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平
音乐是以旋律和节奏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门艺术,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的情感,提高人们的修养,并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语文呢,是一门至纯至美、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的课程,它和音乐一样,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充满了生动的灵性。自古以来,音乐和语文就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们共生同源,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若能将音乐巧妙地融入课堂,寻求语文和音乐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实施语文和音乐的优化整合,语文课堂将会显得更加生动、更加精彩、更有魅力。
一、欣赏音乐,助推阅读鉴赏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可带领学生适时欣赏音乐,并根据教学环节的层层推进,用音乐铺垫情感;朗读文本时,用音乐助推情感;学习结束时,用音乐升华主题。音乐与文本相互交融,学生在音乐中感悟语言,生发情感,从而逐步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1.音乐导入,未读文本先有情
上课伊始,可借助音乐的旋律开启课堂序幕,营造与文本内容相一致的情绪状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形成共鸣,通过旋律渲染、音画同步、歌词引领,催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深切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如教学《我的母亲》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学生能很快安静下来,陶醉在音乐旋律中,心弦被母爱的无私、坦荡所拨动,恬静、柔和、感动的情绪与课文的感情基调便形成了共鸣。
又如学习《蒹葭》时,先播放了邓丽君的《在水一方》这首歌,播放完毕后:
师:这首歌是琼瑶电视剧《在水一方》的插曲,同学们觉得这首歌好听吗?
生:好听。
师:为什么好听?
生1:唱得好听。
生2:音乐好听。
生3:歌词写得好。
生4:意境很美。
……
师:我想这首歌好听跟它的歌词写得好是分不开的,其实琼瑶这首歌的歌词是篡改模仿了别人的作品,大家知道原创吗?(有些学生很惊讶)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教材第256页,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选自《诗经》的一首诗《蒹葭》。
……
无须过多的语言说明,一首动听的歌曲的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2.尾声音乐,拓展延续意未尽
课的结尾,不是学生学习的“终止线”,而是学生学习的“渐强记号”。好的结尾能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抓住重点,巩固知识,保持并生发探求新知的兴趣,也是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向课外拓展、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通过音乐,在结尾处留给学生一点思考、一点疑问、一点回味,让学生在若有所思中完成对文本的拓展和延伸。如《智取生辰纲》一课结束之际,播放一曲刘欢演唱的《好汉歌》让学生欣赏。歌曲那豪放粗犷、荡气回肠的旋律,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起来,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验感悟引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再如李白的《将进酒》,那种豪放洒脱感情如果只用文字叙写渲染,总感觉有些苍白,而结课时若能放上一曲《将进酒》,效果就呈现出来了,李白那种旷达不羁、乐观自信的精神就会被挥洒得淋漓尽致!
二、借助音乐,轻松落实基础知识
针对知识讲解枯燥、概念理解困难、背诵缺乏规律等问题,可以聚焦那些能借助音乐节奏、旋律、歌词的语文教学内容,把语文知识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觉得这是自己生活经验的一部分,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1.音乐相伴,珠联璧合印象深
给古典诗词背诵配上曼妙的旋律,能增强记忆效果。音乐协助背诵,学生背得轻松,双基落实到位,经典诗词的默写和填空的检测成绩也会得到提高。例如,在苏轼《水调歌头》的背诵指导中,我们为学生播放王菲演唱的同名歌曲,在动人的歌曲声中,学生既受到了音乐艺术的感染,又顺利地记住了这两首词的内容,而且印象尤深,久久不忘。
2.善用歌词,疑难修辞易理解
歌词中经常有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果我们把歌词作为讲解修辞知识的材料,创造性地把歌词融入协助理解语文知识的教学中,那么知识点的呈现则更加新鲜、活泼,易于学生接受。如朱自清的《匆匆》中有这样一句话:“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学生品读时,觉得很妙,但又不知道妙在何处。不悱不发之际,我以经典儿歌《啊时间》中歌词“她到来时,也许,你不在意;她离去时,走得,无声无息”为起点,将文中的比喻修辞手法与歌词中的拟人的修辞手法相映衬,让学生进行领会,学生就豁然开朗了:原来这句话之所以精妙传神,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这样的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
三、领悟音乐,点燃学生写作灵感
好的歌词如同好的文章,文质兼美,雅俗共赏。无论是古典诗词新唱,或是琼瑶式的轻声细语,或是散文式的直白叙述,也或是现代诗的耐人寻味,现代歌词越来越具备文学欣赏价值。我们可以通过歌词填写、手法鉴赏、文学新作等有效方式,给写作带来生机与活力。如在赏析诗歌《乡愁》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余光中的《乡愁》有四韵,这里只给出两韵,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到好的意象,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补全呢?接着,为了让学生捕捉写作意象,产生写作灵感,再选取和《乡愁》主题一致的罗大佑的代表作《乡愁四韵》作为重要的拓展资源,课堂上回荡的惆怅旋律,给课堂营造了浓浓的思乡氛围。在背景音乐的感染下,学生们的写作潜能被激活了,几分钟后,一段段富有诗意的文字便流淌了出来。同学们创作出来的诗文,虽显稚嫩,但也都有了诗的韵味:句式上不仅符合原诗要求,内容上也能较准确地把内心中涌动的乡愁、思绪通过具体的意象表现了出来。经过“借瓶装酒”到“借神骨以创新篇”的历练,相信同学们很快会有新的发挥与突破,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精彩篇章。
实践证明,音乐与语文有着紧密的联系,让一首首优美的歌曲走进语文课堂,用情感旋律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以乐传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享受中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变得活色生香,魅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