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的角度看电影——试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的存在主义

2015-11-22 07:16
剑南文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雷蒙罗恩加缪

存在主义,又叫做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这一概念最早由海德格尔提出。如名所示,存在主义最重要的核心是强调存在。存在主义者们不着重于研究存在的本质概念,他们倾向于观察存在着的事物、存在物的存在。存在主义出现的标志是与传统哲学方法的决裂。在十九世纪以前,古典哲学始终把本质放在首位,而存在主义是一种肯定存在至上的理论。存在主义源起于德国,大成于法国。最先提出存在主义这个概念的是尼采、索伦克尔凯郭尔、叔本华,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和马丁海德格尔则可被看作存在主义的先驱者。在二十世纪中期存在主义思想广为流传,法国人萨特和加缪使存在主义的思想发扬光大。虽然萨特一开始并不承认自己是存在主义者,加缪更是完全否认,但并不妨碍大家对他们的划归。

存在主义的萌芽与其所处社会历史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承前了欧洲资产阶级文化结束,启后了现代文化的来临,人类迈入了非宗教主义时期。与此同时,人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文明,却发现自己无家可归。伴随着宗教这个支撑人类内心信念的消失,人们不仅变得支离破碎,还成为一个个没有灵魂栖息地的存在物。人一旦没了归属感与认同感,就会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局外人或者称为异类。在心理上,人类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来消解这种异化感,而这时存在主义诞生了。

存在主义这个哲学流派并没有严格的范畴,主要涵盖了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存在主义哲学家就有多少种存在主义也不奇怪。每个存在主义哲学家所秉持的思想观念并不完全一致,就连作为好朋友的萨特和加缪后来也因思想分歧而反目成仇。尽管如此,存在主义各派仍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存在先于本质。存在主义一般把“存在”理解为人的个人存在,只有人才具有存在,物并不具有存在。而人的存在只是一种可能性,能不能把存在变成现实,取决于人自己。存在主义者认为真正存在的只有这样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自己,他自己创造自已,他是自己的创造。

存在主义哲学是关注的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境况,关注人生存方式的哲学。电影关注的是人,电影里有人类存在方式的映射。所以电影不仅仅成为哲学论述的影像证明,同时也可以作为批判性工具,帮助讨论哲学问题。

马修麦康纳和杰瑞德莱托主演的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聚焦于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流行初期,通过主人公罗恩伍德鲁夫身患艾滋病前后的反差,生动再现了艾滋病患者的乐观生活、维权运动以及与病魔抗争的故事,也鞭笞了医疗体系的僵化和黑幕,这与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有许多契合之处。所以本文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出发,研究电影影像深处的文化核心、哲学思辨。

一、存在先于本质,人生即自由的选择

1949年萨特在巴黎做了一次名为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演讲,他明确地定义了“存在”的意义:“我们的意思是:人首先存在着,首先碰到各种际遇,首先活动于这世界——然后,开始限定了自己。”萨特有句名言“存在先于本质”,就是说人的存在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价值和灵魂,道德标准、人生信条、宗教信仰等都是人自由选择的结果,是人的选择和行动造就了人的本质。

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这个影片中,主角罗恩最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是否还可以存在。罗恩住在得克萨斯城市达拉斯一处廉价的活动房里,职业是电工。他热爱牛仔文化,有时参加牛仔竞技大会,而且表现还不错。当时的他正醉心于赌博、滥交、吸食和贩卖毒品生活等糜烂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晕倒被被诊断因滥交与静脉注射染上了艾滋,医生告诉他只剩30天寿命。30天之后,他或许就不存在这个世界上了。然而他告诉朋友自己得了艾滋--当时被认为是同性恋者独有的不治之症,作为并不发达而保守势力强大的西部工业城市,并不能接受同性恋这种群体,朋友因此离去。罗恩没有了朋友,又失去了住所。去医院寻求帮助,却无法得以治疗。医院提供的试验性药物AZT只能提供给极少数患者,然而罗恩不在其中。众叛亲离的他,面临的是一波又一波的不幸。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慢慢的像狂风一样压弯了他这根病怏怏的稻草。不甘心等死的他,开始重新审视人生,并与之抗争。

克尔凯郭尔把“存在”的概念从名词变成动词,凸显出“自由抉择”的内涵。然而他也认为,尽管在宇宙万物中,唯有人有资格使用“存在”二字,却很少人真正去使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生就好像一个酒醉的农夫驾着马车回家,表面上是农夫驾着车,事实上是老马拖着农夫回家。因为农夫喝醉了,根本没有清醒的意识,然而老马识途,因此能够把农夫拖回家。

