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化冰
一年一度的各级“两会”,媒体热闹纷呈。可以说,“两会”是媒体最忙碌,也是记者产量最高的时候。然而,读读期间的报纸、看看期间的电视、听听期间的广播,却总是不难发现一些问题。
如一家省级电台的早间新闻报道某市的民主政治建设又迈出了新的步伐,人民群众可以列席人大常委会,直接听取对“一府两院”工作审议的情况。从“人民群众列席人大常委会”这个语句,可见记者对人民代表大会这个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缺乏必要的了解,想当然地认为“人大常委会”一定是个会议,于是就写了“人民群众列席人大常委会”这样的词句。“人大常委会”其实并不是会议,而是一个组织,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作为个人,只能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不可能列席人大常委会这样一个机构组织。
无独有偶,某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环保工作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认真审议。记者报道时,采访对象写成某某人大常委。撰写此文的记者也许以为人大常委会既然叫常委会,一定像党委和政协有常委职务一样,也有常委,殊不知人大常委会并没有常委一职,只有人大常委会委员或者叫组成人员这个称呼。把人大常委会委员称为常委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既于法无据,又贻笑大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各种称谓、术语的表述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多学习掌握点常识,记者就能少添点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