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
丰富多彩的织绣纹样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中源远流长,贵州省三都县水族马尾绣就是其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而被称之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马尾绣是水族特有的将马尾和丝线搅和在一起作为丝线的一种刺绣工艺。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是当今最具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
水族极富特色的年节是“端节”。端节在水历的十二月到二月,是水家阖家团圆的日子。节日里,水族民众穿着马尾绣盛装,一起到端坡上看赛马、吹芦笙和打铜鼓。赛马是重要节日中必不可少的节目。在这种有着浓厚民族气息的节日里,可以发现马和水族民众早就有了极深的情感,因此马尾绣艺术就一直存在于水族民众的生活之中。其厚重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使其于2006年5月20日正式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①。其中最能体现马尾绣工艺水平的背扇纹样具有丰富的语义:视觉符号的抽象形态蕴含着先民对多子多福和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水族民众通过纹样线条有规律地组合表达了对大自然淳朴的认知和审美,色彩斑斓的马尾绣纹样以丰富的传统文化为素材,体现了水族民众对祖先和自然的崇拜。精美的纹样包含着古老的文字、动植物变形图案以及生产、生活场景,真实地反映了水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
水族马尾绣承袭了在土布上用传统的乱针、扎针等刺绣手法,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用色考究,颜色浓重明快。马尾绣的独特之处在于选用马尾缠绕丝线而施行绣刺,由于马尾的材质较硬,能让绣品较难变形,并且整体呈现着浮雕的效果。
马尾绣的制作步骤分为六步。
第一步,是将单数的马尾线和白色的丝线缠绕捆扎在一起,如此制作的线就是“马尾线”。马尾线比丝线还要结实;
第二步,在土布上圈出纹样的轮廓。马尾绣最奇特之处是轮廓完全凭借艺人的所思所想,无拘无束地表现在土布上,而此前是不会特意打出草稿的。水族妇女将心目中最美好的意愿勾画在土布上,接着用缠绕好的马尾线顺着轮廓绣出整个图案,这种手法很类似于绘画勾勒线条的方式;
第三步,用刺绣手法打子或绞针,即在绣好的轮廓中运用彩色的丝线“填心”;
第四步,在纹样周边用色彩鲜艳的丝线围绕着轮廓绣出颗粒状的镶边图案;
第五步,在绣面空隙处钉上少量色彩斑斓的亮片以凸显图案的浮雕效果;
第六步,由于马尾绣尤其是“背扇”的制作工艺繁琐,绣品往往被分解成若干个小片,每个小片完成之后才能被有序地订在一起,这样才算完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作品。
研究发现,马尾绣的独特之处不只在于特殊的材质,还包括绣品空隙处闪闪发光铜币式的装饰品。在封建社会,铜是制造钱币的材料,所以朝廷是不允许民间炼铜的,但在马尾绣中却将铜片用红线钉贴在其上,远观宛如银丝盘绕,耀眼夺目。同时铜饰被水族民众认为是驱邪避凶的吉物,装饰在小孩背扇上便有了保佑其平安成长的寓意。
马尾绣背扇是水族女孩出嫁后母亲送给女儿所生的第一个孩子的必备礼品,因此背扇以及马尾绣银佛帽这样的厚礼也只有第一个外孙可以享受。之后其背扇代代相传,一直到所有孩子长大。以马尾精心制作的背带经久耐用,这样的“子孙背扇”倾注着水家人对生命的期盼。纯手工制作的马尾绣背带是马尾绣中的珍品,体现了马尾绣刺绣工艺高超的水平。
水族妇女将寄托着吉祥寓意的图案绣在小孩的背扇上,以此表达对生活的诉求。从马尾绣绣片中可以看到水族妇女运用织绣品中所具有的形式美规律,使图案整体统一并蕴含美好寓意。马尾绣的纹样丰富多彩,有适合纹样、边框纹样、角花纹样、带形连续纹样、绣鞋纹样和背扇纹样等。根据需要,精心地将图案通过各种纹样相互融合的方式灵活地组织在一起,既考虑主题纹样的造型,又能与四角纹样相互辉映,这样的制作需要花上一年左右的时间,才可以形成精美的背扇。如此一针一线勾勒出来的美好图案融入了水族妇女的智慧和心血,并以此表达对孩子的期盼、祝福。
