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后农民就业问题探究

2015-11-24 09:22王维
企业导报 2015年18期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土地流转

王维

摘 要:农民就业问题是土地流转后农村经济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关系到民生国安的问题。本文综合考虑土地流转工作现状和问题,选择了北京市胡家垡村作为调研对象,从胡家垡村劳动力结构、就业结构、就业意愿、就业因素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并针对土地流转后胡家垡村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民就业;农村劳动力

土地制度是事关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土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经济稳定是农业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民问题是“三农”的重点。土地使用权的集中需要以大量农民转出农业产业为前提,如果转出去的人能获得非农就业机会和收入,那土地流转就是合理的流转和集中;相反,如果人从土地上转出去了,但不能获得稳定的非农就业和收入就是土地兼并[1]。土地流转和土地兼并非一步之遥,农民就业问题是衡量土地是否合理流转的标准,农民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有序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途径。如果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后,其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土地流转后,农民就业问题也随之成为棘手的课题。

农民本来是以农业为生,在农用地被流转后,农民的就业是否有所保障,是否被迫归为失业群体,本文就此问题在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胡家垡村展开调研。胡家垡村共有1310户,

6600多名居民,其中4500多人是流动人口,本村劳动力占人口比例为81.6%。对该村50户村民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有效问卷42份。

一、土地流转后胡家垡村农民就业的现状

(一)胡家垡村土地流转现状。胡家垡村在城郊土地流转方面具有代表性。胡家垡村农用地是在2010年开始以村集体统一流转方式逐步流转的,起初村东部约1000亩的土地流转给金福艺农农业科技集团,2012年又进行第二次更大规模的流转,两次共流转农用地3000亩,全部流转给了金福艺农企业,流转土地约占全村农用地的80%。村集体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同时村民与村委会签订个人转包合同,企业以每年每亩地2000元的流转费用一次性向农民付清,承包期限为农用地使用权终止为止。该种流转方式在北京市农村土地流转中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北京市农村通过各种方式流转的土地面积所占比例已达到47%,2012年农地流转平均价格每亩达到1283元,胡家垡村的土地流转价格高于北京市平均土地流转价格的55.8%。

土地流转对增加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确认。有52.3%的受访者认为土地流转后提高了家庭收入,有14.3%的人表示土地流转后家庭收入有所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土地流转有助于农民增收,但由于土地流转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以及流转过程中操作过程的不透明化,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并未得以完全发挥出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有序进行。

表1 土地流转后农民收入变化情况

(二)胡家垡村劳动力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根据调查显示,其中高中以上学历为35.1%,19.7%的农民是没上过学的,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45.2%,从年龄结构看,16~25岁之间的劳动力占到23.94%,该年龄段以学生为主,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到61.5%,这部分人群受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就业冲击较小;其他25.4%的25~35岁劳动力和42%的45岁以上的劳动力分别代表农村新生代农民和老一代农民,他们是土地流转后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就业结构分析。土地流转后,胡家垡村处于无业状态的劳动力为29.6%,远远高于国家4.6%的失业率控制线。从胡家垡村目前农民的就业情况看,农民流转土地后转入非农部门就业的比例仅为19.7%,也就是在土地流转失去农业部门就业机会后,仍有高达80%的农民不能有效地进行就业转移。从农民的就业行业来看,主要集中于制造、建筑、运输和餐饮服务等行业的低端岗位和环卫工、保安和企业零工等不稳定的工作,工作环境差,工资水平低,福利保障不完善。

(四)就业情况。在就业意愿方面,农民渴望获得职业培训的意愿是强烈的,在接受调查的农民中,所有农民都表示自己愿意接受免费的技能培训。在培训内容上,61.9%农民希望得到电脑操作等技能培训,另有47.6%农民希望获得餐饮等服务行业的技能培训,还有28.6%的农民希望获得经商能力培训和语言类培训,仅有9.5%农民表示想获得农业生产技能的相关培训。在获取就业信息途径方面, 80%以上的农民表示以传统的亲朋好友介绍和单位直招为主,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在网络信息发达的当今,只有23.8%的农民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获取就业信息。通过人才市场和村宣传栏的方式获取就业信息的均为 23.81%。

二、胡家垡村土地流转后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信息来源受限。就业信息仍然是以亲朋好友介绍或单位直招的传统途径为主,农民转移出土地,必须具备非农就业的竞争优势,其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就业信息的获取。就业信息不完善,中介机构匮乏,就业途径窄,职业选择有限,这些都将会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绊脚石[2]。

