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琳,马臻加(杭州图书馆,杭州310016)
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业务浅谈
——以杭州图书馆为例
●吴宇琳,马臻加(杭州图书馆,杭州310016)
公共图书馆;国际交流;国际合作
以杭州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实践为例,介绍了杭州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业务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杭州图书馆致力于推动国际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自2010年,杭州图书馆陆续与爱尔兰科克大学布尔图书馆、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立图书馆、俄罗斯涅克拉索夫图书馆、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图书馆及德国不莱梅图书馆等建立了友好图书馆合作关系,开展了各种文化交流活动。2011年6月在丹麦国际会议上,杭州图书馆馆长禇树青应邀做大会主讲嘉宾,发言后,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馆长排队和他握手。2012年,印第安纳波利斯市立图书馆举办了“映像西湖:杭州图书馆赠书书展”,印第安纳波利斯市长Greg Ballard亲自为盛会致辞。2014年,在杭州图书馆举办的“2013印第安纳波利斯印象展”获得“2014年中美友好城市大会”最佳创新奖,禇树青馆长应邀赴美国华盛顿领奖。
近几年,杭州图书馆通过在国外开设典藏专区、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举办国际会议、实施图书馆馆员互访交流项目以及组织参加国际会议、建设英文网站等一系列举措,将杭州图书馆推向世界,在与世界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使其他国家逐渐认识了杭州,认识了杭州图书馆。
以杭州图书馆2011~2014年因公出国情况统计的一组数据为例,2011年前,因公出国(港澳台地区)的人员数量屈指可数,一共不超过10人次;而2011年6人、2012年17人、2013年13人、2014年14人,4年即达到50人次。
杭州图书馆近几年出访人员数量攀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杭图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程度。下面,笔者从六个方面分析杭州图书馆国际交流业务开展的现状。
1.1 图书馆馆员交换
为了培养和提升员工的多样性文化服务能力,杭州图书馆每年派遣业务骨干到友好图书馆进行工作学习,同时接收来自全球各类图书馆馆员来馆工作,以提升图书馆的国际化品质。2011~2014年,共有10位杭州图书馆馆员作为交换馆员先后在爱尔兰、俄罗斯、瑞典、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城市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进行工作学习,同时有9位来自境外4家图书馆的馆员在杭州图书馆进行工作交流。通过交换馆员在读者服务、管理体系、儿童服务、馆际互借等多方面进行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中,双方都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很多新鲜的文化养分。这种馆员交换项目的实施,为促进杭州图书馆和国外图书馆的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杭州图书馆了解和掌握世界发达国家文献信息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先进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1.2 文献资源交换
图书交换在图书馆的交流合作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文化使者作用。从2011年起,杭州图书馆陆续与4家国外友好图书馆开展图书交换项目。其中杭州图书馆在对方图书馆的图书交换典藏专区名为“映像西湖”,并依托专区开展多种文化交流活动,宣传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巨大的发展成就,推介杭州的自然景观、城市建设和人文风貌。
同时,杭州图书馆专题文献中心也在固定区域展示来自各国的赠书。在向海外图书馆交换图书、音像制品时,杭州图书馆主要挑选一些富有浓厚中国风味、浓郁杭州风情的中英文图书,对方则将赠送的图书纳入自己图书馆的网上检索系统,方便国际读者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1.3 举办和参加国际会议
在积极加入到国际图书馆发展事业的同时,杭州图书馆还分别与多个社会机构合作,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图书馆和图书情报事业再上新台阶。近年杭州图书馆举办的国际会议见表1。
表1 杭州图书馆2010~2014年举办国际会议情况
杭州图书馆不仅主动承办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还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国际图书馆会议,促进文化多样性的沟通与交流,开阔了图书馆员从事多样性文化服务的视野。近几年,每年都派馆员参加国际图联年会,吸收国际图书馆界最新的理念,分享最前沿的图书馆创新举措。此外,还参加各类专题性、区域性的国际会议、国际论坛,积极参与讨论,分享经验。
1.4 多元文化活动
图书馆担负着启迪民智和推动文化交流的职责,通过多元文化活动介绍不同国度的艺术、文化与创造是杭州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解多元文化的方式之一,让读者在图书馆获取知识信息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多元文化的魅力,了解中西方思维和视角的差异,从而促进中国和各国人民的沟通和文化交流,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发展。表2列举了杭图近几年举办的较有影响力的国际文化活动。
1.5 加入国际组织
自2003年加入国际图书馆联合会(IFLA)以来,杭州图书馆逐渐活跃于国际图书馆界。2009年杭州图书馆加入全球最大的图书馆合作机构OCLC,成为中国大陆地区首家管理性成员馆。2011年8月,褚树青馆长被任命为国际图联善本与手稿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1.6 英文网站建设
图书馆外文网站建设是图书馆迈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我国公共图书馆英文版网站成为国外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杭州图书馆英文网站的建立使杭州本地的英文读者可借此了解杭州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并通过国际化信息窗口与广泛的英文读者友好互动,方便他们查阅杭州图书馆馆藏资源,享受信息服务。