水族背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歹吉”是工艺最为精细的一种。这种背扇精心选用马尾线盘绕在背扇的合适位置,来回缠绕而形成无数曲线的各种对称纹样,在这些纹样轮廓中再采用彩色丝线充填图案,远看就好似层层的浪花。在背扇的尾部,一般绣出很多的藤蔓植物并环绕着一个太阳,在太阳的中心还会绣出一只蝴蝶,四个角上则分别绣有蝙蝠纹以表达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多子多福的期盼[1]。第二类马尾绣背扇被称之为“歹古”。和“歹吉”不同的是其绣前需要做好底样,所以它的图案和刺绣技法相对于歹古而言则更为简练。第三类背扇又被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歹格”,即选用平绣手法绣出的花纹生动逼真,形态上也比较随意,给人以质朴平实的感觉;另一种为“歹依”(布依族背带之意),这种背扇的绣法被称之为“插绣”(也称“抛绣”),典雅朴质的纹样讲究大色块的搭配,花纹较少却能给人以粗犷清爽的感觉[2]。
十分明显,刺绣纹样的取材基本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无论是距今六七千年的彩陶、盛唐的卷草纹样,还是宋元时期瓷瓶上的图案纹样,莫不如此。水族延续着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征,将具有公共艺术性质的图案绣制在马尾绣中,在寓意吉祥的刺绣图案中寄托着对生活的期盼。值得提及的是,水族民众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生产力和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其更加相信万物有灵,因此崇拜自然、信仰图腾,他们传承了本民族图案的历史性和文化性,纹样本身也就成了水族历史、文化信息的一个载体,更是一种独特的具有视觉魅力的艺术形式。
水族以往那些不识文字的刺绣艺人是可以用色彩丰富的马尾线勾勒出他们对幸福生活热烈地期盼的。世代相传的刺绣纹样同样也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结晶,栩栩如生的纹样色彩鲜明,人们依据传统纹样实施创新,让纹样更加精巧。纹样背后往往都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尤其是代表着原始图腾信仰的凤凰、鱼、蝴蝶、麒麟等图案。多少年来水族民众居住在风景如画的都柳江边,大自然赋予水族姑娘美丽开朗的性格,唱着水歌、绣着马尾绣,表达了她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爱意。
“凤凰”是水族原始图腾崇拜的对象之一,在刺绣纹样中常常会出现以此而变形的图案,并且大多反映在小孩的背扇上。凤凰代表着水生、信仰、希望、吉祥和幸福(见图1)。另外,鱼纹也常被使用,据《水族简史》记载:最早生活在邕江流域一带的水族先民,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鱼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希望,进而成了驱鬼祭神、消灾祈福和繁衍子孙的保护神,于是鱼纹融入刺绣的图案之中。同时葫芦纹也常常和鱼纹一起出现在绣品里,双鱼拖葫芦早已成为水族的象征性图案。在水族刺绣中,婉转地用双鱼、双鸟和花卉表现姑娘情感的图案在围腰中也比较多见,而背扇大多是通过将自然界中变形了的龙、凤、孔雀和蝴蝶等寓意吉祥的图案以形相寓,寄托着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意愿。由此可以看出,纹样在水族刺绣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图1 水族马尾绣凤凰纹样
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就是这样将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形象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象征手法融入绣品之中,将自己的愿望和情感通过物化的图案纹样生动地表现出来。在马尾绣背扇中能够发现一种古老的纹样:根据“射日”的神话传说,将太阳代表女子,而月亮则是一位俊俏的男子,因而成了一种独特的纹样。有的是在具有古老气息的土布中央绣上一轮圆月代表美丽的女子,中间则有一颗秀丽的桂花树,太阳般耀眼的光芒纹围绕着月亮,四周还精心绣有蝴蝶和老鹰,祥云似的彩带装饰着富有诗意的画面,传达了水族姑娘深厚的情感。
