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管理研究——以山西省T县D村为例

2015-11-23 09:15:46高喜兰
山西农经 2015年6期
关键词:三农问题村干部村级

□高喜兰

(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村级财务管理研究——以山西省T县D村为例

□高喜兰

(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以山西省T县D村为例,对其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和模式进行论述,然后通过分析D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D村财务管理现有模式下问题解决的措施。

三农问题;村级财务管理;村账村管模式

本文DOI编码:10.16675/j.cnki.cn14-1065/f.2015.06.028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央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家政策逐渐向农村倾斜,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特别是农村各项资金的支出不明,以致使财务管理混乱是引起群众意见纷纷、对村干部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解决“三农问题”,顺利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阶段,规范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加强财务工作的执行与监督,构建合适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合理解决农村干群关系,从根本上落实中央政策,解决好我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

2 D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2.1D村的基本情况

D村是晋北T县的第一大行政村,是镇政府所在地,地处T县、W县和D县三个县的交界处,是T县的交通要道和货物交易集散之地。D村占地面积大约1 200hm2,人口约6万人。D村依山傍水,人杰地灵,自从明朝初期就是T县的经济和交通重镇。在农业资源方面,由于D村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在镇的西面和南面有大片的耕地一直以种植蔬菜为主,成为T县其他乡镇主要的蔬菜供应之地。自从中央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之后,近几年来,由于惠农政策的支持,D村的经济更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T县的经济明星村镇。从2005年到现在,经过10年的发展,D村进行了农业资源的产业升级,通过与山西省农林高校合作、聘请农业技术专家以及吸收农林高校毕业生到本地工作等手段,陆续打造了万亩节水粮食园区、万亩育种基地以及千亩蔬菜大棚等农业现代化规模生产经营项目,并被农业部指定为农产品定点市场。

在国家持续关注“三农问题”的政策的支撑下,D村因地制宜,走科技创新的道路,打造了商贸经济为支撑、以农业集体经济为依托、以绿色产业为特色,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013年底,据当地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D村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超过了2万元,远远超过了T县其他村镇的人均收入。

2.2D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国家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多次下达农业发展方面的一号文件,但是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制定和相关研究仍然处于一片空白。近几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力度的不断加大,村级干部的腐败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群众要求加大农村三资方面监督的呼声也在日益加强。因此,对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进而改进现有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对于当前农村的发展势在必行。

就D村而言,尽管经济发展走在了山西省其他农村,但在配套的管理制度方面相对于山西省的其他村镇,却是没有明显的区别。具体在财务管理方面,D村也是采用的村账村管的模式。由于我国农村长期发展缓慢,农民长期局限于解决温饱问题的固有思维方式之中,很少关注财务公开和民主决策等方面的问题。即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也有很多群众开始要求村务公开、资金支出透明,但很多制度都形同须有,流于形式,无法从本质解决村账村管这种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病。无异于我国其他地区的农村,D村基本上从改革开放初期实施承包责任制以来就一直采用村账村管的模式,村民集体的财产资源的发生、处置和收益在本村内部进行,不涉及其他机构和单位,村委会和村民对其具有监督权。

村账村管的财务管理模式由于本身不涉及外部机构和单位,在实际操作上方便快捷,并且一切会计凭证和财务资料由本村担任会计的村民保管,便于村民监督和查找。但是,村账村管的财务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弊病。

第一,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够强,常常是村长和书记的应声虫。由于村会计的聘任由村委会决定,所以容易造成村干部往往用自己的人、听自己话的人,使得村会计和村干部成为一丘之貉,共同贪污腐败,严重损害了村民的利益。

第二,要是村干部换届,村会计会跟着村干部的换掉,由于每位会计的做账没有固定模式等原因,就会造成会计工作的不稳定和不连续。甚至于有的村会计抓紧自己在任的期间,变本加厉的伙同村干部贪污挪用资金,耍着花样将国家的各种补贴款放入自己的腰包。

第三,监督制度的不健全,使得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无章。相对于一个规范的机构组织,农村内部高度自治、村干部之间缺少应有的权力制衡机制、农民缺少必要的参与意识和得不到更多的信息等原因,使得村民的日常监督收效甚微,无法检测到资金的使用状况。

3 D村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3.1财务管理流程不规范

虽然,D村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流程制定了重大事项的决策流程以及资金使用的审批流程等多达几十项的制度,但是,大部分对于资金使用监督的制度并未将前期的计划和后期的持续监督纳入到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加大了D村财务管理过程的风险。

