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槿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
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不同,动画影视最主要的传达情感、思想和精神的途径,就是动画中人物的动作。当人物动作具有鲜明的特点时,就能够使动画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以及感染力。从动画美术设计的角度来看人物的动作,不仅仅局限于人物形象自身,而是一种以人物形象为中心,以整个动画的动画环境为背景,将人物的动作与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社会因素等结合起来,尽可能地以人物动作和人物动作与环境的交集,来突出人物形象。
动作设计,在动画美术设计中,指的是一种运动状态设计。该种设计是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围绕着角色形象进行的,为了保证其对各个人物形象的突出性,其进行时必须牢牢根植于设定好的人物形象[1]。设计者要从动画人物形象的性格角度出发,对在动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进行动作特殊性与人物性格特殊性的结合性动作创作,借助人物从事不同事情时的不同动作,让人物的特征彰显出来,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让动画片的节奏更加符合设计要求。通常情况下,动画美术设计中的动作设计板块,主要囊括以下内容。
常规动作是动作设计中最基础的内容,主要包括有行走、跳跃、转身等人类正常生活秩序下常用的动作。其在动作设计中的主要特点,是其会以常态化的形式出现在动画中,形成动画人物在常态化或者“正常状态”下的动作特点,并将动画人物的形象内涵从侧面展现出来,如性格特点之类。因此,常规动作的设计并不简单,相反其设计的效果,会对动画整体产生基础性的影响。
因为动画人物形象的常规动作,会形成动画人物的常规形象,这种常规形象一般情况下都会与后期的非常规形象有很大的区别,而人物形象先后的差距,是动画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所以动画人物的常规动作,起到的是一个基础性的对比项作用,如果不能设计好不仅会给动画人物造成损失,而且会弱化整个动画的情感表达效果。
动画与传统的影视艺术表现形式相比,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动画能够塑造更多的违背物理规律和生活常识的画面,通过对人物形象和动画事物的夸张塑造,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更加尖锐的对比效果。动画的这种优势,主要就是通过动画人物的特殊动作来实现的。通常情况下,这些动作是人类正常生活状态下不会做的动作,或者是违背基本物理常识的夸张动作。例如,在动画人物或事物在被外力推动或者自身快速移动的时候,其运动轨迹并不一定是一个直线加速过程,可以是非均匀或者更加复杂的速度变化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强调加速动作对角色的影响或者突出表现故事情节的戏剧性,角色本身可以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形态的变化,可以拉长、缩短或者旋转,等等。这些特殊动作是动画的优势,也是动画塑造人物形象和事故情节的主要方式。
表情,是动画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主要方式。通常情况下,表情都会与动作配合使用,与动作融为一体并表达出自然或者激烈的情感。具体而言,常规表情动作是指人类在正常状态下会表现出的表情动作,如开心、悲伤、愤怒,等等。这些表情,在现实生活中会形成一个人的基本形象。在动画中,也是如此。设计师对动画人物常规表情的设计,往往能够表现出常规状态下动画人物的内在形象,在之后的故事情节中,常规形象会与非常规形象产生尖锐的对比。常规形象作为动画人物的常态形象,不仅对人物塑造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后期的动画情感表达。
与常规动作不同的是,常规表情往往更加复杂,设计主体需要对动画人物的眼、眉、鼻、嘴、毛发等基本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这几个关键部位如何移动会产生怎样的表情进行细化的对应研究,并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保证动画人物的表情能够符合动画人物的基本形象,同时能够与人物动作相配合,一起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工作。
特殊表情动作,是动画的一大特点。具体而言,是指动画人物在故事情节和故事环境的作用下,出现与生活常态不同的表情动作,同时为了突出这种表情动作的戏剧性,其出现往往比较突然。动画人物会因为故事情节和环境的变化,瞬间出现表情动作的极大变化,传达出动画人物自身较为强烈的情感变化,如大喜、大悲等。
根据动画人物特殊表情动作的这些特点,设计者在设计活动中应该注意两点。第一,是表情动作的夸张性。第二,是动作表情的突然性。特殊表情动作是彰显动画人物内心强烈情感变化的最有效形式,其自身包含有动画人物本身的情感基调、故事情节的喜剧冲突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设计者要综合好这几点因素,在动画人物现有的表情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营造出一个能够贴切展示人物内心情感的表情动作。同时,表情动作的突然性,也能够增强表情动作的情感表达作用。所以,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对特殊表情前置诱导因素的隐藏设计,以确保特殊表情在有限的时间内出现,从而增强情感表达的贴切性和喜剧效果。
