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古诗节奏教学

2015-11-20 19:27杨春燕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鱼戏莲叶诗句

杨春燕

古诗具有节奏美的特点,郭沫若先生曾说:“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以教材中古诗为例子,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五言、七言古诗的节奏美,接受熏陶和感染。

一、 理解为基,自主感悟,诵读节奏的规律性

林庚先生曾说:“中国诗歌形式从来都遵守着一条规律,那就是让每个诗行的半中腰都具有一个‘逗的作用,我们姑且称这个为‘半逗律。这样恰好就把一个诗行分为均匀的上下两半;不论诗行的长短如何,这上下两半相差总不出一字,或者完全相等。”他举例说,五言是“二三”,例如,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七言是“四三”,例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那么如何让低年级学生掌握五言古诗“二三”、七言“四三”停顿的节奏特点呢?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直接告诉学生,有的教师在诗句中画上停顿线,辅助学生读,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否有违“以生为本”“自主探究”的《课标》理念呢?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只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形成语文能力。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诗句意思,再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诵读、师生共读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古诗停顿节奏的规律。

【案例1】《村居》教学片段

师:《村居》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生:描写的是春天。古诗里有“醉春烟”,我想肯定就是春天了。

师:(出示图片)现在就请你们观察图,看看在图上哪些地方能找到春天?

生: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草地上长满了青草,到处是绿色的一片。

生:春天一到,我看见天上还有黄莺在飞来飞去。

师:农历的二月,一般是3月份左右,这时候天气变暖,百花盛开,人们都陶醉在这浓浓的春意里。

师:(出示前两行诗句)这两行诗字数虽少,却描绘出了春天充满生机的美景。我们理解了它的意思,就可以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想想,第一行描写了什么?(生读出“四三”节奏,但不够清晰)

师:听听老师是怎么停顿的,一会儿再请你们来读读。(师范读,草长莺飞/二月天,生轻声跟着老师的节奏读)

师:第二行该怎么读呢?同样也是先想想意思,注意停顿,就能读出节奏了。(生模糊感知到,“拂堤杨柳/醉春烟”,表达了人们陶醉在春色里的浓浓情意,并读出了“四三”停顿的节奏)

师:古诗有古诗的韵味,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这两行诗,要读出节奏的美感来。

师:草长莺飞——

生:二月天。

师:拂堤杨柳——

生:醉春烟。

男生:草长莺飞/二月天,

女生:拂堤杨柳/醉春烟。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鼓励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自己尝试练习停顿,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并在随后多种形式的练读中,让他们再次获得成功的体验,润物无声中自主感悟七言诗“四三”停顿的基本规律。另外,七言诗一般的停顿还可以分为“二、二、三”或“二、二、二、一”以及“二、二、一、二”,由此看出,后三个字具有变化。教师应该坚持在个体的诵读实践中,引导低年级学生逐步感悟后三个字节奏变化的魅力。

二、 体验想象,尊重差异,诵读节奏的灵动性

五言诗虽有“二三”停顿的基本规律,可是后三个字却有很强的独立性,这后三个字按句式可以分为“三、一二或二一”的变化,但无论怎样的变化,它们都能构成一个整体,具有独立的语言意义。例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教学《江南》“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四行诗,待学生理解诗意读出“二三”停顿节奏后,教师往往会在“东、西、南、北”下面加上符号,形式化地将后三个字分成了“二一”式,并让学生在诵读时加强重音。这四行诗句,将鱼儿嬉戏取乐的场面自然朴实地描摹出来,结合上句的“戏”,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都会出现鱼儿或倏忽穿梭,或潜沉浮起的画面,仅仅一个“重音符号”就能诠释出鱼儿轻松活泼、生机盎然的明快节奏。

感悟古诗的节奏魅力,应打破教师固有的形式教学,鼓励学生结合诗句意思,大胆展开想象,将合理的理解体现在后三个字的诵读停顿中。

【案例2】《江南(汉乐府)》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真会想象,你们能把小鱼在水中快乐游玩的样子读好吗?鱼戏/莲叶间——

生: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生“二三”停顿诵读,也有读出变式)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呢?

生:我读的是排成队的小鱼,它们很遵守纪律,排着队在水里一起游来游去,没有一条小鱼是掉队的。

生: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师:你停顿的地方和他不同,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读的是一条小鱼,它一下子游到东边,在水里摆着尾巴,和好朋友打招呼;一下子又游到西边,和它的朋友捉迷藏;一会儿游到南边,吃点好吃的;一会儿又游到北边,休息一下,闻闻花香。

古诗字数凝练,内涵意境的理解却是永无止境、因人而异的。所以,教师无需讲深讲透、束缚学生手脚,应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涵泳的时间。尊重学生合理的诵读节奏,是对学生多元理解古诗的赞许,也鼓励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古诗学习中来。

三、 丰富形式,活泼课堂,诵读节奏的趣味性

体会古诗的节奏之美是离不开诵读的,但是低年级的学生行为约束力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再加上古诗离学生的生活年代相距较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采取丰富多样的诵读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在活泼生动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节奏。

1. 动作诵读。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爱模仿,在诵读古诗《鹅》时,可以抓住“向天歌”“浮”“拨”等动作,让学生边表演边诵读出节奏。

2. 配乐诵读。悦耳悠扬的音乐可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教学古诗《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选取徐缓悠长的古曲,让学生配乐诵读,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领悟古诗意境。

3. 配谱学唱。在古代,诗是通过吟唱进行传播的,诗与音乐的结合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学唱古诗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并与作者情感上交融,提升学古诗的情趣。

(作者单位: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鱼戏莲叶诗句
六一来了
采莲曲
世界上最大的莲叶
接天莲叶无穷碧
读迷作品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植物占领世界?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