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长军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自然法则。违背这一法则,不是谎言便是传奇。
——题记
一
倒流水,是一个村的名字。
一听“倒流水”三个字,就想到是因水往高处流而得名。是谎言还是传奇?
清晨八点相约成行,出发前,站在滨河公园护城堤上,当地作家冉从贤遥指城北天际那影影绰绰的山峦告诉我,那就是方斗山,上面好像还有雪,倒流水就在山那边。由着从贤的指向打望远山,白云淡淡,阳光下,明晃晃的山顶泛着银光。
驱车出城,顺着溪流北行,林荫中山路蜿蜒,鸟语声声。一路上,冉从贤讲起有关倒流水的故事。
方斗山脉由南向北,在长江南岸顺势拉开,海拔1300多米的至高山峰形似斗状,因此得名“方斗山”;倒流水村就座落在方斗西面1200米的山腰,山窝中,四五十户土著人家依山取势,相依而居,村头村尾百步之遥,每遇暴雨,山洪四起,水漫山寨,出现洪水看似从村尾流向村头高处的奇观,平添几分神秘,由此得名“倒流水”。
这时,一直不言不语的驾驶员接过话茬:“别看我们倒流水是穷乡僻壤,这里其实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你们去了就会知道的;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要不了多久,倒流水一定会让世人刮目相看。”话音刚落,他将车缓缓停下,邀我们下车看看。
原来,不知不觉已翻越方斗山。时值隆冬,置身倒流水后山口,虽是晴天,依然林涛阵阵、朔风潇潇,让人有些站立不稳。见此人说话掷地有声,我向从贤示意,问他何人?从贤“哎呀”一声说,刚才车上忘了介绍,他就是倒流水村支部书记冉隆才,是个不爱言谈的人;他在外打工多年,回来决意在家乡自己创业,修通村里几条(段)公路,连长几十公里,推平几座山头搞经果林开发,让村里两三百村民打工挣钱不出村的就是他。
原来如此。
打量冉隆才,七尺身躯膀宽腰圆,满头乌发随风飘散,油黑油黑的宽皮大脸似陈年的铜盘,任凭呼啸的寒风洗刷,不眨一眼,伫立风口,犹如一根石桩。只见他扬手在空中从左到右划个半圆,指着高岩下的村庄说,这一片就是倒流水村,全村幅员27平方公里,有5个村民小组1500多人,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山口处,由他所指,打望四野,一片蛮荒,山风怒吼,天寒地冻,山凹中的倒流水场,要不是有三两幢现代砖楼,就似一个大鸟巢。此时我想:倒流水人的祖先一定是远古战场的一支残部或是打家劫舍的草寇,落荒到此,繁衍了这些后代,不然,人们怎么会选择这样的环境定居生存呢?而且生命又如此的桀骜顽强?
二
如今49岁的冉隆才出生于倒流水村龙家坪,父亲早逝,一家五口,只靠体弱多病的母亲撑着,艰难度日。15岁的冉隆才大胆地走出山门,汇入了打工的洪流。到武汉,去贵阳,奔新疆,闯广州,入店铺、下工地、进农场,修自行车、扛水泥包、摘棉花、守工棚……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谈起打工的日子,冉隆才满脸辛酸:一次半夜卸货时,绑货的绳子断了,跳板滑落,沉沉的水泥板活生生压到冉隆才的右脚上,血流如注……冉隆才骨折伤势很重,不幸的打击使他痛不欲生。他躺在病床上,整日望着雪白的天花板发呆:6年打工,6年奔波,要靠打工发家致富,谈何容易……深深的沉思中,他想起家乡倒流水,想到美丽富饶的倒流水山野中深藏不露的家珍:
