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周二中
井冈散章
江苏 周二中
这是一处土砖结构的两屋楼房,依旧是当年的朴素模样,静静地立在过往的时空中。
并不是楼有八角,而是二楼屋顶上有个利于采光的天窗呈八角形,故群众呼之八角楼。
窗前的油灯仍在,里面油渍汪汪,似乎工作了一夜的主人刚刚吹灭它,感觉青烟还在袅袅。
那时,风雨如晦,八角楼的灯光却彻夜亮着,如茫茫大海前方的灯塔,不管风吹浪打,它依然亮得那么顽强与恒久、坚定与自信。
深思之中的毛泽东凑着油灯点了支烟,红红的烟头将沉沉的暗夜灼得生疼。
毛泽东笑了,为了省油,他随手将油灯中的三根灯芯去掉了两根。就是在这微弱的油灯之下,他奋笔疾书,先后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篇章。
这些文章里,灯光不屈地摇曳。
八角楼与它的灯光,从此走进中国人的心中,走进历史深处……
这里地势高峻,时常云雾弥漫,故又称汪洋界。
其实汪洋界也是一个好名字,与人民为敌,人民就是一片汪洋大海啊!
敌人进犯黄洋界的时候,红军主力真的已经下山了,但老百姓自发地起来与战士们一道保卫根据地,保卫革命果实。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便是群众的智慧与力量。
“黄洋界上炮声隆”,诗人毛泽东同志驰骋想象,这其实是夸大了事实的。当时只有一门迫击炮,且刚刚从修理厂拉出来,共计发射了三发炮弹,只有第三发炮弹在敌指挥所附近爆炸。虽只有一发炮弹炸响,但一时间天崩地裂,山鸣谷应,飞沙走石,敌人胆寒。
炮声是九天的风雷,炮声是大地的怒吼,炮声是无可抗拒的力量!
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斗,其实,我们人并不少,因为我们的身后,站着根据地的广大群众,站着一切受剥削受压迫的阶级!
历史已经证明了一个道理: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与支持的事业便会无往而不胜!
3.2公里长,且处处陡峭。
我们集体徒步行进。汗如雨下,足如灌铅。
午后,突然遇雨。想到毛主席的一句词:路隘林深苔滑。虽不是写此,但确实是我们此行途中所遇到的情况。不管这些了,冒雨前进吧!
红军下山挑粮,朱德的扁担被人藏起。在当时,40多岁的朱德无论在体力与精力上都没办法跟年轻人比,战士们怕他受不住,劝他不要下山又没用,所以才想起了这个办法。朱德又制了一根扁担,上书“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从此,他一如既往地跟战士们一起挑粮上山,谈笑风生。
路真的很难走,但他们都走得稳健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他们知道,自己挑起的,不仅仅是担担粮食,还有必胜的中国革命!
这块石头是被雷电击破从山上滚落于此的。
石头其实很普通,但80多年前,一个头发浓密、身材高大但瘦削的湖南人就是站在这块石头上,掰着三个手指头对着面前的红军战士动情且严肃地说:今天,我要向大家宣布三条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这三条纪律历经演变,成了人民军队雷打不动的铁律!
一支有纪律的军队,是一支有骨骼的队伍,也就拥有了无可战胜的力量!
想起一个故事。《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 石头是有灵性的,何况人。
这块雷打石若有记忆,一定听进去了毛泽东的这些话。
一批又一批的人在雷打石处流连。我们抬头往上看,仿佛那位高个子湖南人依然立在上面高声宣说。
雷可以把石头打碎,但曾经的纪律与誓言应万古不灭!
伤病员太多了,老百姓家里住不下,红军战士就与群众一起,用一个月时间建起了一座可容纳二百多名伤病员的医院,取名为“红光医院”。时为1928年底。
真正是缺医少药啊。于是就地取材,将竹子制成各种医疗器具。没有麻醉药,伤员要截肢的话,就用高温消毒后的木匠锯子直接锯,战士们咬牙用毅力顶住疼痛接受手术;没有消毒剂,只好用盐水杀杀菌。后来盐也缺了,只有用石灰水代替……
真正是艰难困苦艰苦卓绝空前绝后啊。
1929年1月,敌人来了。一把火将医院付之一炬。一百三十多名伤病员被敌人驱赶到附近稻田中,他们回首望了一眼自己那正腾起烈焰的医院,他们当中此时一定有人幽默地来一句:怪不得取名“红光医院”!众人都笑了,然后,他们集体就义,无一屈服。
那流淌的血,也是红红的,似在激情燃烧。
我们面前的医院是1957年按原貌重建的。轻轻走进每一间病房,没有床,蓝花格子被单就直接铺在地上的褥子上,那上面似乎还带着战士们的体温。
屋内光线昏暗,阳光从木质窗户里斜刺下来,透明中裹着暖意。
当时,这所简易的医院是在疗治红军的伤痛,其实更是在医治一个阶级共同的伤口。
小井红四军医院静静地立在时空当中。它的存在提醒我们:当一个社会忽视或者扼杀公平与正义的时候,那追求公平与正义的力量便也烧不尽杀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