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丽娜
幼儿早操作为幼儿园一种常规性教育活动,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激起幼儿对幼儿园快乐生活的向往,从而让幼儿不再厌烦入园。
从目前幼儿园早操活动的开展情况看,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对早操的整体设计不够科学
我到其他乡镇幼儿园观摩幼儿做操情况,早操编排不够科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教师将动作整齐作为重要评判标准,因此老师在动作设计上主要以幼儿的手部动作为主,忽略幼儿跑、跳、爬等操作技能的变化,对队形变化、年龄特点把握也不够准确。如在大班十几分钟的早操活动中,幼儿的队形变化比较单一,基本只有4列变2列,2列变圆形,很少看到花型、双圆、左右分队走以及需要幼儿双方合作的一些队形。有时班级两位教师的分工也不明确,尤其是带操教师只展示自己精湛的技艺,把带操变成了个人才艺展示,缺少关注幼儿做操的情况。
二、早操内容和动作编排不合理
早操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编排方式。小班的幼儿以模仿操为主;大、中班主要分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在实际观摩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幼儿园会安排统一的活动(如幼儿徒手操),这样就会出现低龄幼儿适应较难,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相对简单,这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
有些教师在编排动作时加入成人化的动作,这些动作往往是教师个人深思熟虑的动作编排,而忽视了幼儿的智力特点,很难被内化和吸收。我们的幼儿缺少对动作的充分认识,尤其不能把难度较大的动作表演出来,从而产生厌烦情绪,缺少情趣化和游戏化。
三、早操活动中肢体语言的缺失,使情感交流匮乏
早操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生活的开始,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应传递积极、愉快的情感。但在早操活动中就发现,教师的示范或因羞于面子而放不开动作,或因年龄大而缺乏“激情”。有的教师将带操看作是任务,喜欢敷衍应对,忽视了与幼儿的肢体语言互动,不善于利用早操与幼儿进行情感语言的沟通,未能挖掘早操中蕴涵的情感教育。
四、科学编排幼儿早操活动的策略
从2009年起,《幼儿园早操活动科学编排章程》就纳入到我园的课题研究中。我园把强身健体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对传统的早操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力求通过早操活动,培养幼儿参与、善于合作的群体意识,养成喜爱做操的好习惯。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一些早操编排的方法和经验,如下:
1.合理调控早操运动量
幼儿园早操活动量的把握要达到锻炼幼儿身体为目的,相反如果过量会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损害。教师一般通过幼儿早操活动后的面部表情和出汗程度,来简单判断运动量是否恰当,如果运动量有过量的情况,教师就需要对早操做出相应的调整。
根据医学常识,运动量反映在运动强度和密度上。一般而言,早操的强度,以儿童平均心率140bpm为正常。在早操运动最高时,可达到心率150-170bpm,放松阶段为100-120bpm;在早操结束五分钟后再测幼儿心率,幼儿心率应在80bpm至90bpm之间;五分钟恢复后要求幼儿心率达到正常状态。早操的运动密度通常在80%以上,主要让幼儿在早晨达到全身锻炼的目的,为新的一天做好准备。
2.科学编排早操结构
早操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其编排应符合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即上升→平稳→下降,所以,在早操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应安排一些走、跑等动作幅度大的练习。在音乐伴奏下,进行队列队形变化,做一些带有韵律的动作,或者简单游戏,让儿童身体机能达到平稳状态。一旦幼儿进入角色后,又要诱发幼儿身体各器官组织的机能由较安静状态进入亢奋状态,为锻炼身体其他部位做好准备。在早操活动的中间状态,引导幼儿在肢体活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通过肢体语言将对早操的喜爱表达出来。在早操的结束部分,教师编排轻松舒缓的体育游戏或音乐游戏,使幼儿达到机能的放松状态,便于幼儿转入下一个活动中。
3.科学编排早操动作
我们在选择早操动作时要遵循各部位协调发展的原则。安排上肢、下肢的练习,腰、背的练习,头、颈及全身的练习,做到幼儿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合理搭配。早操动作难度、操节的合理性搭配使幼儿的全身肌肉、各系统器官都得到全面锻炼和均衡发展。因此,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合理编排不同年龄段的早操动作。
小班:早操宜简单、易学和富有趣味性,动作少、难度低、重复多,主要是围在老师周围做一些模仿动作,可以为他们编排一些小动物的模仿操以及日常生活动作模仿操。如《兔子舞操》、《小熊猫操》、《小青蛙模仿操》等,时间以8~10分钟为佳。
中班:要求幼儿有一定的队列队形概念,动作尽可能做到位。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已经具备一定的运动量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可为他们创编富有儿童情趣的徒手操、轻器械操。如《拍手操》、《响筒操》、《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时间以10~12分钟为佳。
大班:要求活泼,动作要有一些变化。可以根据他们的能力创编一些富有艺术性的早操,增加一些动作的变化。主要有:动作方向上的变化(前后左右等);小组配合的各种变化;幼儿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的变化等。如《辣椒操》、《甩手绢操》、《棍棒操》等,操节可适当增加,力度也可相应加大,时间以12~15分钟为佳。
4.科学选择早操音乐
幼儿早操应选择轻快活泼、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动听的音乐用来伴奏。音乐选择的一个技巧是:先有操,再选择音乐,音乐配操,而不是操配音乐。在确定操名、建立主题和创编早操后,我们就应该选择与早操主题相符的音乐。运用电脑在技术上进行剪辑的处理,努力使音乐与幼儿的操节保持协调一致。
选用流行乐曲作为幼儿的早操音乐,教师一定要在节奏、内容上进行再加工,通过改编歌词、音乐剪辑使音乐与操节的特点协调一致。如编排“武术操”时我们可以用屠洪刚的《中国功夫》,听起来不仅振奋人心,幼儿做起来也十分投入;又如歌曲《喜羊羊与灰太狼》,我们可以将里面的角色换成灰太狼和小羊,这样的选择让幼儿熟悉里面的动物形象,幼儿表演起来也特别有趣;再如《智慧树》,我们可以用树枝外形的响筒为道具,利用其明快的节奏编排成很受欢迎的早操。
5.科学整合早操内容
早操编排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想方设法贴近幼儿生活。做操时适时配上一些念白,有类似的模仿响声,有类似的儿歌,有的通过喊叫,有的需要教师和幼儿一呼一应的配合,使早操的编排更具情趣化、游戏化。这样容易调动幼儿做早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对早操活动的喜爱。
如中班的《揪尾巴》,我们的动作要领是:幼儿一手拿一只带有铃铛的响棍,另一只手背在身后,当音乐响起就互相揪尾巴,当音乐停下来就顺时针转圈追赶。两个幼儿面对面地拿两只响筒碰撞并开始转圈,当音乐停下时伴随着音乐发出有节奏的歌声,这样的游戏操很受幼儿的欢迎。又如小班的响筒操,我们将其分成以下几个环节:小鹿(由小朋友扮演)起床→做操→钻洞→过桥(人站在小桶上)→劳动后的愉悦(把小桶反扣在地上,幼儿坐在地上,拍打小桶,拍打出音乐的节奏)→用小桶泼水洗澡→小鹿高兴地回家(把小桶扣在头上,扮演小鹿的动作,摇摇摆摆地出场)。这些动作配上通俗、形象的儿歌或童谣,都给幼儿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深为幼儿喜爱。一些爱哭闹的幼儿,也深深地被这些新颖有趣的早操所感染,高高兴兴地加入做早操的行列。
总之,幼儿园早操编排应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编排时应尽量科学、合理,遵循早操的基本结构和儿童需要,采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方法使其在活动过程中有愉快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