最让他怀念的是那片流水竹海。一万多亩白夹竹林,四季常绿,一望无际,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倒流水人生活离不开竹,建竹楼,制农具家具,煮饭烧竹……采之不绝的嫩竹笋,在灾荒年曾经是人们的救命粮,今日是都市餐桌上珍贵的绿色佳肴。
还有那闻者流连的流水豆腐干也让他久久不能忘怀。《石柱县志(民国志)》和《石柱县凤凰乡志》有载:民国时期特产流水豆腐干,名起清朝嘉庆年间,倒流水山野豆子,取竹林泉水泡制,口感绵扎,风味独特,鲜美无比,价格低廉。倒流水家家种黄豆,户户开豆腐坊,日夜做豆腐干,供南来北往的力夫过客食用,启程时当作路粮和干盘儿(送给小孩的食品)携带上路,因此流水豆腐干随力夫过客足迹传遍大江南北、武陵山区……
流水金音石也是让冉隆才引以为傲的家乡特产。在倒流水山上一个叫砚台湾的地方,有一种稀奇的石头,坚如金刚,黑而发亮,细腻如玉,敲击发出悦耳的金属之音,故而人称“金音石”。相传诗仙李白流放夜郎,路经石柱,隐居万安山(今城郊太白岩),在当地发现金音石砚,视为至爱,赞曰:“黑石金音砚,宝藏在民间;奇石性且温,墨到诗便成。”金音砚名声不胫而走,惯与三峡石砚、夔砚齐称巴渝三大名砚。
此物真是个宝儿啊!茂密森林、茫茫竹海、飘香豆腐干,还有山中那些神秘莫测的溶洞,是不是也藏着宝贝……改革开放,神州大地热火朝天,家乡的资源为何发挥不了作用……
冉隆才思念家乡。
住院两月,伤势好转,冉隆才能下地走动了。至今他还清楚记得:那天上午,一直未露面的老板突然走进病房,左手横抱胸前,右手捋着八字胡说,你出院了,已办了手续;给你一些补偿,你回家吧,工地不需要人了。话音刚落,随行的秘书打开皮夹,拿出五千元放到病床上。接着,二人头也不回地走出了病房。伤筋断骨一百天。冉隆才知道自己一时不能干重活,强压怒火,二话没说,出了医院。
就在次日,一个寒冬刺骨的清晨,铁骨铮铮的冉隆才忍着伤痛,踏上了回乡的大巴……
三
回到家乡倒流水,冉隆才只好窝在家中继续养伤。在母亲和家人的细心照料下,整整一年,伤势终于痊愈。他发誓不再外出打工,要在家乡寻找一条生活的出路。
这天赶集,冉隆才出了家门,向倒流水场走去。冬实腊月,新年将至,冬眠的方斗山白雪茫茫。山路上,一位六十开外的老人身背厚重的背包,迎面走来,对视片刻,老人问,你好像是龙家坪冉家的娃崽?你还回来过年啦?!原来,老人是同村长者,冉隆才因多年在外已叫不出名号。对话中老人告知,儿子在石柱城里买房安家了,要他进城过年,因忙业务,儿子没空回家接他,只好自己前往,今天去山那边拦过路便车进城。“哎!倒流水要是有条公路就好啰!”临别,老人发出一声沉沉的叹息!
擦身而过,老人的叹息撞击着冉家娃崽的心:“倒流水要是有条公路就好啰!”这是祖祖辈辈的希望,是改变倒流水命运的症结。年关来临,四面八方打工者回奔家乡,而倒流水外出者大都有去无回。老人所去欲拦便车的那条路,是石柱通往长江口岸——丰都县高家镇的交通要道,修于1958年,是全县最早的一条公路,在山那边与流水村擦肩而过;早年,涪陵新光纸厂为获得倒流水竹海的优质原材料,从石高路山顶缺口处修了一条通往倒流水场的机耕道支路;改革开放后,石高路改道捷径,这条泥碎路不再重要,管养失善,破烂不堪,但尽管飞沙走石、泥泞载途,仍然是倒流水人出山进山的唯一通道……要想富,修公路;修缮机耕道,连接石高路,打通倒流水的生命动脉。一个美丽的梦想在冉隆才心中萌生……
然而,修公路,作为落后的山区,巨额投资,钱从何来?一个贫穷的山里娃,一无权,二无钱,你不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沉思中,冉隆才不知不觉走进倒流水场。冷落的小街,游移着稀疏的人影,大都是老弱病孺。冉隆才心凉半截,无心赶集,失魂落魄地走回家……
转眼又是一年。
