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措施

2015-11-18 02:44杨东霞
今日畜牧兽医 2015年9期
关键词:白痢胃肠炎养猪场

杨东霞

(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人民政府畜牧站,河北青龙066500)

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是影响集约化养猪场生产力水平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探明哺乳仔猪死亡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哺乳仔猪成活率低,一直是困扰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反映集约化养猪场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集约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由于哺乳期仔猪自身生理条件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常导致哺乳仔猪大量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据报道,目前我国国内条件较差的农村农户分散饲养的母猪,其哺乳仔猪死亡率比较高,可达40%左右,中小规模猪场仔猪死亡率为20%~25%左右。为探讨哺乳仔猪死亡原因,笔者于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对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某养殖合作社哺乳仔猪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并提出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仔猪的保育、做好疾病防制工作等相应的对策。

1 调查范围与方法

1.1 调查范围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某养殖合作社养猪场的饲养管理情况、疾病防治情况以及哺乳仔猪的保健情况。

1.2 调查方法

对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某养殖合作社养猪场2013年度仔猪死亡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统计的主要内容有:活产仔数,腹泻死亡数(包括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等),弱胎死亡数,母乳不足死亡数,管理不当(冻、压、踩)死亡数,其他传染病死亡数,并按死亡原因分别计算仔猪死亡率。

2 调查结果与死亡分析

2.1 调查结果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某养殖合作社养猪场2013年共存栏母猪326 头,年产仔猪5362 头,全年哺乳期仔猪共死亡1142 头,死亡率平均为21.3%。死亡统计见下表:

养猪场2013年度哺乳仔猪死亡情况统计表:

2.2 死亡原因分析

疾病死亡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疾病死亡率达9.71%,主要由腹泻、流感、副伤寒及其他传染病导致仔猪死亡,其中腹泻死亡率最高,占7.71%。本次调查统计的腹泻包括:仔猪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等。由于哺乳期仔猪胃的发育不完全、消化机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消化不良,表现为生理性腹泻,也容易受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害而发生仔猪黄白痢,在寒冷季节则易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是由于母乳过浓以及仔猪消化能力下降而导致的;仔猪黄白痢是最易发生的肠道传染性疾病,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尤以仔猪黄痢对仔猪的危害最大,其发病日龄小、治愈率低、死亡率高;传染性肠胃炎多发于天气寒冷的冬季,病原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成年猪感染后死亡率较低,而哺乳仔猪感染后则死亡率较高。

哺乳仔猪因流感、副伤寒的死亡率也较高,流感占0.9%,副伤寒占2.0%。导致仔猪死亡的其他疾病主要有:伪狂犬病、链球菌病、气喘病、仔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等,其死亡率为6.5%。

非疫病死亡情况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仔猪压死、踩死、冻死、弱死、饿死的占整个死亡猪只的39.59%,死亡的根本原因是管理的疏忽和不当所造成的,因此加强仔猪出生后的饲养管理,提高饲养员的责任心,实行照顾分娩,是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2.2.1 腹泻

本次调查统计的腹泻包括:仔猪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等。由于哺乳期仔猪胃的发育不完全、消化机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消化不良,表现为生理性腹泻,也容易受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害而发生仔猪黄白痢,在寒冷季节则易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是由于母乳过浓以及仔猪消化能力下降而导致的;仔猪黄白痢是养猪场集约化条件下最易发生的肠道传染性疾病,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尤以仔猪黄痢对仔猪的危害最大,其发病日龄小、治愈率低、死亡率高,而且猪场一旦发生仔猪黄白痢,就不容易根除;传染性肠胃炎多发于天气寒冷的冬季,病原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成年猪感染后死亡率较低,而哺乳仔猪感染后则死亡率较高。

2.2.2 管理不当

因管理不当导致仔猪被冻死、压死、踩死、母猪咬死等死亡情况,多集中发生于产后1~2周内。由于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特别怕冷,刚出生时活动能力差,因此容易被母猪踩死或压死,在寒冷季节则容易被冻死。初产母猪、母猪体形较大、产后母猪体质较弱、产仔舍未设立护栏或护仔间、冬季垫草太长、冬季产仔舍保温不好等,则可增加仔猪被压、踩、冻死的比率;另外,个别母猪有咬食仔猪的恶癖,或患乳房炎时,时有咬死仔猪的情况发生。

