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兰
案例:
一接手托班,皓皓就特别引人注目,长得白净,笑容阳光,打扮帅气,模样特别招老师喜欢。更让老师欣喜的是皓皓上课积极动脑,思维非常活跃,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清楚。然而好景不长,皓皓的一些问题就接踵而来了,尤其是生活方面的问题就愈发严重了,自理意识差,大小事情都等着成人来做:吃饭了,皓皓就叫“老师,喂我吃饭”;上厕所,皓皓就喊“老师,帮我脱裤子”;洗手时,皓皓也叫“老师,帮我卷袖子”……一天下来,总能听到皓皓无数次的“求救”声。利用家长来离园,老师及时和皓皓的爸爸、妈妈沟通,原来皓皓一直是爷爷奶奶带的,老人对孩子特别溺爱,什么事情都帮他做好,我们也跟老人讲不能这样带孩子,但是他们不听,没有办法啊!爷爷奶奶总是说孩子还小,什么都干不了,就样样事情就包办了。
皓皓的案例不仅仅是一个个案,它折射出当今孩子的普遍现象:学习上能说会道,生活上束手无策。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弱的根源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及对孩子无节制的爱。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国内外有关幼教专家指出,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是极其有益的。
一、影响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
1.重智轻能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以及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重此轻彼,即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开发,轻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案例中的皓皓就存在这种情况:“上课能积极动脑,思维非常活跃,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清楚……”“皓皓最大的问题是自理意识差,大小事情都等着成人来做。”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妈妈,我自己走,我自己吃,我自己……”但家长的回答一般是:“不要了,妈妈来,你去玩拼图,去听英语磁带,去看书吧……”家长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写字、画画、弹琴等知识技能的学习,至于吃饭、穿衣、睡觉、个人卫生等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则顺其自然,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家长的包办代替,养成了懒惰、依赖的心理,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2.祖辈溺爱
由于年轻父母工作繁忙,退休后的父母便承担起了看护孩子的重任。祖辈们往往重养轻教,认为只要孩子吃好,身体好就行了,因此,抱孩子走路,喂孩子吃饭,帮孩子解大、小便,替孩子穿衣脱裤就成了爷爷奶奶们义不容辞的事。有时,父母想让孩子自己动动手,但长辈们百般阻拦,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就会自己穿衣吃饭,现在孩子还小,不必急着让他们自己动手。
案例中皓皓的爷爷奶奶就是这样,说孩子还小,什么都干不了,样样事情就包办了。 “我们也跟老人讲不能这样带孩子,但是他们不听,没有办法啊!”于是,在长辈们的“保护伞”下,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缓慢。
3.家长怕麻烦
由于孩子的小肌肉发展不完善,手眼协调能力弱,自我控制能力差,自己吃饭常常会弄得身上、桌上、地上都是米粒,家长怕麻烦,于是,抢先喂了;孩子要自己走路,边走边玩,走得太慢又浪费时间,干脆抱着走;孩子洗手,常常弄湿衣服,要换衣服更是麻烦,不如直接帮他洗了;孩子要自己穿衣,结果衣服穿反了,还得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麻烦。家长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久而久之,影响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4.家长不放心
很多父母心里都明白,孩子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常常担心孩子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意外:自己吃饭怕噎着,穿衣慢了怕冻着,自己走路怕摔着……这个不许动,那个不准摸,家长过多的限制和包办,无意中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权利,长此以往,孩子的自理能力逐渐消失。
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1.日常活动——激发幼儿的自理意识
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选择有关生活自理方面的内容,如故事《吃得真干净》《我帮妈妈做事情》;儿歌《扣纽扣》《学穿衣》《吃饭了》;歌曲《小小手》等,学习这些生活化、趣味化的故事、儿歌,能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激发他们的自理意识。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也可组织各种操作活动,如绘画、手工、泥工、拼图等;日常点心、用餐,教师也可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有一次点心吃煮鸡蛋,我就把鸡蛋分给幼儿,让幼儿自己看看,摸摸,闻闻,孩子们兴奋异常,他们和同伴比鸡蛋的大小,将鸡蛋放在桌上滚来滚去,把鸡蛋放在耳边听听……随后,我教孩子们敲鸡蛋、剥蛋壳,和他们一起品尝蛋,整个过程孩子们都非常入迷,忘我,投入,他们感觉到了自己劳动的快乐。
2.示范指导——传授生活自理的方法
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这是由于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的原因,此时教师给他们正确的示范和指导,易于他们习得正确的自理方法。教师可结合一些自编的、通俗易懂的儿歌,帮助幼儿记忆步骤,如洗手时,让幼儿听教师念儿歌,并表演如何洗手:卷手袖,湿湿手,擦皂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搓搓,再用清水洗洗,一、二、三,甩三下。如折衣服儿歌:小衣服,睡睡好,脸朝上背朝下,小袖子,快快来,躲进衣服睡觉了。结合儿歌让幼儿练习,幼儿能较快地掌握正确的自理方法。
3.情境游戏——巩固幼儿生活自理的技能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以其独有的“趣味”吸引着幼儿进入活动的状态。教师可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让孩子在游戏中巩固生活自理的技能。如在“娃娃家”,教师可提供一些豆子、勺子,让幼儿喂娃娃;提供一些小衣服、鞋子、毛巾等,让他们给娃娃穿衣,穿鞋,洗脸,洗手;在“小吃店”,提供一些彩纸,让幼儿撕撕面条,做做大饼;提供橡皮泥,让幼儿搓搓汤圆;在“珠宝店”,提供一些彩色吸管,让幼儿穿穿项链等。
4.家园共育——增强幼儿生活自理的信心
有人形象地将幼儿园教育归纳为“5+2=0”,意思是在幼儿园的5天老师要求严格,幼儿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周末在家的两天却依赖成人,自理能力又回到最初的状态,这是典型的家庭与学校教育没有形成合力造成的。因此,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要求应保持一致,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要及时肯定,对于孩子需要改正的地方,要求要一致。幼儿园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单”“家校路路通”“网上家长沙龙”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介绍有关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和信息,形成正确认识,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持之以恒。成人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励,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江帆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