性格化动作是现代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其实质是透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性动作,对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进行某种暗示。在动画中,这种性格化动作的选择范围更加广泛,表现的形式也更加多样,所以效果也往往比影视作品更好。
设计者在动画人物出现之初,就通过日常生活或者铺垫环节对人物的性格化动作,也就是“招牌动作”进行设置,让这一动作与动画人物结合起来,或者进一步让这一动作与动画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结合起来。在接下来的情节中,这一动作就可以起到一个注释和符号的作用,向观众暗示在当前的情节下,动画人物的内心变化是什么样的。这种预埋伏笔的性格化动作,本身就能够增加动画的可看性,提升动画的戏剧性。同时,在连续播出的动画中,主人公的“招牌动作”能够起到连贯动画整体情节的作用。有了性格化动作的存在,整部动画的连贯性会有极大的提升,这种动作的出现,能塑造出更加鲜活且使观众印象深刻的动画人物性格。
在动画设计活动中,尽管整个动画世界都是由设计师们构造设计的,但是动画设计师还是不能够在动画世界内为所欲为。动画人物的动作设计,还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才能保证动画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进而获得观众的认可。在具体的动作设计中,这种连贯性和整体性表现为对动画设计风格的高度统一性。在实际的动画设计活动中,每一部动画片都会有其设计的主题、主要人物和主要环境。时间、地点、人物,构成了动画的主要结构,在这一结构之下的动作设计活动,就需要遵循动画主要结构的要求,受到主要结构的限制,须与主要结构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如《樱桃小丸子》和《蜡笔小新》(见图1),在这两部动画片中,几乎没有出现像《猫和老鼠》(见图2)那样充满变形和夸张的表现动作的形式。这主要是因为《猫和老鼠》的美式幽默诙谐主题,与《蜡笔小新》及《樱桃小丸子》本身想表达的不同。
图1 《蜡笔小新》动画截图①
图2 《猫和老鼠》动画截图②
同时,以《天书奇谭》(见图3)这部我国原创的动画长片为例,其角色动作的设计,将舞台表演的流畅性运用得淋漓至尽,并充分结合了京剧中动作程式化的特点,汲取了国粹中惟妙惟肖的表情符号。
又如,迪士尼动画片《人猿泰山》(见图4)中,主人公的动作设计,完美地结合了猩猩与人的特点,将猩猩的动作用人类的外形体现,运动动作的爆发性和力度都极强,展现出了人猿泰山这个角色的人物形象特质,将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的主旨充分结合起来了。
图3 《天书奇谭》动画截图③
图4 《人猿泰山》动画截图④
由此可见,在动画美术设计中的动作设计,与动画角色的情绪、特征、性格以及动画场景和故事的内容等因素之间,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设计者只有坚持从动画的这些实际情况出发去进行动作设计,才能保证设计的人物动作,可以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可以完整地表达出剧本中故事的主旨。
为了保证人物动作的设计,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动画的情节和思想,并且能够正确地为观众所解读和体会,这类动作的设计,是需要设计师深入学习和理解了现实世界的运动规律后,在现实运动规律的基础之上,才能创作出来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动作设计中的运动细节进行夸张和艺术加工,以保证人物动作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有效呈现。通常情况下,动画应用的运动规律,主要部分包括3种:弹性、惯性以及曲线[2]。
(1)弹性运动。当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中的弹性形变会在物体的受力面产生弹力,又由于材质的不同,物体自身会因为挤压而产生不同的收缩。以上的一系列动作,引起其自身的形态和体积会发生变化,当物体的形变消失的时候,弹力也一起消失。这种运动现象,又被成为弹性运动[3]。
物理学实践证明,任何物体在受力的时候都会发生形变,并产生弹力,只是有些问题的形变并不明显、弹力也较为微弱。弹性运动在动画动作设计中的应用,正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只不过动画动作设计在应用的时候,对物体的形变量和弹性势能进行了艺术化的加工,根据动画的情节需要,设计师通常都会将物体的形变量夸大,并且极大地强化了弹性形变的势能,以戏剧化的弹性运动形式,来刻画人物形象,深化动画主题。
(2)惯性运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的物体,将维持当前的静止状态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只有施以外力才能强迫它改变这种静止或运动的处境[4]。在现实世界物体的这种现象又被成为惯性运动,是现实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物理现象。艺术是对生活的模仿,而成果远远高于生活,动画则将这一现象的应用远超过现实[5]。
设计师在制作影视动画的过程中进行角色的动作设计时,用以表现角色在惯性运动中的变形的手法,主要是夸张变形。不过,在表现这种惯性变形时,需要注意运动的速度与节奏这两个关键点。角色运动的速度增减,能引起夸张变形和惯性幅度的变化,制作者若想表现出角色动作的紧迫感,可以通过抽取形变时候所用的帧数,也就是减少动画中形变持续的时间来达到效果。换句话说,就是在短时间内展现出动作由变形回复到正常形态的变化,可以表现出动作速度快和节奏急促的效果。
实际上,在影视动画中,决定角色动作变形的范围和夸张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动画片的格调和内容,仅仅只按照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来进行的简单模拟,是达不到最佳的既定效果的。更强烈的动态效果,是需要根据动画片的设定风格、故事节奏,以及运动规律配合选取运用相应的夸张变形技巧来表现,才能取得的 。
