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怡(广东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教学会常务理事)
一片朦胧风景,宛如混沌初开。是人是物总难猜,但见团团色彩。 莫怨花笼轻雾,休嗟月暗瑶阶。不分明处少愁来,难得糊涂世界。
【杨子怡荐评】诗词讲究趣味,趣有理趣、情趣和谐趣之别。此词主要以谐趣见长。词上片写眼镜偶失而致视线朦胧情景,下片借题发挥抒发人生之感慨。寓庄于谐,在幽默风趣中寄寓婉讽现实的严肃主题。
数遍青枝未展颜,花在春前,腊在春前。酿香情绪渐绵绵,可是相怜,应是相怜。 玉笛冰魂尚未还,梦里关山,客里关山。快将风雪造严寒,人在梅间,诗在梅间。
【杨子怡荐评】此词以情趣见长。天未足寒,梅不开放,而诗人早候梅间,诗也早备梅间,盼梅之情,溢于言表。要眇柔婉,而带几分稚气,唯其稚气,更显痴情。“快将风雪造严寒”,痴绝语也,妙绝!
轻车疑是旧僚来,忙唤妻孥备酒杯。
嘀嘀一声东去也,门前麻雀又飞回。
【杨子怡荐评】寥寥28个字,不着一贬语,不露半丝声色,娓娓道来,写尽世俗与官场人走茶凉炎凉之态,针砭时事与世俗入木三分。其创作手法虽髓传唐代刘禹锡《阿娇怨》:“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殿扫庭花。须臾宫女来传信,言去平阳公主家”,但作者师其意而不师其辞,独具匠心,继承中有创新。其砭世力道已非刘作所比。
春归旧燕有新愁,不见茅檐见彩楼。
三匝绕梁终辨识,锄筐仍挂粉墙头。
【杨子怡荐评】如何用旧诗写时事写当今生活,该诗作了很好的回答。诗人不作泛泛罗列和描述,而是通过精细之观察,抓住典型,以旧燕春归寻觅不见旧窠而发愁之细节,写出改革开放农村巨大变化,以小博大,颇具匠心。
陌上春迟,江畔云沉。到黄昏吹笛相寻。疏枝瘦骨,玉蕊冰心。倩行人住,远人寄,故人簪。 凋零卧雪,无痕无色,剩冷香悄付愁吟。清寒易写,孤洁难斟。纵入尘细,入影碎,入眉深。
【杨子怡荐评】咏梅之作汗牛充栋,要出新意实属万难。而此词独到处在于,咏物不絷,似花非花,似相非相,花中有人,人花难辨。上片处处扣梅,首以黄昏吹笛传梅之幽韵,次以行人、远人、故人赏梅之反应写人们不同美感。换头以袁安卧雪之故事,状梅之孤洁与冷香,结拍以三“入”遥应“无痕”,至此物我一体,人花莫辨。要眇温婉,尽显婉约之本色。此为首届中华大学生诗词大奖赛词组夺冠之作,诚不虚也。
敢是香魂护越王?娇娃枕甲着戎妆。
只缘叔世纷无法,要做人间聂隐娘。
【杨子怡荐评】咏物而不絷于物,借物而浇心中块垒,咏物之上乘也。该作首句扣题写玫瑰荆棘满身之外形,却以问句起:玫瑰戎妆枕甲,莫非勤于王事,正护越王?化用唐代诗人徐夤“芳菲移自越王台”之咏玫瑰诗句而不露痕迹。三四两句以唐代女侠聂隐娘喻带刺之玫瑰,借题发挥,讽刺尘世太多不平,唯有借玫瑰伸张正义。物耶?人耶?物我难辨。
脚踩瓜皮滑滑溜,易拉罐子打郎头。哎呀勒,碧纱窗内红娘子,半是怜他半是羞。
【杨子怡荐评】诗以美丽的红娘子从碧纱窗内随意凌空抛掷废物的生活细节调侃和嘲讽了不文明的行为。诗人以口语入诗,一反中国诗坛所谓“诗庄词媚”的典雅庄重传统,轻松活泼,颇带几分调皮,韵味别致。调侃中见出美,幽默平易中见出庄重。
蒸腾龙虎气,山势欲摩空。
一览乾坤阔,壮怀孰与同。
【杨子怡荐评】首句扣题,虚写而寓实;次句承题,实写而入虚。经此虚实点染,龙虎山之气势之险峻跃然纸上,为下文壮怀之抒发蓄势铺垫。故三四转结自然,水到渠成,情景合一!
寒霜侵帐夜眠迟,烧烛来窥带露姿。
借汝香魂酬缺月,凭谁血泪写新诗。
花期转瞬浑如梦,国事回头只觉悲。
纵使凋零应不落,西风满院亦何知。
【杨子怡荐评】帝女花即菊花。此为国际大学生研究生咏花诗词大赛夺魁之作。首联写夜深不眠,烧烛窥菊;颔联写香魂酬月,借菊吟诗;颈联写花期如梦,转悲国事;尾联绾合,状菊之品,纵使凋零亦不离枝。借物骋怀,深得老杜之遗意。咏而不絷,笔法老到,群英颖脱,良有以也。
转身一去欲何之?还我豪情似旧时。
身后鱼虾谁管得?从来进退不迟疑。
【杨子怡荐评】首句突兀而起,扣题发问,潮水意欲何往?次句承接甚妙:潮去带走我豪情,何时又还我豪情?第三句转得自然,潮水何能顾及小鱼小虾,表面仍关合题目,实暗藏深意。尾句结以哲理,更妙不可言,以潮进潮退之自然现象寓人生进退之宜时也。诗情伴之理趣,自是佳作!
开怀对饮正秋浓,说到诗书酒百盅。
应是声高惊月魄,一轮飞进玉杯中。
【杨子怡荐评】首句点题,与朋对饮,酒酣秋浓;次承“饮”字,谈古说书,豪饮百盅;转句高妙,声惊月魄,想象甚奇;末结旷远,月进玉杯,大气流注。以平常语,述文人事,抒豪迈情,胸次洒旷,自是妙诗。
当年炮火震渔村,爆竹今朝万户闻。
同是硝烟长不散,两番心事最撩人。
【杨子怡荐评】在所有的回归题材中这是佳构之一。没有太多的胪列与铺排,也没有刻意的套话与陈言。诗人独具匠心,于“硝烟”二字做文章,通过昔日与今日的硝烟对比,写出诗人“撩人”的情感体验:同是硝烟,昔时的“硝烟”“撩”出了过去那段屈辱的历史;而今日的“硝烟”“撩”出了回归的喜悦之心,屈辱的历史终于结束了,诗人欣喜之情自在“撩”字之中,无需套话胪列,故“撩”字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