春节一过,南下打工潮涌动城乡,冉隆才却怀揣梦想,坚定信念,四处寻求找钱的门路。他要为实现梦想积累资金。六年多打工生活,颠沛流离,虽挣钱不多,却历练了山里娃的胆识与眼光。几经思索,在妻子支持下,冉隆才合数拿出几年打工积攒仅有的两万多元,投资开起面粉厂。一切依靠肩挑背磨,走村串户,服务山乡,一年下来,除了本钱,还盈利3万多元。两年下来,冉隆才有了十几万元积蓄。自己创业,捞得第一桶金,冉隆才喜出望外!有本钱,就有发展。听说乡放映员想放弃电影放映外出打工挣大钱,冉隆才二话没说,带着一万元现金找到放映员王中生,当即拜师学艺,随之接过放映设备。从此,他白天协助老婆打理面粉厂,夜晚走村串寨放电影,既为山区百姓送去文化娱乐,又给面粉厂联系营销生意。
生意一天天火红,冉隆才招聘用工数人,当起了小老板,继而发展个体运输业、办起山羊养殖场……一干五六年下来,冉隆才成为倒流水小有名气的致富能人。
创业兴家,冉隆才没有忘记梦想。机遇总是青睐怀揣梦想的人。
2001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奔忙一天的冉隆才刚进家门,村支部书记曾文发和村长跟进屋来:“无事不登三宝殿,晓得你还没吃饭,长话短说:你很能干事,我们来,就是要你担任你们白鹤组组长;这是村民和村支部的意见,还要经过选举,今天来先说好,怕你到时推脱;你也看到倒流水当前的状况,望你支持工作,你不是早就想修公路吗?先从你们组搞起吧……”
冉隆才如梦初醒。支书和村长言词恳切,这不正是实现梦想的机会吗?
接下来一切顺理成章。就在山花烂漫的三月,冉隆才始任白鹤村民小组组长。
四
突如其来一顶“官帽”,不是天落的馅饼,而是天降的大任。认准目标,义无反顾。上任第二天,冉隆才到全组近百户人家登门拜访。第三天午时,全组村民聚集龙家坪,一场决定倒流水命运的会议在此举行。组长冉隆才面对大家:“乡亲们,大家知道,倒流水没有出路,就是因为不通公路,今天请大家来,就为一件事:寻找出路。山里人,靠山吃山,我提议将组里集体所有的180亩荒山出租,但不收租金,由承包荒山的人出资,修通从大地坪到干溪槽的公路,与石高路至倒流水支路连接起来,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话音刚落,村民秦中友率先站了起来:“好,修路造福,我愿参与承包荒山,先交3万元修路资金。”随即另外两位村民相继应声而出,冉隆才修路的提议得到大家一致赞成,很快达成协议……然而,就在工程进行一半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天,承包荒山的秦中友来到工地,向冉隆才提出解除合同退回资金,原因是两个合作人认为承包荒山很难收回成本。听说出资人要解除合同,担心拿不到工钱,挖掘机手顿时熄火。突然变故,犹如当头一棒,冉隆才一下子瘫坐地上。工程被迫停工。
白纸写成黑字,合同岂能说废就废?然而,尽管冉隆才苦口婆心费尽口舌,但承包者去意已决。本可通过法律解决,但想到都是打工血汗钱,来之不易,人各有志。于是,承包荒山出资修路的合同解除。
眼睁睁看着工程下马,冉隆才日夜不安,冥思苦想:向村民集资?根本不可能;自己筹资修路,生意积蓄的十几万元已投进山羊养殖场,就连房屋破烂得无法居住,全家靠租借林场小屋栖身,也没舍得修建,钱从何来……难道就这样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不,开弓没有回头箭,就是借钱借米、砸锅卖铁,也要修通公路。阵痛中,冉隆才顶着家人的压力,四处求亲访友,筹借资金,所到之处,有闭门羹,有冷言冷语,有好言相劝:“自己生意做得好好的,借钱修公路,你为啥?算了吧!”一个多月下来,借到的资金杯水车薪,无计可施之下,心一横,冉隆才毅然卖掉山羊养殖场。
修路复工,挖掘机再次在山腰响起。
