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试验装置设计及材料常数测定★

2015-11-18 13:02刘宝良吴雷
山西建筑 2015年3期
关键词:理论值泊松比轴线

夏 军 刘宝良 * 吴雷

(1.中煤邯郸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邯郸 056031;2.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研究力学问题有两种途径,即理论分析和实验分析,两者相辅相成。通过实验分析的结果可以检验论证理论分析,理论分析可以为实验设计与实施作指导。弯曲实验是测定材料力学性能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实验之一。由本实验所测得矩形截面梁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切变模量G,可以说明材料在静力作用下的一些性能,诸如材料对载荷的抵抗能力的变化规律、材料的弹性、塑性、强度等重要机械性能,这些性能是工程上合理地选用材料和进行强度计算的重要依据。测定的纯弯曲部分中央截面上的弯曲应变的分布,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说明该截面上与对应的弯曲正应力的分布规律。纯弯曲部分存在的内力,其对弯曲应变分布产生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消除或减轻有害内力及其不利影响的方法,在实验中论证。通过自制弯曲实验装置,运用电测法进行矩形截面梁纯弯曲实验,测定矩形截面梁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1 实验装置设计

多功能试验装置主要由矩形梁试件、加载装置、加载辅助装置和底座组成。

1.1 矩形梁试件

普通矩形截面梁尺寸设计为500× 32,矩形截面梁为45号钢。

1.2 加载装置

为减小加载时加载横梁的挠度,将加载横梁厚度设计为20 mm,使得在加载时矩形梁上应变计所测得的示数为矩形梁实际的应变值。螺杆为M6×1.5 的特制螺纹,以便配合3 kN 测力仪的连接。并按图纸铣出平槽,在加载时能够不随加载螺套转动,使力能够顺利加载上。加载螺套使用螺纹方式加载,加载时整套装置在同一平面上,加载时力的大小容易控制,实验时,转动同样的角度所施加的力的大小是一致的。使用φ40×80 的圆柱,在轴线上攻M10×1.5 的螺纹,并在四周攻出四个M6 的螺纹,以连接手杆。在顶部倒出R5 的圆角。短支架使用M8 的螺栓与底座相连,在加载时受到拉力作用。加工时,使用L50 的角钢经过铣床加工成L35×6 长度为88 mm 的角钢,在两端焊接35×35×6的钢板,并按图纸钻孔。

1.3 加载辅助装置

加载辅助梁作为弯曲实验时的重要装置,在设计时,考虑了其在加载时的刚度。与加载辅助梁相同,为减小其在加载时的挠度,且配合3 kN 的测力仪,故将加载辅助梁底部厚度设计为20 mm。加载3 kN 的拉力时,底部的挠度忽略不计,在加载时,矩形梁上应变计所测得的示数为矩形梁实际的应变值。加工时,用220×120×60 的毛坯铣成180×80×40 的长方体,然后再铣去两个挂耳中间部分,最终成型。在两边挂耳上分别打上φ9 的光孔,以便于插上销钉,作为矩形梁的受力点。在底部钻上φ17 的圆孔,留作连接测力仪,并在挂耳上倒出2×R2 的圆角。挂耳配合固定矩形梁的销钉。使用M8 螺母与长支架固定连接。置于加载支座上方的圆槽上,矩形梁置于其上,形成线约束。两个加载支座直杆平行且与矩形梁轴线垂直。长支架使用M8 的螺栓与底座相连,在加载时受到压力作用。加工时,使用L50 的角钢经过铣床加工成L35×6 长度为228 mm 的角钢,在两端焊接35×35×6的钢板,并按图纸钻孔。实验装置底座使用820×210×40 的钢板经过铣床加工成800×200×24 的钢板,使用10 的镗刀加工出图纸所示的T 形槽。装置数量及材料见表1。

表1 装置数量及材料

2 实验方案设计

2.1 实验原理

利用自制的多功能试验装置,在平面弯曲作用下,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公式为:

σ=My/I。

其中,M 为作用在横截面上的弯矩;I 为梁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y 为中性轴到测点之距。

2.2 实验装置布片

在梁中点处的前、后表面高度方向上,分别在8 mm,16 mm,24 mm 三个位置沿轴线方向贴上共六个应变计。在梁中点处的上、下表面沿轴线方向贴上两个应变计。在梁一侧在轴线上沿与轴线成45°角方向贴上两枚应变计(见图1)。

