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功美
基于“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图书馆服务意识探讨
陶功美
面对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巨大变化,图书馆应基于“互联网+”思维,树立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以敢于跨界、融合创新的精神重新定位和重新认识,让人性驱动图书馆服务,构建智能互联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使用价值在社会中最大化实现。
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创新服务意识
“互联网+”概念首次出现在全国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发言中,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这样的想法。而怎么找到你所在行业的“互联网+”企业是需要思考的问题。”[1]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其核心涵义就是将互联网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的源动力,要求各行各业都应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使互联网思维模式成为全社会各行各业创新的主引擎。“互联网+”不仅仅简单地应用于某个传统行业,而是“+”号后面的每一个名词都代表了一个新兴领域。“+”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通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在互联网与之进行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去研究、去探索、去践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基于此,在这个以数据化为特征和标志的深度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做为传统行业,不仅要与互联网做加法,还要借鉴互联网思维,树立“互联网+”服务意识,让图书馆服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使图书馆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公共空间,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融合,对于图书馆本身,就是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思维。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跨界融合正成为全球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特点[2]。虽然图书馆早就通过利用互联网在内的各种信息通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服务水平,但从工作实践看,图书馆的升级转型远远不够,资源、服务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尚未真正实现范式转型。
当今社会,互联网信息技术已完全颠覆了人们的思维基础,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给社会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行为特征和全新体验。面对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巨大变化,图书馆应该拓展自己的“互联网+”思维,并将自己融入网络[3],以“互联网+”所体现的敢于跨界、融合创新的精神重新定位和重新认识,从思维、思想和理念方面来重塑和拓展服务方式,重构并创新图书馆服务新模式,将跨界融合体现在图书馆阅读推广、文献传递,图书借阅等各项服务之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跨界融合已然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模式。以阅读推广为例,2014年11月在湖南图书馆举行的“出
版界图书馆界全民阅读年会(2014)”正是以“全媒体时代下的各界合作共促阅读”为主题[4]。阅读年会是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韬奋基金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和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联合主办,可以看出这一阅读推广平台不仅体现了跨界融合、共同推动公益性全民阅读的特征,而且这种跨界融合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对于全面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文献提供为例,早在2012年1月,大英图书馆、出版社和授权的非营利图书馆就共同签署了跨国界文献传递服务项目三方协议,这一跨界合作不仅使得广大图书馆能够方便地获取非商业研究文献资料,弥补馆藏资源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全球范围内的读者以远低于市场价的费用快速获取所需要的文献资料[5]。以图书借阅为例,内蒙古图书馆想方设法与互联网“结缘”,利用互联网开展“彩云服务”,使图书借阅打破了传统模式,通过大数据技术,在读者、书店、图书馆之间提供“借、采、藏”一体化服务[6],不仅缩短了图书采购到流通的时间,而且提高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
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必须要与社会各方开展多元合作,才能不断扩展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延伸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如果不及时围绕互联网进行不断的创新,就有可能被时代所抛弃。只有敏锐地认识到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深刻地认识互联网特征,适应互联网思维的要求,图书馆才可能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大潮中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7]。
以人为本历来是推动科技进步、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力量,互联网力量之所以强大,最根本的来源是对人性的最大尊重、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渠道和阅读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图书馆应重新认知人们的信息需求,顺应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跟上用户的转变步伐,满足现今用户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的“互联网+”意识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图书馆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图书馆与外界的连接互动起来,让人性驱动图书馆服务,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使用价值在社会中最大化实现。
“读者第一”“用户至上”的观念历来被图书馆所重视,但这一观念囿于传统服务模式的局限离实现相去甚远,图书馆服务还基本围绕着馆舍、空间、文献资源管理开展,尚未真正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业务模式。图书馆要想让用户感到满意,就必须构造“互联网+”新的用户意识、服务意识,以创新的思维不断探索,打破旧有的、传统的服务模式束缚,确定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导向,建立与用户需求相适应的图书馆服务[7]。
图书馆需要不断整合资源,通过互联网这一强大的工具,超越时间限制,全方位提供图书馆信息资源,将服务扩展到无限空间。在服务时间上具有开放性,通过信息网络技术随时随地为用户服务,在服务方式上具有开放性,消除信息壁垒,使用户都能快捷方便地获取各类文献信息,真正实现图书馆“无所不在”的服务新生态。
现代图书馆多数已经建立了各自的数字图书馆,如果把图书馆的数字文献资源选择适合的切入口,谋求建立一种基于互联网云系统的新型服务模式未尝不可。在这种服务模式下,人们就可以利用多种便捷的工具及碎片时间无时无刻地下载所需文献资料、浏览检索所需的图书和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会扩大图书馆资源的覆盖面,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据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介绍,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1000多TB的馆藏数字资源,数字图书馆的网站在2014年点击量达到了13亿次,读者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登录数字图书馆进行深入阅读[8]。又如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一卡通”系统,自2000年以来已逐步实现“通借通还”大流通,就2014年达到近6000万册次,使外借流通量始终保持高速增长。