2.2.3 母乳不足

发生母乳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母猪营养不良、母猪年龄偏大、母猪患乳房炎或感染其他疾病。由于母猪病理或生理机理下降、营养摄入不足等原因,造成产后少乳或缺乳,仔猪饥饿而死,或因营养不良导致体质下降,最终发生衰竭或感染疾病死亡。

2.2.4 弱胎

发生弱胎的原因主要是妊娠期母猪体质差、母猪年龄偏大、窝产仔数过多、饲料营养不全或发霉变质等。弱胎仔猪出生后,往往争抢不到乳汁,加上活动能力弱、抗病力差,弱胎仔猪基本上因饥饿而死亡。初生重对仔猪死亡率也有重要影响,初生重不足1 千克的仔猪,死亡率在44%~100%,随仔猪初生重的增加,死亡率下降。

2.2.5 其他传染性疾病

导致仔猪死亡的其他传染病主要有:伪狂犬病、链球菌病、气喘病等。

3 结论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哺乳仔猪死亡原因按死亡率高低依次为腹泻、管理不当、母乳不足、弱胎和其他传染病所致死亡。

为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应采取的相应对策的两大方面:

3.1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制工作

3.1.1 母猪的饲养管理

包括①合理饲养妊娠母猪,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②及时淘汰年龄偏大的母猪,保持母猪正常的繁殖力;③改善产仔舍的条件设施,在设立护仔栏、护仔间、仔猪保温箱等设施的基础上,做好产房的通风换气,保持产房适宜的温湿度;④做好接产和仔猪保育,包括尽早让仔猪吃到初乳、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及时补铁。

3.1.2 疾病防制工作

包括:①加强兽医卫生消毒工作,严防外来传染病侵入,减少疾病发生;②产前对母猪进行疫苗注射,仔猪出生后及时进行免疫注射;③用药物对母猪和仔猪进行疾病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3.2 加强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3.2.1 做好防冻保温工作

保温是提高哺乳仔猪育成率的关键性措施。仔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1~7日龄34℃~28℃,8~30日龄28℃~25℃,31~60日龄25℃~23℃。宜采取的保温措施是:在保证产房舍温20℃左右的基础上,在产仔栏内设置仔猪保温箱,箱内吊250 瓦或175 瓦的红外线灯,距箱底面40 厘米,或在箱内铺电热板。

3.2.2 采取防压措施

提高饲养员业务水平,完善岗位责任制,母猪产前1 周到产后1 周,要昼夜值班护理;在分娩舍内设置护仔栏,以保护仔猪和限制母猪活动。

3.2.3 吃足初乳

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吃初乳获得免疫力。初乳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初生仔猪肠道上皮24 小时内处于原始状态,免疫球蛋白很容易被吸入血液。因此,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吃到初乳。

3.2.4 固定乳头

母猪整个哺乳过程持续3~5 分钟,但每次哺乳真正放乳的时间仅20~30 秒钟,如果仔猪吃奶位置不固定,势必会使弱小仔猪因抢不到乳头错过放奶时间而被饿死或成为僵猪。因此,在仔猪生后2 天内,应人工固定奶头,保证全窝仔猪均匀发育。

3.2.5 选择性寄养

规模化养猪场,寄养是必须做的工作。在母猪产仔过多而无力全部哺育时,应将多余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哺育。在实践中,最好将多余仔猪寄养给推迟1~2 天分娩的母猪,为了使寄养顺利实施,可将被寄养的仔猪与收养母猪的仔猪合养在一个保育箱内一定时间。

3.2.6 补铁

仔猪生后2~3 天内,每头仔猪肌注补铁100~150 毫克,不但预防了缺铁性贫血,而且平均每窝断奶成活仔猪数可增加0.5~1 头,60日龄体重可提高1~2 千克;在缺硒地区,还应同时注射0.1%亚硒酸钠与维生素E 合剂,每头1 毫升,10日龄每头再注射1 毫升。

3.2.7 补料

补料可提高仔猪生长速度,增强体质。仔猪出生后7 天左右,可采用自由采食法补料,即在补料槽里放上颗粒料让仔猪自由采食。为使仔猪尽快吃料,开始几天将仔猪赶到补料槽旁边,上下午各1 次。

猜你喜欢
白痢胃肠炎养猪场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鸡白痢的防控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养猪场住了6天6夜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