接下来的日子,冉隆才一头扎进工地,雨中行,泥里滚,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整整一年的亡命拼搏,就在当年冬天,2.1公里村道公路终于修通。通车这天,没钱举行庆工典礼,没有鞭炮声,第一辆农用货车从石高路摇摇晃晃经倒流水支线开进了白鹤组,村民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2002年冬天,第二条路外槽至聂家山,全长1公里,顺利修通。
2003年冬天,第三条路聂家山至龙家坪0.9公里通车。
冉隆才当村民小组长3年,修通3条路,没花村民一分一文,实现白鹤组家家通公路。
山里人有了自己的公路,解脱人背马驮之苦,告别肩挑背磨的历史,祖祖辈辈的梦想成为现实,喜出望外,人们翘起大拇指说,这个人干实事,钱借给他修路,不落空。冉隆才筹资借钱吃闭门羹的尴尬峰回路转。
2007年12月的一天,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倒流水村委换届选举大会在倒流水场上隆重举行,冉隆才以百分之九十八的票数当选为村长。选举大会结束,一行人开往石高路至倒流水支线途中的大地坪,一条“石高路至倒流水场支干线整修捐款仪式”的横幅拉开,高高的土坛上,村长冉隆才声如洪钟:“乡亲们,我们脚下这条支干路,从石高路山顶缺口通倒流水场,修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社会发展,石柱至高镇口岸改道从山脚钻洞而出,石高路失去原有优势,这条支干线早已破烂瘫痪;但它是我们倒流水的命脉呀!这几年,我们修了一条条村组公路,这条支干路却不堪重负,使村组路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严重制约倒流水的发展;我们必须让它改头换面:扩宽夯实,加固平整,重放异彩;8公里,约需20万元,希望广大村民投资捐助,造福全村人民,万一不够,我再想办法……我自己先投资1万元。”话语在理、掷地有声,做人实在、诚信可靠,冉隆才的发动得到在场村民的拥护,尽管大家都囊中羞涩,依然解囊相助,王洪全5000、刘朝建1000、周洪杰1000、唐僧500、唐小华500、谭小红500、冯世委500、黄江东500……当场集资共1.95万元。
8公里支路拓宽加固,机械水电、片石碎石、水泥河沙、施工安全、后勤管理,冉隆才紧锣密鼓……
公路越修越长,负债一天天增加,冉隆才越来越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正当他因为实现全村组组通路蓝图的资金压力一筹莫展的时候,传来一个消息:坐落村境附近的石柱县方斗山国有林场和忠县石子国有林场,公开寻求竹林经营管理承包人。冉隆才眼前一亮:两大林场的白夹竹林有一万多亩,号称渝东第一竹海,若经营管理得好,老竹间伐销售、竹笋采制买卖,收入一定可观,不但修路资金迎刃而解,而且可以解决倒流水村民就地打工挣钱的问题,进而随着交通改善,发展旅游观光和特色产业……冉隆才仿佛看到一路路小车开进山来,外出打工的倒流水人纷纷回到家乡……
机不可失。冉隆才找到两大林场,一拍即合,承包协议很快达成。事后,林场工作人员透露:数十人竞标,但国有林场,不可草率,必须放到实处;冉隆才土生土长,做人实在,又熟悉这片山林、热爱这片山林,几经研究,一致认为他是最佳人选。
随着万亩竹林经营管理权接手,20名民工请进竹海,除腐整理、防火防盗、病虫防治、老竹间伐,同时展开。赓即,冉隆才远赴新疆、山东等十余省区,二十多天返回倒流水,带回与八家客户长期供销竹子的订单,首批货款随着进账。
竹海活了,冉隆才活了,倒流水活了!
