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磊,平国标,潘秋波,徐志宏*
(1.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植物保护系,浙江临安 321300;2.平湖市农经局植保站,浙江平湖 314200)
2种吊瓜害虫斑角坡天牛和瓜藤天牛记述
王宇磊1,平国标1,潘秋波2,徐志宏1*
(1.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植物保护系,浙江临安 321300;2.平湖市农经局植保站,浙江平湖 314200)
观察到2种天牛科害虫,斑角坡天牛Pterolophia annulata和瓜藤天牛Apomecyna sa ltator可严重为害吊瓜,其中斑角坡天牛为害吊瓜为首次发现。浙江省平湖市吊瓜上这2种害虫复合受害率达80%,株死亡率可达50%,其中斑角坡天牛危害约占1/2。详细介绍斑角坡天牛和瓜藤天牛的形态特征、分布范围、生活史,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吊瓜;害虫;斑角坡天牛;瓜藤天牛
吊瓜Trivhosantnes kirilouii Manim,学名栝楼,又名药瓜、杜瓜,属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为传统的中药,根、茎、叶、瓜皮、种子皆可入药,其籽是炒货中的佳品。平湖吊瓜生产始于1935年,70年代末成为中国吊瓜主要产区之一;80年代初,平湖市曹桥乡大量种植吊瓜,并形成了产销一条龙生产体系,年产销量占全国的60%左右,已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吊瓜集散市场。在对浙江省平湖市吊瓜病虫害调查中,发现了1种新的害虫,经鉴定为斑角坡天牛Pterolophia annulata,又名坡翅桑天牛、桑翅坡天牛。该虫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坡天牛属。斑角坡天牛可对桑、苹果、木菠萝、胡椒、木薯、四棱豆、蓖麻等产生严重危害[1]。瓜藤天牛Apomecyna saltator可危害平湖市吊瓜[2-3],症状表现为幼虫钻蛀吊瓜藤蔓,引起藤蔓死亡。本文重点介绍了斑角坡天牛和瓜藤天牛的分布、形态特征、生活史及防治措施。
斑角坡天牛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台湾、福建、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贵州等省,国外主要分布于越南、日本、朝鲜、缅甸等国[1]。斑角坡天牛幼虫钻蛀吊瓜的藤茎,使吊瓜产生瘤状膨大,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导致瓜藤枯萎,可造成吊瓜30%的死亡率,严重降低产量[2]。
瓜藤天牛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省,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越南、印度、斯里兰卡,属东洋区系害虫,为东南亚所特有[3]。瓜藤天牛是吊瓜的主要害虫,常年受害株率15%~30%,幼虫钻蛀吊瓜藤、蔓、支蔓,引起藤蔓死亡,有瘤状膨大。
2014年对浙江省平湖市吊瓜地的调查表明,2种天牛复合受害率可达80%,株死亡率可达50%,其中斑角坡天牛为害约占50%。
2.1 斑角坡天牛
成虫形态见图1,体长7.5~8.0 mm,宽2.0~2.5 mm。体棕红色,体背面密被黑色、棕色、灰白色绒毛组成的花斑,腹面被灰色绒毛。额中央有1条凹陷纹,直达头后部。触角自第4节起每节基部为灰白色;雌虫触角长达鞘翅中部稍后,雄虫触角略长,达翅末端。前胸背板长宽相等,无侧刺突,前胸与头部等宽。小盾片半圆形,周缘被灰色毛。鞘翅中部之后条纹至2/3处变狭,并向下倾斜;每翅基部1/4区中央近中缝处有1个隆起,隆起上有较长的黑色毛;中部以后有2条显著的隆起直纹。前胸背板及鞘翅上的黑色斑较头部的明显,刻点较大[4]。
蛹体长10~13 mm,前胸宽2.8~4.0 mm,中期蛹乳白色,复眼灰紫色,上唇和上颚端部淡褐色;体细长,近圆筒形。头顶浅凹,触角基疣突出,疣内侧具毛2支,额区在复眼内侧每侧具毛3支,复眼宽度为颊长的1/2,上唇横列6支毛,上唇中部及端部各具1横向毛,上颚外中部具2支毛;触角伸达翅端部,端半部向腹面弯曲,前胸横宽不具疣突,前方及后方两侧及中、后胸两侧各具疏毛;小盾沟前方两侧扩大,足腿节中部具2~3支毛,中足腿节端部具毛20支以上,鞘翅芽伸达第3腹节中部,翅芽端部呈指状侧向突出;腹部略向下方弯曲,第1腹节背板后缘具骨化的刺突及刚毛,第1~7节背板后缘、第2~7节前缘均具刺突,第5~7腹节的刺突较粗,侧板具刚毛10支以上,第8节具4~6支刺突。第4~7节腹板两侧各具毛2支,第9节腹节后缘中部有1个向上弯曲的、光滑或具刺突、刚毛的尾刺[5]。
成熟幼虫体长11~22 mm,前胸宽4~5 mm,乳白色,圆筒形,具疏长细毛。头部椭圆形,中部后方缩小,口器框呈黑褐色,其余乳黄色。额中缝黑褐色明显,额缝前半部乳黄色,额区前半部暗褐色,口上具毛6支;触角孔后方开放,触角3节,呈圆筒形,端部具刚毛3支及1突起,第2节端部具短刚毛4~6支;单眼1对,黑色素明显,不具下咽缝,具下咽线;口后片黑褐色,中部微隆起;上唇长度大于宽度的1/2,中部及前方具粗密毛,上颚切口尖斜略内凹,背面呈弧形,下唇端部宽平多毛。前胸近前缘具1波形短毛横带,背板中前方在短毛横带之后为黄褐色骨化板,上面具疏短毛,背板中后方呈乳白色凸形盾状隆起;前胸腹板着生褐色毛,小腹片中部表面光滑,不具胸足;中胸气门位于前缘,椭圆形,围气门片后缘有缘室。腹部第1~7腹节具步泡突,背面步泡突中线明显,具2横沟及两侧的弧形斜沟,沟的前后方有乳头状突起3列,斜沟的外侧亦具乳头状突起;腹面步泡突仅具1横沟,横沟的两侧具乳头状突起。侧疣上具2~8毛,各腹节缘折成疣状突起;第9腹节背后缘具弯向上方的短尾突(图1);肛门横裂[6]。卵呈长卵形。