第一,资金使用的审批签字主体单一。D村很多一般性的资金使用仅仅是村长或村书记签字决定,对于一些小金额的资金支出甚至没有人签字,只是村会计简单记录。对于较大的资金支出,往往也是几位村干部进行了私下的商量,村民根本无法参与涉及。在具体的支付过程中,没有正规的票据记录,很多白条替代。

第二,资产的处理购置过程简单。在固定资产购置中,一般是选定商品进行了直接购买,根本没有事前的询价议价过程和商品性能评价比较的记录,当然更谈不上必要的采购招投标流程加以严格规范。在资产的出售、转让和承包等处理中,没有必要的价值评估记录,往往是村干部凭感觉一人定夺,使得很多资产的处置不是按照市场化行为进行,严重造成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3.2现有财务管理模式跟不上农村实际发展的需求

目前,会计电算化、信息网络管理化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的必要手段。但是,D村的村会计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等办法,名义上因财务管理需要购置的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却成为自家孩子或村干部孩子的游戏工具。再者,村会计一人既是会计进行记账,也管钱进行资金的支出,相当于会计出纳一人干,加大了资金违规流出的风险。因此,会计综合素质不高,不能进行熟练操作财务管理软件,既不便于资金支出等的查找,也不利于第三方机构对其进行必要的审计监督。

4 D村财务管理现有模式下问题解决的措施研究

4.1规范财务审批流程

对于村级财务管理的模式改进,应当积极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些制度和办法,首先要规范财务审批流程,管好村集体的钱袋子,严格杜绝资金的不当违规支出。在实际中,要根据金额的支出多少,制定具体的审批流程和标准规范,不能因村干部和村会计的人员变动而发生制度的改变,彻底杜绝村长就是“土皇帝”,一人说了算的独裁制度。

经过村民推选选出一定比例的德高望重、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村民为村民代表,积极引入村民代表小组进行资金支出的参与决策。根据支出金额的多少,制定不同的财务审批流程。

1 000元及以下的资金支出,可以采用如下图4-1的审批流程:

图4 -11 000元及以下资金支出的财务审批流程

1 000元以上且3 000元及以下的资金支出,采用如下图4-2的审批流程:

图4 -21 000元以上且3 000元及以下资金支出的财务审批流程

3 000元以上且10 000元及以下的资金支出,采用如下图4-3的审批流程:

10000元以上的资金支出,采用如下图4-4的审批流程:

4.2规范30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购置流程

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不仅要符合资金支出的财务审批流程,还必须要保证资产购入的正常使用。因此,应当规范30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购入流程。在购置过程中,不仅要有必要的询价议价记录,还要进行规范的招投标进行采购,避免一人或少数几个人决定的情形发生。30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购置流程下图4-5所示:

图4 -33 000元以上且10 000元及以下资金支出的财务审批流程

图4 -410 000元以上资金支出的财务审批流程

图4 -53 000元以上固定资产购置的财务审批流程

4.3规范资产处理的流程

达到一定金额的资产处理必须进行第三方评估,避免以前村干部拍脑袋做决定的情形出现。并且要将评估机构等信息进行事先的公示,将结果向村民公布。

4.4加快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步伐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不断加强,信息化的发展必不可少。就目前为止,我国很多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实施了信息化,很多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对于D村这样一个区域之内的经济明星村来讲,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率先强化一个地区经济处于领先的较大行政村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带头示范效应。所以,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不仅能够提高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效率,提高村干部的决策效率,更利于财务事项的公开透明和村民的参与监督。财务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必将主导着未来村级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图4 -610 000元以下资产处置的财务审批流程

图4 -710 000元以上资产处置的财务审批流程

结束语

结合信息化发展的大好形势,利用财务信息化不断改进村级财务管理的模式,结合我国各个地区农村的实际发展状况,将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多元化,不仅有利于村级财务活动的规范,也能加强村民的监督手段,能够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不断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既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和谐快速发展,也能不断增强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进一步推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顺利完成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

[1]董恩泉.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贾宗武.对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0(20).

[3]陈淑倩.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途径分析[J].农村经济,2013(05).

1004-7026(2015)06-0052-03中国图书分类号:F302.6

A

项目编号2015041011-3,山西省科技厅项目,项目名称《科技创新支撑山西城镇化发展研究》。

高喜兰,女,1978-2-18,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学工程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财务风险管理。

猜你喜欢
三农问题村干部村级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公民与法治(2023年1期)2023-03-31 06:02:56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42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8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 07:41:54
三农问题专家陈家泽:农村改革突破重点在宅基地的三权分置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6-26 00:46:26
报纸类媒体三农问题新闻报道视角的选择
传媒论坛(2018年17期)2018-03-28 06:36:21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01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陇原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