因此,图书馆要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管理,加强图书馆和用户之间互动,实现全天候服务。除此还需要积极主动地把图书馆文献资源送到一切可以进入的领域和行业、机构和场所,使图书馆服务与各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放眼国内外,汽车图书馆、地铁图书馆、机场图书馆、购物中心内的图书馆、阅读主题餐饮和酒店等早已不是新鲜事[9],这是图书馆社会均等化、普及化的文化举措。
网络信息技术已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引擎,正在改变着图书馆服务业态、服务载体和服务形式。2013年8月19日国际图联在第79届大会发布了《国际图联趋势报告》,认为“高覆盖率的超链接的移动设备、网络化传感器设备和基础设施、3D打印和语言翻译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信息经济,现有的商业模式正面临着空前的破坏,创新不断出现。我们工作、相互沟通信息、寻求和发现新东西的方式已经永
远地被改变了”。这一分析研判揭示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整个图书馆的生存方式[10]。
图书馆将在智能互联的前提下呈现丰富多样的新形态,并将从二个方面改变图书馆服务:一是从图书馆自身来看,在传统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基础上推进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互联化,从服务管理孤岛的独体型转型为服务管理互联的共同体;二是从网络空间来看,互联网上的图书馆,在网络中构建起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在网络空间中构建并展现出全新的图书馆服务新业态[10]。基于这样的认识,图书馆需要借助新媒体,通过微博、微信、APP自媒体平台、M OO C、线上教育等学习平台,打造图书馆的网上文化频道与互动交流平台。正如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所说:“我们应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而且是有思想性、有文化性,又有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的产品。这是我们图书馆人要努力做的。”201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国图公开课”正式上线,推送多种形态的学习资源,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模式,开展图书馆社会教育新服务[8]。这是国家图书馆借鉴“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的理念,以国家图书馆馆藏纸质、数字资源以及历年来积累的专家学者讲座资源为依托,所推出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举措。
可以预见,图书馆知识传播渠道和信息交流手段会因“互联网+”的思维成为图书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实践。今后,无论是网络博客中的一段文字、一张照片、一段视频,还是学生的课程论文、讲座资源统统可以存储在图书馆里,变成人类知识的一部分,而图书馆则成为集成各种知识、技术、设备的跨界服务的提供者[11]。从“互联网+”思维出发,图书馆需要融合各类信息技术,构建“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构建智能互联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使用户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的服务,高效获取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只有这样,图书馆才可能成为一个“触手可及、无所不在”的智慧文化空间,真正成为人们身边的图书馆。
随着“互联网+”意识的不断发展,现今社会的人们将无限地通过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网络传播并接收信息,以不断地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内容,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图书馆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互联网+图书馆”这一科技与文化的高度融合,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促使图书馆转型升级,为图书馆拓展服务提供新的可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职能,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创新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开创图书馆服务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1]于扬.所有传统和服务应该被互联网改变[EB/OL].[2015-07-01].http://tech.qq.com/a/20121114/000080.htm.
[2]王世伟.再论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2(11):2-7.
[3]程亚男.图书馆与互联网的博弈:五论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8(6):75-78.
[4]解慧.2014那些阅读推广活动[EB/OL].[2015-07-02]. http://xhsmb.com/20150102/news_14_1.htm.
[5]英国图书馆欲推出跨国界文献传递[EB/OL].[2015-07-02].http://newssxpmg.com/zhuangao/yuanchuang/ 201204/87689.htm l.
[6]周慧虹.图书馆服务需“互联网+”助力[N/OL].中华读书报.2015-06-17(08)[2015-07-02].http://epaper.gmw. cn/zhdsb/htm l/2015-06/17/nw.D110000zhdsb_201506 17_2-08.htm.
[7]冯国权.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5(1):25-30,16.
[8]“互联网+”时代国家图书馆推出“三大法宝”[EB/OL]. [2015-07-20].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42 0/c87423-26874382.html
[9]陈超.用“互联网+”和“图书馆+”成就全民阅读[EB/ OL].[2015-07-24].http://www.whb.cn/zhuzhan/guandian/20150424/29070.htm l.
[10]王世伟.构建面向未来的国际大都市图书馆互联网:关于大都市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4(1):17-22.
[11]互联网来了,图书馆要去何方?[EB/OL].[2015-07-12]. http://www.huaxia.com/zhwh/whrd/whrdwz/2009/04/14 01633_2.htm l#.
陶功美扬州市江都区职业教育集团图书馆馆长、馆员。江苏扬州,225200。
On the Library ServiceConsciousnessBased on the“Internet+”Modeof Thinking
Tao Gongmei
Faced with the great changes in the way of people's access to information,library should establish the service consciousness of its own based on the"Internet+"mode of thinking,dare to cross,re-understand the spirit of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let the humanity drive library services,build a smart Internet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network,so that the use value of library literature resources can bemostly realized in society.
Internet+.Library.Service innovation.Service consciousness.
G252
2015-08-20编校: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