人在做抉择的时候有两种选项:一种是选择不成为自己,而另一种是选择成为自己。不难发现,影片中的主人公都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了选择。

第一种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只需伪装自己,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扮演别人所期盼的角色就可以做到。电影的主人公罗恩是一位底层劳动者,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贫穷。住在狭小,脏乱的活动屋,在破旧的工厂干活。玩牛仔竞技赌输了,宁愿被警察好友揍一顿,还要逃赌。他的生活永远是阴暗而迷茫的,惶惶度日,不知所终。寻欢作乐的生活一直是在麻木自己,纵情于声色的他并没有发自内心的感受到轻松和愉悦。

罗恩是如此,他的酒肉朋友也是如此,甚至医院里的医生也为了试验津贴满足AZT公司的要求,并不把病人认真对待,就连政府也不作为。所有人都在遮蔽自己的内心,都是缺失人格和灵魂的肉体,没有人活出真正的自我。

第二种选择则比较难做到。为自己而活,选择成为自己是一个艰难而绝望的过程。选择成为自我也就是一个自我选择的动态过程。可我们并不知道自我将走向何方,我的未来在哪里,我下一步该怎么走呢?如果没有处理好,或者不作出选择,人生就会感到茫然。这就像我们身处于悬崖边缘,眼前是茫茫浓雾,完全看不清前方。而危急关头又必须决定是否要跳跃过去。前方有可能有路,是正确的选择,能够让人继续前进。但也可能是万丈深渊,是致命的选择,迈出脚就粉身碎骨、万劫不复。然而自由是人的存在,是无法摆脱的,任何一种企图逃避自由的的行为都是自欺欺人。

罗恩的三次选择,使他从一个麻木的肉体走向一个不自欺的人。第一次选择,罗恩积极地寻求治疗方法,被医院舍弃的罗恩开始与地下药物交易药品,他的病情得到控制。第二次选择,他选择做起了走私抗艾滋药物的生意,“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应运而生。他努力寻找未经政府批准的有效药品,希望救助自己,也救助他人。第三次选择,是他选择对同性恋转变态度。他从一开始对一个同时具有同性恋、异装癖、艾滋病患者三重身份的雷蒙是非常抵触与鄙视的。但在相处过程中,罗恩逐渐了解了这一群体,并和雷蒙产生了友情。至此,罗恩做到了为己而存。

二、世界是荒谬的,存在是痛苦的

人生是由许许多多看似毫无联系的事件拼凑而成的,我们偶然地、随机地来到这个荒诞陆离的世界,孤寂而痛苦是肉体与灵魂成长的必经历程,现实世界的人们总是妄图看清这一切,宇宙、社会与自己,渴望弄清楚自身存在的意义,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与挚语。《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以人如何生存于荒谬的现实世界为探究对象,提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基本问题,解读了人的生存问题,通过描写同性恋、艾滋病患者这些边缘群体,揭示了荒谬的世界、痛苦的存在。

人和社会之间是荒谬的。在1980年,艾滋病在美国被冠以同性恋的癌症,因为艾滋病的感染者最初集中在同性恋群体里。整个社会都处在“恐同”的环境之中,所以患上这种病的人们会被歧视。医生没有有效的方法治疗,甚至人们觉得这是一种传染病不敢与病人接触,患者遭到众叛亲离,身边的朋友与爱人也一一死去,甚至他们自己开始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国家政府不重视这个疾病,甚至有意回避,当时的总统里根直到艾滋病出现四年之后才公开谈论这个疾病。所以当罗恩知道他得了艾滋病时,他无比惊骇地咆哮道“我可不是基佬”。当时“恐艾”与“恐同”划上了等号。人们对同性恋是不理解与不包容的。所以罗恩的朋友在知道了他得了艾滋病立马与他决裂。甚至是身为艾滋病的患者罗恩一开始竟然也对雷蒙表示鄙夷。这是社会的荒谬,社会意识投射到个人身上,起到了负面的作用,对病患没有同情反而是偏见。

在一次与AZT公司的官司上,法官首先对此表示同情,对法律的不合情理表示歉意,也追问了政府的管理问题,但是他却对此无能为力。法律和政府无力解决,想解决的人无权解决,不想解决的人正好钻了空子。当一位外籍工人在罗恩的厂里做事,因操作失误压断了腿,并没有立即叫救护车来,只因他是黑工。这个社会的一切都是畸形而荒谬的。

人与自身之间是荒谬的。克尔凯郭尔指出,人生有三种绝望:不知道有自我,不愿意有自我和不能够有自我。“绝望”看起来似乎是相当普通的两个字,但内涵却很特别。事实上,这些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绝望。真正的绝望是一种内在体验,无关于外在目标的达成与否。