马尾绣背扇中“歹古”的纹样同样也有这样一种情趣,它打破了以蝴蝶和鸟虫为重点元素的刺绣传统,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绣有成双成对正在戏水的鸳鸯,上下左右分别绣着别致的龙凤纹样;红色土布的边框更具有醒目的视觉效果,颜色鲜艳的丝线和精心排列组合的图案装点着整幅绣品;几何形和中心流动的曲线图案形成了阴柔和阳刚的对比,由此可以看出色彩丰富、形式多样的马尾绣纹样是很注重图案的变化和统一的,因而也就尽善尽美地彰显了神灵的意识和吉祥的内涵。
水族马尾绣背扇中最具代表性的主题纹样是以具体化了的蝴蝶为形象,而蝴蝶的造型一般是以典型的对称形态的单独纹样形式出现在背扇心和背扇脚部的。背扇脚上大多采用整体对称的蝴蝶纹与吉祥纹的组合形式。蝴蝶漂亮的双翅在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年轻的妈妈背着幼儿在田间劳作,毒辣的太阳即将要晒晕孩子时,一只大蝴蝶飞来用双翅保护了酷日之下的婴儿。从此之后,蝴蝶纹便代表了水族先民对保护子孙的蝴蝶的一种感恩之情,同时也意味着孩子一生的平安、健康[3]。水族妇女们通过抽象、夸张、变形以及描摹等艺术手法将蝴蝶纹样绣在孩子的背扇上,成了马尾绣纹样独特的视觉艺术符号,以示自己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这种对生命不懈的追求以及希望子孙繁衍昌盛的思想及表现手法在织绣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见图2)。
图2 水族马尾绣背扇蝴蝶纹
马尾绣背扇与蝴蝶纹的组合不仅具有吉祥的寓意,还因为背扇上特殊的“梯田”设计——四个长方形、五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的结构就像梯田那样,保护着孩子在背扇中健康成长。水家人对梯田有着深厚的情感,世世代代因势造田,所造梯田养育了水族的一代又一代,而蝴蝶则保护着水族孩子不受伤害。背扇纹样将蝴蝶纹样和梯田纹样有机组组合,于是也就有了更加美好的意境[4]。
蝴蝶美丽的翅膀丰富了水族民众的生活,并且用双翅保护孩子的神话故事也让它成了一种特别的视觉符号。符号本身是由低层次语义与高层次语义组合而成的,高层次语义也称之为“符号的暗示义”。蝴蝶纹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纹样。当蝴蝶纹表达平安、健康、吉祥的语义之后就有了更高一层的符号含义。由此可以发现每个民族不同的感恩对象基本上都是与本民族息息相关的物象。蝴蝶纹标志着蝴蝶保护了水族子孙的恩情,也充分表达了水族先民对大自然中“神物”的崇拜。同时,蝴蝶纹作为一种可以保护子孙后代平安吉祥的纹样,将其变形之后的抽象形态便可以作为驱邪避害、追求平安的符号。
水族马尾绣纹样承载着水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积累沉淀而形成了如今的“绝”与“美”。从马尾绣独特的视觉形象中可以感受到水族先民的精神追求、风俗习惯以及创造智慧。马尾绣纹样是水族民众对神秘大自然的一种敬畏和对幸福生活的一种期盼,丰富的纹样展现了水族民众的生产、生活。它的审美取向及情感寄托是追溯水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如何使这种独特的传统文化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了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重要任务。
注释
①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18号文.
[1]安正康,蒋志伊,于信之.贵州少数民族民间美术[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8.
[2]韦章炳.神奇的水族民间工艺[M]//袁昌文.秀水三都.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231.
[3]马正荣,马俐.贵州少数民族背扇[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189-193.
[4]黄晓.水家梯田[M]//袁昌文.秀水三都.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