往往理论性强而实践性不强。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难以直接上岗,让用人单位难以满意。高校现有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造成课程结构脱离实际。除此之外,高校针对大学毕业生缺乏有效的心理调节性教育。针对大学生各种好高骛远的心态,没有做到有针对性的调节和预防。
2 相关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性难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多方配合,逐步从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
2.1 从政府角度要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就业政策
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政府应当从宏观角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形势的良性循环,让企业的经济态势好转才能促进更多的用人需求。除此之外,鼓励大学生创业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有效办法。但是鼓励大学生创业,就需要政府给与一定的指导和政策性扶持。眼下,虽然各地方政府均由相应的扶持政策,但这些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宣传页不够到位,很多政策高校学生并不了解。这就需要政府与高校相结合,不妨采用政府出台政策,高校来进行宣传的方法进行。另外,一些相关福利保障等要求,可适度降低,对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要求过于严格的话,会造成民营企业畏首畏尾,顾忌颇多,不愿意轻易聘用应届生,尤其是应届女学生的情况。
2.2 提高自身素质迫在眉睫
高校毕业生要想适应当前社会形势,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更高的要求。当前社会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养,还要有其他相应的技能和应用水平。高校毕业生不要总是寄希望于各种机遇,要从自身做起,在学校期间掌握好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为进入社会打基础。
2.3 当前社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经成为了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高校应根据社会形势,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和教育观念,适时作出改革,为毕业生顺利进入社会打下教育基础。具体而言,高校要进行课程改革,做到课程的与时俱进。课程结构设置要有实用性,要适合社会发展形势,要紧密联系市场。订单式培养模式是眼下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不妨尝试的一个有效方法。而盲目扩招的行为应及时停止,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招生,根据社会形势进行招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招生。比如一个文科类院校,开设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等学科是不适用的,违背了其所长,只是为了招生而招生。高校除了进行课程改革之外,还应建立健全各种心理咨询室,就业指导办公室。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忽视了就业指导办公室的相应职能,使这个岗位流于形式,发挥不出其真正作用了。高校应摒弃落后的观念,重视心理咨询室和就业指导的作用,将其效能发挥到最大。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高校还应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
2.4 从家庭角度转变就业观念
观念往往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父母的观念对于孩子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当前社会形势下,父母应转变观念,先就业后择业。从就业角度来看,社会现在供需不平,先找到一份工作,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进入社会、适应社会,有了良好的工作经验再考虑择业的事情。由此可见,就业观念是十分重要的。高校毕业生,如果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话,将难以实现就业。
3 结语
大学生是我国人才的主要来源,承担着我国未来各项建设事业的重要任务。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需从社会、个人、高校、家庭四方面全力配合,互相协调,才能逐步解决这个难题。作为高校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全力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平台,为大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夯实基础,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邱文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2]蔡养泉,田海花.“80后”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山东师范大学“80后”大学生为例[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
[3]郭鹏.大众化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01).
作者单位
石家庄学院学工部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