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
(沈丘县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河南 周口 466300)
间质性膀胱炎属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一种,该疾病多发于中年女性,以膀胱壁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点,部分患者会伴发膀胱容量降低,主要症状是尿急、尿频和膀胱周围疼痛等。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间质性膀胱炎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1]。目前,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本文旨在探究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沈丘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临床表现为尿急、尿频及耻骨上区、盆底充盈疼痛,排尿后疼痛减轻。排除泌尿生殖系感染、肿瘤、结核、前列腺增生引起的下尿路症状等疾病。全部患者均自愿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40~69岁,平均52.3岁,病程1~13 a,平均4.8 a;对照组中男16例,女34例,年龄41~69岁,平均52.5岁,病程在1~13 a,平均4.7 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生理盐水压力为60 cm H2O实施膀胱灌注,持续2 min。首次灌注量超过300 ml,以后逐渐加量至400~450 ml,维持20 min,10 min后再次进行扩张,术后留置尿管。第2天经尿管灌注透明质酸钠40 mg/50 ml,1次/周,连续1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膀胱水扩张治疗,方法同观察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CSI评分。
1.3 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ICSI评分下降大于>7分;有效:症状得到明显改善,ICSI评分下降3~7分;无效:症状无缓解或加重,ICSI评分下降<3分[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ICSI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IC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好转,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CS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CSI评分比较(±s,分)
?
2.2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n,%)
间质性膀胱炎病因学有多种,包括感染因素、肥大细胞浸润、尿路上皮黏膜表层的氨基多糖层缺陷、尿路上皮生长抑制、神经生物学病理改变、一氧化氮代谢异常、机体内细胞毒性物质对膀胱黏膜的破坏及组织缺氧等多种因素[3]。其中尿路上皮黏膜表层的氨基多糖层缺陷是目前比较认可的学说。
目前尚无有效措施治愈间质性膀胱炎,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由于间质性膀胱炎复发率较高,临床上多主张联合治疗。膀胱水扩张术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治疗方法,其有效性源于肌肉输入神经末梢的破坏。目前单纯膀胱水扩张60%~70%患者短期疗效满意,但长期疗效欠佳[4]。透明质酸钠作为透明质酸的钠盐类型,能够修复膀胱上皮细胞中尿路上皮黏膜表层的氨基多糖层的损伤,避免毒性物质对肌层进行渗透,并且减轻肌毒性对上皮神经末梢的影响,进而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5]。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前IC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好转,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质酸钠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1]岐宏政,胡海峰,陈刚,等.膀胱水扩张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33例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2,38(4):284,286.
[2]王雯,王美玉,刘小妮,等.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497-1498.
[3]钱卫红,鲍慧,周宇,等.膀胱水扩张加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效果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3):77-78.
[4]李强,王大亚,张弦,等.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经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的疗效分析[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6):438-441.
[5]温世和,陈剑平,欧阳少青,等.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3):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