(3)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运动形式,如在在生活中常见的抛物活动和圆周运动都属于曲线运动的范畴。在动画中,这一运动形式也有较多的表现。通常情况下,动画中的曲线运动,包含弧形运动、波形运动和S形运动3种[6]。其中,弧形运动较为常见,主要用以描绘动画人物的常见和非常见动作。动画师在动画中运用弧形曲线运动时,要注意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增减和抛物线弧度前后的大小变化。
波形运动在影视动画中应用的频率仅次于弧形运动,主要适合应用在质地不坚硬或不厚重的事物上,也用于表现随意变化的气体、液态物质以及角色动作中优雅的姿态,如舞姿、泳姿等。在表现这种运动时,要向顺应力的轨道有序地推进,有一定的增减变化,避免在顺序中途发生不合理的改变。尤其需留意运动速度在顺应力轨道上的增减变化,以保证呈现动作不卡顿而一气呵成、圆滑的效果与运动节奏上的韵律感;设计波形曲线运动时,设计师根据需要调整波形的幅度和大小变化,能使得动画人物的动作更加地灵动。
S形运动主要出现在主体将力量从一端过渡到另一端的运动中,最典型的是动物长尾巴晃动。这类运动,在影视动画中呈现出的效果,往往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视觉冲击力。该运动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物体运动的整体形为“S”形 ,二是质点在尾端时的运动轨迹也呈“S”形[7]。
与传统影视表现形式相比,动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夸张性。设计师将显示生活中的景象经过艺术加工以后再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够更加鲜明地塑造角色形象,且进一步突显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8]。设计师在动作设计中应用夸张的手法,应该本着两个原则来进行。
(1)针对性原则。夸张是针对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设置的,例如,在人物费力举起重物的情节中,重点是费力而不是重物,动作设计的重点应该在表现“费力”上。
(2)适度原则。动画是一种对生活的模仿但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因为其本身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思想性的修饰,所以可以采取夸张的方式对人物动作进行加工,但是其本身也是源于生活的,过度的夸张会导致动画脱离生活。所以,设计师在动画动作设计活动中,一定要把握夸张和变形的度,坚持适度原则。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动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其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的突出优势,推动了其在现代社会进一步的飞速发展。动画之所以有如此发展,与动画美术设计中的动作设计关系紧密。本文从动作设计的内容、影响要素和方法几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现代动画美术设计中的角色动作板块所涉及的内容丰富,产生的影响广泛而深远[9],它的发展将会使我国动画产业在未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10]。
注释
① 图1来源: http://tieba.baidu.com/p/179428 9573.
② 图2来源:http://www.4399dmw.com/miaohelao shu/tupian/20121227-142274-4.html.
③图3来 源:http://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1731970611/.
④ 图4来源: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22720a70100vjbd.html.
[1]刘萍.影视动画角色动作设计初探[J].艺苑,2012(1):110-112.
[2]王一如.影视动画运动的艺术特色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08:92.
[3]朱运河.方方面面说弹力[J].高中数理化:高一版,2008(11):34-35.
[4]孙静,王建国,魏作余.浅谈牛顿运动定律的独立性和一致性[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1):104-105,118.
[5]范俊.浅析艺术类动画短片中的创意[J].美术教育研究,2013(23):92,143.
[6]郑迪.原动画基础中动画力学原理的运用研究[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3(4):95-96.
[7]宋岩峰.虚拟社区游戏动作设计中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10):99-100.
[8]张品.略谈唐传奇中次要人物在叙事中的作用[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3):115.
[9]王梓.皮影艺术的情感韵味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J].湘南学院学报,2013(6):86-88.
[10]陈蒙,侯建华.从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成功之道探寻我国动画电影之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6):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