同时,中外图书馆界交往越来越密切频繁,通过建立英文版网站,开辟专业信息与专业资源的沟通共享渠道,可以促进与全世界的图书馆同仁更好地交流工作经验,共同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2014年11月,杭州图书馆英文网站正式对外试运行,相信未来它在推动杭州图书馆国际交流业务上将起到重大作用。
表2 杭州图书馆2011~2014年举办多元文化活动
2.1 国际化人才缺乏
据2013年年底统计资料显示,杭州图书馆工作人员本科学历的比例为82.4%,平均年龄37.7岁。这个数据很容易让人判断杭州图书馆工作人员都是年轻的高学历人才,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杭州图书馆的国际化人才非常稀缺,特别是缺乏既懂外语又擅长图书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就开展国际交流业务的人力资源分配而言,目前仅有1人负责英语国家的交流工作,不仅承担执行友好图书馆的各项合作协议、进行日常交流、处理国际组织日常事务,还承担包括国际展览协调筹备、出境人员手续办理、参观接待等工作,任务繁重,难有精力再拓展其他国际业务。
2.2 国际合作项目持续性差
虽然杭州图书馆已经和国际上多个有影响力的图书馆以及国际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且一直维持良好的沟通。但在客观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制约着杭州图书馆和他们的长期深入合作。
(1)经费制约。由于经费有限,不能保证每年都能进行馆员交换以及文献交流。特别是像爱尔兰,整个国家对图书馆经费进行大削减,不仅减少图书馆服务时间,并大幅裁撤图书馆员,在这种大背景下,他们即使有心进行馆员交换、文献交流活动,恐怕也难有资金支持。
(2)文献交流有效需求不足。由于目前很多国内图书馆都有国际文献资源交换业务的开展,比如上海图书馆的“上海之窗”,它本身是中国政府“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的重要项目,平台高、影响大、范围广,许多国外图书馆认为他们不需要重复地接收来自中国的赠书。[1]另外,国外图书馆选择中文图书有自己的偏向性,比如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立图书馆,偏向于采购来自香港和台湾的图书,每年都有独立经费采购中文书籍,他们大部分书籍来自港台,因而不愿意再接受其他赠书。
(3)政治大环境的制约。由于政治大环境的变化,导致杭州图书馆和一些文化交流机构的合作不能持续进行。比如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2011年开始每年会向杭州图书馆赠送不同载体的文献,其中包括漫画、日语教材、流行时装等,但由于日本政府的对华态度让中日关系持续紧张,导致民间的文化交流也受到影响,2014年3月开始杭州图书馆无限期停止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合作。
2.3 拓展国际合作伙伴困难重重
虽然杭州图书馆在国内已有很高的知名度,国内很多图书馆同仁都慕名前来参观和学习。但是在国外,很多图书馆都不了解杭州图书馆,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有杭州这个城市,杭图品牌目前仍处于国际图书馆界的探索期,处于如何让图书馆界的人们认识和记住的阶段。很多国外图书馆在选择友好图书馆上也非常慎重,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双方很难建立真正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
3.1 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杭州图书馆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海外图书馆学专业留学人员来充实图书馆国际化人才队伍,改变杭州图书馆目前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短缺的状况;另一方面坚持不懈地开展大规模补差培训。突出“针对性”,对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但外语交流能力较差的业务骨干,强化外语培训;对外语基础较好,但国际化知识欠缺,业务能力不强的人才,强化专业培训,弥补国际化人才素质的不足,不断提升杭州图书馆人才的国际竞争能力。
此外,国际化人才只有登上国际舞台,才能快速成长。把国际化人才安排到最能发挥特长、最能施展才华、最能体现个人价值的岗位上,有计划地安排国际化人才进行馆员交换,提高国际化人才的业务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2]
3.2 国际营销
(1)会议宣传。除了最朴实的“口碑宣传”以及传统手段外,通过国际大型会议进行图书馆品牌推广,是目前图书馆界开展海外营销的主要手段之一。首先,组织召开国际研讨会,吸引海外同行前来杭州图书馆进行实地考察和了解,这无疑是宣传杭州图书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其次,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主动展示自身优势,介绍杭州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和所获成绩,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杭州图书馆不断推向国际图书馆界。
(2)网络宣传。网络时代给国际交流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交流平台,可利用互联网宣传其特色资源。赢得更多的国际用户也是杭州图书馆走向国际的有效渠道之一。
3.3 拓宽对外交流渠道,搭建更多交流平台
(1)争取杭州政府支持。杭州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公共外交的优势,利用杭州政府、杭州对外友好协会和杭州中华文化促进会等平台,积极开展公共外交,特别是开拓国际友城图书馆展开国际交流与合作,举办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自觉地承担起国际文化交流的职责,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为杭州形象的塑造贡献力量。
(2)和各国大使馆、领事馆合作。“家门口看世界”是杭州图书馆近年最受老百姓欢迎的系列活动之一,此活动主要是各国大使馆和领事馆和杭州图书馆的合作项目,截止2014年11月,杭州图书馆共举办了18期。杭州图书馆每年都是美国驻华领事馆国庆纪念日的座上宾,而且开设了澳大利亚驻华领事馆赠书专区,每个月接受来自澳大利亚的赠书。杭州图书馆已经和多个大使馆和领事馆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借此平台进一步拓展和这些国家城市图书馆的友好关系,以及举办更多的多元文化交流活动。
[1]吴建中.“上海之窗——公共外交的成功案例[J].上海文化,2013(8):14-15.
[2]吴建中.图书馆走向国际化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3(1):1-3.
G259.13
B
1005-8214(2015)11-0116-03
吴宇琳(1980-),女,硕士,馆员,杭州图书馆研究交流部副主任,研究方向:国际图书馆事业;马臻加(1981-),女,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社会教育。
2014-12-22[责任编辑]闫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