不知道有自我。这种绝望是指一个人在世界上奋斗了许久,却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被塑造来迎合社会的需要,学习如何追求成功。然而,这种成功是相当外在化的,比如拥有车子房子家庭等等。人的生命绝对不应该只以这些为满足。如果人不知道有自我,庸庸碌碌过了一生,到最后也只是一场空,这样的人生没有什么意义。而罗恩吸毒、喝酒、嫖女人时,过一天算一天。如果没有艾滋病这件事,可能他也就这样混沌地过完一生了。

不愿意有自我。当一个人发现了自我之后,接下来必须问“愿不愿意有自我?”有些人发现自我以后,却不愿意有自我,因为要独自面对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了自我,就意味着人必须开始为自己负责,而为自己负责的压力是非常沉重的。当罗恩被确诊患了艾滋病,他立马找来妓女和朋友一起寻欢作乐。他虽然是艾滋病的受害者,但当他找到了解决方案后即走私违禁抗艾滋药物就把这当成了生财之道。他没有习惯当好人,也没有意识当好人,他更不想对此负责,因为他从来都没有对自己负责过。

不能够有自我。假设一个人愿意成为自我,努力做一个真诚的人,最后却发现不能成为自我,不能“有”自我(存在主义用到“有”这个字时,是“是”的意思),这时候会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而必须走很长的路来实现自我,因此会感到非常绝望。坚持走自己的路,是非常孤单的,而坚持下去是否会有好的结果,更是未知数。雷蒙是片中第一个暴露出自我形象的人,家庭富裕,父亲是银行家,雷蒙起码受过良好教育。对于雷蒙的癖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家族自然是不耻的,与父母的决裂也是必然。雷蒙虽然找到了自我,却孤独的在外流浪,最终在医院凄凉死去,只有同病相怜的友人为他收拾遗物,也只有寥寥几人知道他存在过。

三、我反抗故我在

加缪的荒诞感来自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他所塑造的世界是荒诞的但又是快乐的。《局外人》是具有荒诞色彩的,《西西弗神话》则从对荒诞的意识蔑视发展到了对荒诞的反抗。加缪认为西西弗的灵魂世界是快乐而美好的,这显示了他正视悲剧人生的力量与勇气。而在《反抗者》中,则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我反抗故我在”,把反抗视为人之所以成为人,人之所以存在的标志和条件。加缪式的存在主义告诉我们要用幸福对抗非人的荒诞。

被吊销执照的医生墨西哥研制药物,这是他对FDA和政府的反抗。女医生伊芙对雷蒙贩卖药品的态度从不同意到支持,再到最后公然在会议上抗议医药公司的不法行为和不人道的做法。另外一个具有抗争色彩的人物当属雷蒙,他勇敢的做自己,甚至与家人断绝关系。他用他的衣服和妆容来抗议这个社会的不公,所以最后他收获到与罗恩的友情和大家的宽容。

罗恩是个反英雄者,以罗恩为代表的这群人他们沉迷于荒诞的生活之中企图麻醉自己,用主流眼光来看他们并不完美,不自爱甚至堕落成性,但生存和平等的权利远高一切,他们有权得到应有的治疗与关照,并且理所应当地活下去。西西弗就是加缪笔下反抗荒谬的英雄,而罗恩这些人就像西西弗。罗恩与雷蒙从商业赢利慢慢地转向了自觉的维权斗争与公益行动,逐渐成长为具有正义感和个人意识人权斗士,在拯救他人的同时也救赎了自己。好友雷蒙的死去极大地刺激了罗恩,不顾政府与大制药厂的打压,罗恩公开向体制反抗,他打着吊针来到AZT药商发布会现场高声抗议。他一直在与AZT公司周旋,一次次的努力,到最后他终于使个人医疗使用抗爱滋药品得到了批准。就像他在蝴蝶的养殖房里,伸展双手一样,他得到了救赎,他用幸福抗议了非人的荒谬。

牛仔竞技代表着抗争,以束缚牛的自由,骑在它们的身上,使自己享有主宰权。影片以牛仔竞技开头,也以牛仔竞技结尾,开头时躲在角落厮混的雷蒙在结尾时仿佛焕然一新,他骑上牛背,镜头模糊而摇晃,那一刻一个抗争的英雄形象诞生了。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猜你喜欢
雷蒙罗恩加缪
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
雷蒙·威廉斯“文化革命”观发微
加缪,一个道德主义者
加缪的沉默
电影·《雨人》
一首诗开始的时候
来自监狱的陌生电话
漫画
和魔鬼做交易
历史证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