紧接着,第七条路通梨子组,第八条路通长冲组,第九条路从流水组丛树堡接通忠县石子乡八斗台村……至2010年底,冉隆才10年共组织实施新修村组公路20条(段),拓宽大修支干线1条,连长40公里,累计投资250余万元,其中冉隆才个人出资近200万元,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覆盖倒流水全村5个村民小组,基本实现户户通车。
有志者事竟成,实干兴村。冉隆才用行动获得了倒流水人的一致称赞。也就在这一年,44岁的冉隆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作为党员的一村之长,冉隆才深感责任更大,担子更重。
修路改善交通,是发展的基础,实业兴村才是最终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复耕全村两三千亩撂荒耕地,培育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开发旅游业,尤其是硬化提升全村公路使其发挥最大作用。一大堆难题横在面前,接下来,冉隆才该怎么走?
五
听着冉隆才的人生故事,小车摇揺摆摆驶进山谷。拐弯平缓处,走下车来,寂静的山野,只听杂乱的鸟歌与林涛絮语。借空打望,公路边摆满伐竹,半干半湿,一捆捆堆积如山。突然,密林深处传来土家啰儿调歌声:
太阳出来啰儿,
喜洋洋欧啷啰,
提把斧头啷啷扯哐扯,
上山岗欧啷啰!
砍捆竹子啰儿,
下南洋欧啷啰,
换回钞票啷啷扯哐扯,
娶婆娘欧啷啰……
“几十岁了娶啥婆娘哟?来休息一会儿,抽支烟。”随着冉隆才的招呼,一个五十开外的民工钻出竹林,他拦腰缠根葛藤,背挂弯刀,走近,双手拍了拍,仿佛一身劳累和尘埃都落到地上,乐呵呵接过烟,叼上。与他点火,交谈,得知他叫闫学祥,本村青杠组人,快满六十了。问他在家打工每月能挣多少钱?老闫高兴地伸出手指说,少则三千,多则四五千,随即打开了话匣:原来一直外出到广州、新疆、武汉等地打工,2008年回来看到家乡的变化,冉支书在招人,就再没出去;外面打工毛多肉少,又不稳当,一年下来剩不了几个钱,在家乡挣一个是一个。老闫接着告诉我,近几年像他这样返流回乡打工创业的,全村少说也有好几十人,有的跑运输、开作坊,有的搞特产、办林下养殖场,仅在这竹山给冉支书打工的就有20多人。问他累不累?老闫笑说,这活路比外面好多了,冬天间伐老竹,砍竹打捆,钻进林子还暖和;翻年开春,主要是护林撵野猪,防止野猪拱嘴犁土坏竹笋……“紧到吹啥子?还不来打捆!”林中传来女人的喊声。“来了来了。”老闫对着竹海回应,回头说家属在催,随即灭了烟头,打过招呼,转身进了竹林。
告别老闫,驱车拐出山谷,爬上山梁,眼前豁然一亮:整座山峦翻耕一新,层层梯地依山取势,随弯就弯,有如一幅天然画卷;满山一人多高的落叶果树,成排成行,有如赤膊上阵的勇士,蓄势待发,兆示来年丰收;一块“倒流水优质脆红李示范基地”牌竖立山头路口。
2012年,时任村长的冉隆才抓住机遇,在继续完善村组公路建设的同时,拉开了实业兴村的大手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发特色农产业,以建优质果园、大棚蔬菜基地为主要方式,逐步复耕全村两千多亩近撂荒土地。
2013年,众望所归,冉隆才当选倒流水村支部书记,走马上任第三天,冉隆才与镇政府领导一同去了黔江区,据说黔江有发展农产业成功事例。取经归来,实施方案出台:复耕撂荒土地,培育特色农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吸引外资业主,借鸡下蛋,村民以土地劳力入股分红;率先垂范成立“倒流水聂家山果树专业合作社”,开发建设“倒流水脆红李示范基地”1000亩,实现年产优质脆红李200万公斤,发展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安排打工就业民工200人。
这年7月,果树专业合作社挂牌,社长冉隆才,股东段燕飞,共同投资100万元,村民冉琴、冉青、冉壵鑫等8户相继入股。
8月1日清晨,日出东山,曙色初露,垦荒队伍开上聂家山,向荒野进军,数十名民工剖刀理灌木,三台挖掘机井然有序不停作业,沉睡的荒山沸腾了……至当年冬月底,随着首期500亩梯地落成,一万株优质脆红李果苗自四川苍溪运抵基地,入土为生……至2014年底,整个基地一千余亩摞荒地复耕,两万多棵李树栽植成林。
讲到此,冉隆才不无自豪地挥手在空中划了个大圆:“这座聂家山近千亩肥田沃土,原是本村白鹤组的粮仓,外出打工人走村空,耕地荒芜近30年了,现在终于派上用场。”接着他指定果山北面坡:“脆红李一年栽树,二年试果,三年开产,第四第五丰登年亩产可达两千公斤;脆红李皮紫色,果肉黄中带红,质脆香甜,具健胃美肤药理,8月晚熟,果中珍品;这一片近万棵树今年已经试果,收了几百公斤,果味美极了!”
