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扬
(舞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河南漯河 462400)
胃肠围手术期护理已有诸多进展,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状况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胃肠内外部转铁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有所提升,胃肠内胃泌素水平增加,肛门排气时间加快,提示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更快恢复胃肠功能[1]。本研究对舞阳县人民医院90例胃肠手术患者展开分组研究,以探讨胃肠围手术期护理改善患者胃肠功能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舞阳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90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25~60岁,中位年龄(35.5±1.4)岁;疾病类型:腹膜炎、消化道出血及胃肠黏膜坏死分别为20、15、1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20~65岁,中位年龄(37.5±2.0)岁;疾病类型:腹膜炎、消化道出血及胃肠粘膜坏死分别为15、17、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如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等;观察组提供胃肠外科手术整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对术前伴紧张、焦虑及恐惧等消极情绪者,护士应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焦虑,以顺应其心理需求;②健康知识宣教:应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胃肠外科手术的操作重点及注意事项,并帮助患者解疑,以提升其治疗依从性;③胃肠道准备[2]:术前3 d应提醒患者食用流质饮食,并按时服用甲硝唑片(0.4 g/次,3次/d);术前12 h应避免入食,且应服用甘露醇清洗胃肠道,术前4~6 h避免喝水;针对消化道出血者,术前应及时止血并留置胃管,采用冰生理盐水溶液来清洗胃肠,以控制出血量。
1.2.2 术后护理 ①预防性抗感染注射:等患者清醒后,静注生理盐水溶液(1.5 g氨苄青霉素+100 ml生理盐水),2次/d。②术后应观察胃肠道功能,对术后排便时间长、肛门排气及伴无肠鸣音者,应酌情给予药物治疗、按摩等,以加快胃肠道蠕动,使消化道保持畅通。
1.3 疗效判定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排便、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护理效果:①非常满意:胃肠功能均已恢复正常,腹胀、腹痛等消失;②满意:胃肠功能逐步恢复,偶见腹痛、腹胀等症状;③不满意:胃肠功能改善甚微,腹胀、腹痛等仍存在。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8.0软件来处理全部数据,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代表,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肠胃功能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次排便、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第1次排便、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s,h)
表1 两组术后第1次排便、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s,h)
组别 n 首次排便时间 肝门排气时间 肠鸣音恢复时间观察组45 54.22 ±9.52 44.20 ±15.25 36.53 ±11.85 45 38.23 ±7.43 30.88 ±12.42 24.56 ±10.03对照组
2.2 满意度 观察组胃肠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处理满意度比较(n,%)
胃肠外科手术在普外科临床中较为常见且并发症较多,手术创伤及术后恢复期间,患者会增加生理负担,且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基于此,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护士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并根据术后恢复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案。此外,在胃肠外科围术期处理中,做好术前准备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胃肠功能。在现代临床医学中,不少胃肠科专家根据相关文献的处理原则、治疗标准,逐渐总结出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4]。
本研究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次排便、肠鸣音重现及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处理效果较对照组更佳(P<0.05),提示对胃肠外科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更快恢复胃肠功能,改善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马垚,朱永康.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236 -238.
[2]郑洁,刘庆.术后镇痛对胃肠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1,8(6):32 -33.
[3]何春.胃肠外科手术高风险患者危险因素干预与预防[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3):4562 -4563.
[4]辜军.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影响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7):16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