(二)就业不充分。首先,自主创业、技能与资金都具备优势的农民数量比较少;其次,随着企业发展、技术进步以及企业用工制度的变化,一些农民由于自身知识技能不能及时适应而面临下岗;另外,选择外出做建筑、跑运输、搞装修、摆地摊以及本村企业的就业等短期临时性工作的农民,很容易受季节、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这种严重的就业不充分和不稳定现象,致使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这将会抑制胡家垡村经济的发展,甚至可能会生发出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就业培训机制不完善。我国对农民就业培训的相关措施和规定实施的较晚,面对农村经济改革、农业转型、农民非农产业转移的巨大压力,我国在农民就业培训机制方面尚不健全,这是一个共性问题,当然,胡家垡村农村劳动力就业也存在这个问题。

三、土地流转后影响农民就业因素分析

(一)自身因素对个人就业影响。根据调查显示, 1/3的农户表示文化水平和能力大小在自己择业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47.62%的农户认为文化水平对个人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外出务工的农民从事的工作多为电焊工、车间操作工、建筑工人等体力劳动,工作性质多数具有技术性,因此,技术水平对于农民外出就业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就业途径的影响下,社会关系作为隐形的就业资源必然成为农民就业的另一影响因子,仅有19.05%的人表示社会关系对自身就业的影响处于无所谓的地位。

(二)外部因素对就业问题影响。有19.05%的人认为贷款优惠影响自己的就业,这个数据表明了,农民将土地自愿流转出去以后,更多的农民有创业的想法,尤其是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新一代农民。他们对于农业劳作不熟悉,而文化水平的限制又阻碍其在城市找到工作获得发展。但这些人往往思想比老一代农民更活跃,更大胆,因而,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农民有创业的想法。由于农民比较弱势的社会地位,就业安置和政府重视度成为农民就业的有效保障。但土地流转后,地方政府采取的是“放任自流”的就业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扶持。而根据国家政策将土地流转后,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的竞争力不足,靠自身谋职极其困难,因而,更多的农民希望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与支持。

(三)农民综合素质偏低。胡家垡村的劳动力结构不稳定,老一代农民多于新生代农民数量,即年龄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知识水平偏低,影响其技术水平和能力大小。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即使是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

(四)农民就业身份难改。土地流转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而农民身份并没有改变。在胡家垡村土地流转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农民转出土地后,家庭没有了农业生产工具,农民也逐渐对农业生产活动生疏,而促使其进城谋生又不能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土地流转农民的这种尴尬身份的处境,在国家城镇化进程中将会激发出更难以解决的矛盾。

四、胡家垡村土地流转的农民就业渠道建议

(一)建立”三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村集体作为农户与企业交流的纽带,应该担当起就业信息传播的责任,在村委会设立就业引导小组,对于有能力有意愿就业的农民进行积极引导,对于企业的用工需求信息及时向农户传达。形成宣传—引导小组—短信平台“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农民的就业信息来源和就业途径。

(二)有针对性地引导农民就业。健全的社会保障对农民转移就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政府应该加大重视力度,有条件提供就业安置的。加大农民教育培训投入,尤其是对农民要求的电脑操作技能和相关服务岗位技能的培训;对有创业想法的农民进行经商能力培训,提供贷款优惠等金融政策支持,倡导农民外出创业,也鼓励农民就地创业,还要支持外出的农民回乡创业,。农民在就业过程中,对人身安全保障、失业保障和其他切身利益保障的相关法律规范也不熟知,政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农民维权意识,提高其在城市就业的竞争力。努力走出一条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带增收的农村发展道路

(三)合理分配农地流转收益。一,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享有土地收益的主要部分;二,充分发挥土地流转金的社会保障的功用,建立专门针对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参考城市标准进行,资金一部分来源于土地流转的集体流转金,另一部分则由乡镇财政直接补贴;三,实行新型的土地补偿安置办法,使土地收益的分配与使用更契合农民的长远利益。

(四)加大农民就业培训力度。国家从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以来,不断扩大农民就业培训,由于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一个由“试验到扩展”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反馈性,因此,目前阶段,关于农业技能培训的政策实施并未获得积极有效的反馈,农民也并未从中受益。胡家垡村是以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路径,金福艺农企业是一个农业企业,其对农业相关人才的需求是必须的,但如果想让农民适应现代化的生产模式,村集体和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鼓励和引导有劳动能力但转移困难的老一代农民掌握新型农业生产技术,提供真正符合需求的劳动力供给,实现其在本村就业目标。

在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中,农民的职业角色在不断改变,农民的知识结构也需要不断更新,因此,对农民的相关培训也应该逐渐跟上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陈锡文.土地要流转 农民就业是关键[N],人民日报,2009,4.

[2] 倪燕翎,贾德勇.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就业问题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13 (2): 10.

猜你喜欢
农村劳动力土地流转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