借势遥望四野山峰,有如一个巨大的盆腔,背靠方斗山岳,远眺三峡库区忠县城郭,左边万亩竹山,右边茫茫林海,果山坐落盆中,伫立山头,夕阳西沉远山,山风横空怒吼,基地微风徐徐。此情此景,不禁使人联想起我国传统堪舆丛书《撵龙经》中有关“聚宝盆”的描述。
在白鹤组创办脆红李基地的引领带动下,全村有5家办起林下养殖场,鸡场牛场羊场,半圈半敞,本土畜种,原生态养殖,场场生意看好,销往全国各地。
倒流水场上流水组老板王薇,投资千万元办起“倒流水豆腐干食品公司”,生产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民族特色食品“倒流水豆腐干”,2012年荣获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取得国家食品QS认证,正在申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五六家开办豆腐干作坊。传统技艺,土家特色。如今的老场倒流水,满街豆干香。
在砚台湾山谷,退休教师王朝中开办起“倒流水金音砚厂”,限量开采金音石材,年产金音砚99台,台台价值连城。
全村有80多户复耕撂荒土地共500余亩,开办核桃园,栽植核桃共3万多棵。
一个姜黄中药材基地,复耕撂荒土地种植姜黄200多亩,作为五黄养阴颗粒主要成分的姜黄,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农户每亩年收入可达两万元。
至2014年,倒流水全村四百多家,自来水入户率达百分之九十,农民纯收入实现9300元,是2010年的4倍多;占地近15亩的历史首个山村居民点建设己经启动,一年便可落成,首批50户村民将入住现代新居……
六
出了山谷,拐弯向前,只见一幢不高的小楼独立寒冈,与雪夜浑然一色;走近,房门洞开,射出一束光亮,照透翻飞的雪花。“吃了农家晚饭再走。”车停檐下,冉隆才热情邀请。反正天色已晚,客随主便,恭敬不如从命。
原来,这便是村支书冉隆才一家的临时住所。贤惠的支书夫人已备好丰盛的晚宴,进屋,暖意融融,满屋生香。落坐,铁炉为席,冉隆才指着沸腾的炉锅说:笋子炖腊肉,还有竹菌,就地取材,绝对绿色,山里就这样,别客气。倒流水云海竹笋,粗壮嫩濯,生看似野生天麻,文火配炖陈年腊排,清香缠绵,满口生津,品此山珍,顿觉都市佳肴索然无味。难怪有人说:高手在民间,绝味在深山。
席间,由着野味山珍的话题看到冉隆才最终的梦想:基础改善,只为发展铺平道路;倒流水的更大希望是开发旅游,这里的茂密森林、神秘溶洞、土匪硝洞、灵验观音洞、文武二庙、云顶方斗寺……犹如尚未启封的人文自然生态包,一旦打开,与接壤的忠县石子乡“八斗台”景点和闻名遐迩的石柱县“千野草场”连成一片,组成方斗山森林公园大景区,那时,世外桃源倒流水就成为世人向往的天堂,特色产业就是倒流水人的财富之源。这是村委一班人奋斗的目标。
据说石柱县已将倒流水旅游开发纳入重点规划。倒流水人的希望之梦,不期定能成为现实。
这是冉隆才的梦,村委班子的梦;这是倒流水人的梦,倒流水之梦!
责任编辑 孙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