2.3 材料常数测量

1)测量弹性模量E。

将应变计R1,R8以对臂接线法接入电路,接成全桥电路进行对臂测量。

以εn,εm分别代表轴向拉伸和弯曲变形引起的应变,则应变计的应变为:

得应变仪读数为:

读数消除了轴向拉伸与温度变化的影响。

矩形截面梁截面面积为A,截面高度为h,则可以得到弹性模量E 为:

2)测量泊松比μ。

将R9,R10以对臂接线法接入电路,接成全桥电路进行对臂测量。此时应变计的应变为:

得应变仪读数为:

再将测量弹性模量所得的εdy=2εm代入上式,可得材料的泊松比为:

测定矩形截面梁纯弯曲部分应变分布:

将R1,R8以单臂接线法接入电桥,R2与R3,R4与R5,R6与R7以对臂接线法接入电路。测出各点的应变计的应变,绘制应变曲线图。

3)测量切变模量G。

用上述实验测得的E,μ 代入公式:

求得切变模量G。

梁AC 段中性轴上一点的应力状态如图2 所示。

梁AC 段中性轴上各点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在次应力状态下,有:

由广义胡克定律,得到:

在中性轴上,有:

在梁AC 段的适当位置(靠近中部)跨中性轴相对于轴线±45 ℃粘贴两枚应变计(R11与R12)。将R11与R12以半桥接线法接入桥臂。此时,应变计应变为:

综上所述,得到:

为提高测量精度,采用“增量法”,每增加一次载荷Δ2F=400 N,测出相应应变的增量,运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分析。

3 实验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见表2。

表2 试件原始尺寸数据

2)实验数据如表3~表6 所示。

表3 测量弹性模量E

表4 测量泊松比μ

表5 测定矩形截面梁纯弯曲部分应变分布

表6 测量切变模量G

3)计算结果。

a.测量弹性模量E。

由式:

运用逐差法,得:

其中,i 为加载次序,i=1,2,3,由测得的数据得到E=193 GPa。

b.测量泊松比μ。

由式:

运用逐差法,得:

其中,i 为加载次序,i=1,2,3,由测得的数据得到μ=0.28。

c.矩形截面梁纯弯曲部分应变分布。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h—ε 图(其中ε2与ε3,ε4与ε5,ε6与ε7分别对应,目的为保证矩形梁在加载时为纯弯曲状态,可分别取平均值)。以梁中性层上一点为原点,横坐标取ΔF=200 N 时的Δε,纵坐标取梁截面高度h。

同理,运用逐差法,求得Δε 的实验值如表7 所示。

表7 Δε 的实验值

绘制h—ε 图,如图3 所示。

图2 中性轴上一点的应力状态

图3 h—ε 图

测量切变模量G,根据式:

得G=74.5 GPa。

根据式:

逐差法得:

得到G=73.4 GPa。

d.实验数据与理论对比分析。

通过实验测得的45号钢材料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μ 和切变模量G 等参数,与理论值的对比如表8 所示。

表8 45号钢材料参数

通过对比发现,弹性模量E 实验值略小于理论值,主要是由于在实验时,加载过程中,梁上产生了一些不利内力,如轴向拉伸内力等,导致测得的应变值偏大,且在计算过程中,近似计算同样致使了弹性模量E 的实验值略小,但误差与理论值的最小值相比约为1.5%。泊松比在理论值范围内,切变模量同样略小于理论值,主要是由于实验加载时的不利内力与计算时的近似计算所导致。

4 结语

通过自制的多功能实验装置,采用纯弯曲的电测实验,测定其材料参数,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发现实验数据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同时也验证了此套自制实验装置的实用性、可靠性。此套实验装置加载简单,配合以不同的支架,可完成拉伸实验、梁的弯曲实验、扭转实验等,具有多功能试验装置特性。

猜你喜欢
理论值泊松比轴线
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纱线研发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大咖妙语论道!于轴线之上开启广州城央最宜居的大未来!
负泊松比功能的结构复合纺纱技术进展
考虑粘弹性泊松比的固体推进剂蠕变型本构模型①
扩招百万背景下各省区高职院校新增招生规模测度研究
固体推进剂粘弹性泊松比应变率-温度等效关系
一般性拱轴线偏差对拱桥内力和稳定性的影响
组合变形实验中主应力方位角理论值的确定
ASME规范与JB/T4730对接焊缝超声检测的灵敏度差异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