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
我对文科有兴趣,女儿还小的时候,我就依照自己的兴趣给她读书、讲故事,却没有对她做过任何数学方面的训练。女儿上小学后,可以轻松地学好语文,却不能轻松地学好数学。这让我觉察到,是不是我在早期教育上的偏差导致女儿上学后学习数学有了诸多的不顺?
回想我当学生的时候,物理总是不及格。我越怕学物理,物理就越是学不好,最后我彻底丧失了对物理的兴趣。这段经历让我知道,对学习者来说,兴趣和信心非常重要。针对女儿的情况,我只能暗暗补救,暗示孩子喜欢数学,爱数学。
我的方法是,每次数学老师要求家长在作业本或者试卷上签字时,我都认认真真地这样写道:“感谢老师,让我女儿如此喜欢数学、爱数学,谢谢莫老师。”女儿当时的数学老师姓莫。
通过这样不露痕迹的暗示,我不断强化女儿内心喜欢数学、爱数学的意识。结果,每学期的素质报告书上最喜欢科目一栏里,女儿填的始终是“数学”。
这善意的暗示,在女儿小升初前受到了冲击。数学思维是需要训练的,女儿没在学习数学上下过苦功夫,数学成绩并不算出色,这也扯了她总成绩的后腿。
不过,这也说明女儿的数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她能够接受系统的训练,多做习题,成绩很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大的提升。所以,我对她说:“家长会上老师讲了,你是班里最有潜力的黑马。现在你数学不好,是因为你一直没在数学上下功夫,如果你一旦努力了,数学成绩将是班里进步最快的。而你的数学一旦好起来,再加上你本来就很优秀的语文,一定会在班里创造奇迹的!”
我用这样的话一遍遍地暗示女儿,并和她一起制订数学训练计划。她不肯找家教,那就只有多做题。经过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女儿还真找到了一些感觉。每做出一道难题,她都非常欣喜,偶尔做出别人做不出的题目,她更是信心满满。这时,我都会给她加油:“你这么喜欢数学,肯定能学好!”
最终,在小升初考试中,女儿的数学成绩拿到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最高分。
进入初中后,女儿发现班里有很多数学天才,尤其是那些调皮的男生几乎不怎么听课,但每次都考得非常好,她感觉非常不公平。这时,我就跟她分析男女生思维上的差异,并告诉她,只要她努力,数学成绩马上就能上来。
初中升高中前,女儿反复强化训练数学,结果成绩如我所料,在班里遥遥领先,这让她更坚信自己“喜欢数学”了。
到了高一,数学更难了。但是女儿已经不再怀疑自己,而是认为:我很喜欢数学,只是题目做得不多,所以分数不高而已。
不知不觉中,女儿已经把爱数学和数学成绩区分开来。
高一下学期,女儿的数学考得非常惨,总分160分,她只得了60多分。语、数、外是非常重要的科目,数学不好,在高考中会非常吃亏。所有人都在提醒她,她很焦虑,却没有动摇信心:“我的数学题做得不多啊!”
我开始着急,怕女儿在高考中处于劣势,于是经常督促她做数学题,还问她需不需要请家教。每次,她都斩钉截铁地说:“您别操心了,我就是题做得少了一些而已!”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做题呢?”
女儿不接我的话,我只好无奈地走开。
高二分科女儿选了文科。她轻松地说,现在学的每一科都是她喜欢的。
这个时候,女儿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社团工作。我非常着急,屡次催她,仍不见她有动静。
期末考试结束,女儿的班主任给我发来短信:“祝贺您女儿在期末考试中全班第一。”我无法相信,她竟然考了第一?
“她数学考了多少?”我问。
老师说:“总分130分,她考了118分。”
这可是个大变化!我赶紧把成绩报给女儿,她淡淡地说:“哦,我早就知道了。”
我不明白女儿的数学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好。面对我的不解,她还是淡淡地说:“我做题了呀,一有时间我就做题,我都做了厚厚的几大本了。”
“哦。”我只剩下感慨的份儿了,敢情这丫头是暗中使劲。我知道,这是因为她从没害怕过数学、没讨厌数学,所以才有这样的冲刺状态。
对此,我深感庆幸:幸亏我用了一点心理学技巧,暗示女儿非常喜欢数学,没学好只是暂时的,只要一努力就能学好。我这个当妈的良苦用心,希望也能给其他做父母的一些启发。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