2.2 瓜藤天牛
图1 斑角坡天牛成虫(A)和幼虫尾部(B)
成虫形态见图2,体长8~12 mm,宽2.5~4.5 mm,茶褐色,披有棕黄色短毛,分布不均匀。触角11节,第1节最粗,第2节较细,近球形,第5~11节均较短,合计仅为全长的2/5;前胸背板正中有小白斑组成的花纹,中部向后延伸为1直纹。鞘上的刻点粗而浅,排成整齐的纵行,两鞘合缝处等分为3段,4个斑合成矩形的4角。鞘末有1~4个白色小斑,略成横行。此外,鞘上还散生许多不明显的小斑点。腹部黑色,各节有小白斑2枚,纵排成V形虚线,小白斑的两侧各有小黑斑1个。
蛹体长10~14 mm,开始淡黄色,后变深黄,有棕色纤毛。自处蛹到羽化,体色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过程可粗分为6个阶段:全体乳白色→复眼变褐→复眼变黑→口器变褐→前胸背板现褐色→羽化。
幼虫长大时体长14~17 mm,圆筒形、无足,乳白或淡黄色,头褐色,口器黑色,前胸背板前缘有1褐纹,尾部无刺突(图2)。全身布有稀疏棕红色短毛,胸部末节有一圈密集的褐色纤毛。卵长约1 mm,白色有光泽、梭形、一端更尖[6]。
图2 瓜藤天牛成虫(A)和幼虫尾部(B)
斑角坡天牛在平湖年发生2代。越冬幼虫和蛹在翌年5月成虫羽化,交配后飞到吊瓜、桑上产卵,幼虫钻蛀吊瓜茎蔓,刺激吊瓜分泌汁液,汁液凝固后在吊瓜茎蔓上形成瘤状物体,将幼虫和蛹包裹在内。第1代成虫羽化期为8月中下旬,成虫不活泼,具有假死性。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幼虫钻蛀吊瓜茎蔓,10月上旬以后老熟幼虫和蛹可在吊瓜茎蔓等地越冬。
瓜藤天牛田间自然寄主主要为葫芦科植物,如吊瓜、冬瓜、南瓜、丝瓜、葫芦、西瓜等。该虫在平湖地区年发生2代,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幼虫陆续化蛹羽化。成虫5月上中旬开始产卵,产卵历时2~3个月。为害方式同斑角坡天牛,幼虫钻蛀吊瓜茎蔓,刺激吊瓜分泌汁液,汁液凝固后在吊瓜茎蔓上形成瘤状物体,将幼虫和蛹包裹在内,第1代成虫9月上中旬羽化产卵,发育较慢的幼虫在9月下旬老熟可直接越冬[7]。
针对2种天牛对吊瓜的为害情况,结合天牛生活史,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清洁田园。冬季清除田间枯藤,集中烧毁或沤肥,可以有效压制天牛越冬基数,减少来年虫源,效果明显。
物理方法。幼虫发生期,发现瓜藤上有新鲜的虫粪时,用尖锐细铁丝斜刺藤蔓3~5次,对幼虫(特别是高龄幼虫)防治率较高[8]。
药剂防治。在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5月),用高压喷雾器喷洒20%三唑磷乳油800~1 000倍液或10%噻虫啉乳油1 000~1 500倍液,隔15 d喷洒1次,需喷2次,可灭杀成虫。第1代幼虫期(6-7月),吊瓜藤茎上出现新鲜虫孔时,用浸50%敌敌畏乳油10~20倍液的棉球堵塞虫孔,或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用湿泥封口,毒杀幼虫。8月以后果实采收期避免用药[9]。
[1] 华立中,奈良,塞缪尔森G A,等.中国天牛总科彩色图[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 薛贵收,毛建萍,浦冠勤,等.中国桑树害虫名录(Ⅱ)[J].蚕业科学,2008,33(4):629-633.
[3] 章士美,沈荣武,梁光浙.瓜藤天牛的初步研究[J].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报,1980(4):19-23.
[4] 祝长清,朱东明,尹新明.河南昆虫志:鞘翅[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 钱庭玉.坡天牛属五种蛹记录(鞘翅目:天牛科)[J].昆虫学报,1993,36(1):77-80.
[6] 李桂亭,徐劲峰,吴彩玲,等.瓜藤天牛发生危害规律及控害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 238-239.
[7] 钱庭玉.木薯天牛类害虫幼虫记述[J].热带作物学报,1984,5(1):105-109.
[8] 尹健,熊建伟,孙万慧,等.信阳栝楼2种主要害虫的初步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1):51-53.
[9] 洪小状,汪阳耕.瓜藤天牛的发生与防治[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20(5):18-19.
(责任编辑:侯春晓)
S 645.2
A
0528-9017(2015)03-0362-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324
2014-12-12
王宇磊(1993-),男,浙江平湖人,在校学生。E-mail:385209504@qq.com。
徐志宏。E-mail:zhhxu@zju.edu.cn。
文献著录格式:王宇磊,平国标,潘秋波,等.2种吊瓜害虫斑角坡天牛和瓜藤天牛记述[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3):36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