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影《孔子》中服饰符号的社会意义表达

2015-11-20 19:20张小美
电影评介 2015年9期
关键词:南子服饰孔子

张小美

服饰是电影作品的一个部分,也是电影的最基本元素之一,其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是对生活的实际描述,又包含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服饰符号可以反映社会现实,也可以表达社会道德价值观念,是研究一个时代一段历史的必要材料。《孔子》是女导演胡玫的电影作品,从女性思维对孔子进行了理解剖析,并深刻揭露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具有长远的教育意义。

一、 电影《孔子》简介

电影《孔子》主要讲述了东周末年,诸侯割据互相征讨。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的他与整个时代进行着抗争,希望凭借他超凡的智慧和思想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孔子出生于鲁国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长大后官侍鲁国,凭借其勇敢和智慧给鲁国带来了强大和尊严,可惜最终并没有实现他的理想,鲁国也遭遇灭国。孔子率领弟子在列国之间奔走10余年,将儒家思想在各国进行传播,以期化解矛盾、化解战争,但是收效甚微。孔子曾数度遭遇乱军围困身陷绝境,也曾数次遭遇政治危机被百姓误解,在一腔热血付诸东流之后,孔子最终得以回归鲁国,广开门路教育弟子并进行文献编纂整理。但是,礼乐崩坏之势终难阻挡,孔子并没能扭转一个时代崩坏的进程,但是他的思想光辉却照亮了后世。

二、 社会意义在电影服饰中的符号代指

符号是一个事物的标识,可以代表一个或一类事物。符号是由表示部分和被表示部分共同组成的,表示部分是符号的形式,被表示部分是符号的内容,符号内容是符号形式所想要表达和指向的意义。常说的文化符号往往只包含了部分文化对象,主要是对物质对象进行符号研究,在此基础上,文化符号还应该涵盖电影、戏剧、建筑、仪式研究等。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具象,从起源就将身体保护、维持生命的实用性以及表现自我的作用融为了一体。虽然电影中的服饰所表达的艺术语言不像其他语言符号那样明确,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外部媒介、手段或形式,形象生动地传达出语言符号不易传达的情感、审美及认知等。

服饰符号的不同,可以代表身份、地位和态度的差异,反映某一时代的特点,也蕴藏着特殊的涵义,被赋予了多重社会意义。假设,一部电影作品中所有角色的服装完全统一,从款式、材质、色彩以及做工等多个方面都完全保持一致,那么作为观众来讲,将完全欣赏不到美的存在,更无法直观认识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等,无法了解电影所想要表现的文化艺术。

电影《孔子》中的服饰符号代指意义比较明显,比如在电影中,孔子游历诸国后归鲁,大司寇季孙斯送玉佩与玉环,春秋时期这两种物件的作用就是用作服装装饰,也可以用作信物表达某些特定之意。送孔子玉环,就是希望孔子归还,表达了季孙斯的悔意。

三、 电影服饰符号社会意义中表现的女性意识

对于一部电影作品,表达了什么思想及观念虽然重要,但是通过什么样的载体以及什么样的手段进行表现更加重要。即电影艺术创造者是用什么样的形式对他的艺术思想和感情观念进行拆解,又怎样进行组装,最终表现出何种效果。简单来说,看创造者如何处理客观生活中的物象、符号,并在这些基础上表现出来何种思想、感情和观察思考的方式。通常情况下,这种思想、感情和观察、思考方式往往具有暧昧性,在电影中,这种暧昧性来自各种不同的影像元素,有时又通过暗示在各元素之间又建立对比关系,服饰道具就是电影中这种暧昧关系的影像元素之一,它可以成为电影中某些特殊文化的载体。有的时候,服饰道具的安排是导演刻意为之,用来表现某种意义,这种意义是建立在文化学基础之上的文化符号,是人类认识自我和自然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比如在电影《孔子》中,南子的服饰作为一种符号向外界传达着这种暧昧性,昭示女性向外部世界的自主与开放姿态,成为了女权宣言的一种文化符号,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色彩。

在古代,妇女讲求三从四德,而服饰是和妇女的第一德紧密相连的,妇德中主张服饰掩盖妇女形貌,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目的。因此,中国古代妇女服饰衣必多重,不露肌肤。相对于西方流行的立体剪裁来说,南子这一女性角色服饰造型用色大胆,造型精致,完全与战国时期的动荡社会形态相悖,是影片中存在的一抹亮色。全片中,南子的出场,披头散发地奔跑,穿着宽大的白色衣服裸露大腿,这些都象征了南子的活力与奔放,象征了女性意识的唤醒和勃发。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下,南子华丽的衣着表达了对男性的抗争和对社会的抗争,通过一个个异于常人的举动打破被常规束缚的社会,才能引起世人的关注。南子所树立的女性形象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是也刻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从实际来说,南子这个角色是胡玫导演情感的化身,是其从女性视点诗意地刻画一个张扬的女性角色,对男权主义下男女关系不平等的挑战和颠覆,所以在南子的服装造型与设计上,就可以看出所表现出的社会意义中强烈的女性意识。

四、 电影服饰符号社会意义传统礼仪教化的表现

电影服饰是传统文化中一种极富特色的表现形式,不仅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了结合统一,更将审美主体的内心情感进行了外化,在很大程度上对特定社会文化结构下的人们的审美理念和生活习俗进行了透视剖析。不容忽视的是,丰富的符号化视觉语言汇集到独特的视觉审美观点上,可以赋予一定的社会功能。从电影《孔子》中可以看出,服饰符号传统礼仪的教化作用就是其中之一。

教化是儒家思想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的一个简单称谓。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媒介,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同时也肩负着宣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孔子曾说:“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为人穿衣要端正,穿衣端正代表了一个人的品行端正,作为君子应该更应该正衣冠,以正德行。这种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一个代表,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意识形态,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电影《孔子》在开篇时就用了倒叙的手法,从孔子身着洁白布衣处在空灵的高山之中拉开影片序幕。孔子服饰简介明了,人物、意境及情景融为一体,深刻展示了孔子在纷争乱世中的礼乐仁和理想。

恢复礼治,实施仁政的理想追求是整部影片的灵魂所在,在许多地方都要颇具深意的安排,向观众传达着电影服饰符号所包含的深刻社会意义。在影片《孔子》中,导演参考了《左传·哀公十七年》中记载的孔子弟子子路结缨之死的故事,特意在子路临死前,着力刻画了子路正冠结缨,保持君子之风的场景,强化了“礼”的重要地位和分量。冠作为服饰的一个环节,在影片中被用作代指人格尊严。死前正冠则表明了身为君子,即使是面对死亡,也要正冠端行,堂堂正正地死去。这也从侧面折射出来电影服饰符号社会意义所表现出的传统礼仪教化功能。

总的来说,电影《孔子》中,服饰作为文化符号不仅在全片中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而且还可以投射出潜在的女性意识以及传统礼仪教化功能,具有多重、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些社会意义都可以从人物服饰上得以表现,通过各种服饰符号,又对这些所表现的社会意义进行了凝聚和升华,赋予了电影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更丰富的内涵。

结语

服饰符号的社会意义十分强烈,在电影中来说,服饰符号既可以反映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也可以从导演的角度反映出导演的真实感情。不论是在电影中强化服饰符号的社会意义,还是将社会意义通过服饰符号进行刻画,都可以将电影艺术和服饰符号文化结合起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南子服饰孔子
孔子的一生
记忆旅行者
动物“闯”入服饰界
孔子的一生
孔子见南子一场双赢的赴约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2500年前一场影响中国女人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