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肌训练对盆底功能的恢复效果观察

2015-11-18 05:58董方华杜丹潘东娜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障碍性脏器盆底

董方华 杜丹 潘东娜

(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广东广州 510240)

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表现[1],其中尿失禁又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如患者在打喷嚏、严重咳嗽、体位改变或者负重活动等导致腹部压力增大的行为会引起尿液不自主溢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原因是妇女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的特殊生理状态下,盆底肌肉及韧带组织受到牵拉以及损伤,造成盆底肌肉功能下降[2],常常给女性带来很大困扰,因此如何在产后适当进行盆底肌肉的训练则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选取产后出现盆底肌力差甚至合并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进行标准的盆底肌训练,观察盆底肌训练对提高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海珠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经阴道分娩且在产后42~50 d来院复诊的产妇,按要求完成尿失禁问卷表、相关流行病学资料问卷调查、测定盆底肌力,检查有无子宫脱垂及明确相应分级。记录年龄、体质量、身高、妊娠次数和新生儿体质量。将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纳为本次研究:分娩时均采用经阴道分娩方式;产后恶露干净;有一定程度的尿失禁或者盆腔脏器脱垂;排除患有盆腔炎、阴道炎、泌尿系统疾病的产妇。将符合条件的94例复诊患者均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体质量、身高、妊娠次数以及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盆底肌训练方法 对照组仅完成产后操锻炼和相关产后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法国的康复系统(包括生物反馈及电刺激)行盆底相关肌肉训练,患者先行排空膀胱,再取膀胱截石位,探头放置在阴道内,叮嘱患者反复行收缩阴道及提肛动作,记录盆底肌肉在舒张和收缩不同状态下的肌电图。从复诊开始,2次/周,训练时间为25 min/次,5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需测定盆底肌力,评估子宫脱垂分级及尿失禁程度。

1.3 相关诊断标准

1.3.1 盆底肌力 采用刺激神经肌肉治疗仪器检测盆底肌力。0级肌力为盆底肌肉收缩持续时间为0 s;Ⅰ级肌力持续时间为1 s;Ⅱ级肌力持续时间为2 s,Ⅲ级肌力持续时间为3 s;Ⅳ级肌力持续时间为4 s;Ⅴ级肌力持续时间≥5 s。

1.3.2 尿失禁 尿失禁Ⅰ度表现为只在喷嚏、咳嗽或大笑时偶尔有尿液溢出现象;Ⅱ度表现为患者一般日常生活如走路、爬梯时常常出现尿液溢出;Ⅲ度为患者直立时就出现尿液溢出;Ⅳ度为患者在直立以及平躺时均出现尿液溢出。

1.3.3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可分为3个级别。Ⅰ度:宫颈外口未达到或已达到处女膜边缘或者阴道口可见子宫颈;Ⅱ度:宫颈脱出阴道口或部分子宫体脱出到阴道口外;Ⅲ度:宫颈以及宫体已全部脱出到阴道口外。

1.4 评价方法 ①盆底肌力判定为治疗有效的标准:若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提高了1级或1级以上则认定为治疗有效;②子宫脱垂如下降至0度或者下降1度认定为治疗有效;③尿失禁分级下降1度或尿失禁症状消失认定为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底肌力 对照组盆底肌力改善有效率为66.0%,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有效率为8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 对照组和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9.6%和78.7%,盆腔脏器脱垂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7.4%和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变化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压力性尿失禁改善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脱垂改善情况比较

3 讨论

妊娠以及分娩过程会对盆底结缔组织、神经和肌肉造成一定损伤[3-4],这是诱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妊娠时子宫增大,会改变身体重心轴,腹腔压力增大,进而使得子宫向阴道方向挤压,盆底压力逐渐增加,肌肉不断松弛。盆底肌肉持续受牵拉,肌纤维逐渐受损,肌张力持续减退,盆底肌肉发生松弛。另外,妊娠期性激素水平显著变化会影响全身胶原纤维的代谢,从而引起盆底肌肉的进一步松弛。分娩时随着产程进展,胎头挤压,使盆底肌肉筋膜扩张,神经受到直接的机械牵拉。这是产后易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机制。

产后盆底结构损伤在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产后锻炼例如产后操和缩肛运动获得一定恢复,但由于所花时间和精力较多,同时许多患者往往缺少规范的训练,很难掌握正确要领,故实践效果不好。盆底康复类治疗仪,采用了生物反馈先进技术[5-6],能够客观、准确地监测盆底肌肉肌力以及肌纤维受损的情况,从而制定出个体治疗方案,设定不同的脉宽、频率、适当的电刺激以及相应生物反馈的训练,激活妊娠及分娩过程损伤了的盆底神经以及肌肉,使盆底肌力回升。在屏幕上可以全程展现肌肉收缩和舒张状态[7],指导患者依据反馈信号调整肌肉收缩的正确方法,让患者迅速掌握训练技巧,帮助患者正确掌握收缩盆底肌肉的节奏和力度。收缩阴道肌肉时应当避免使用腹压或者臀部肌肉[8],此种方法能够使患者在多次训练过程中锻炼盆底肌肉,从而更显著地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盆底肌力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0%和89.4%,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9.6%和78.7%,盆腔脏器脱垂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57.4%和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在专业治疗师的正确引导下,采用电刺激式生物反馈的疗法锻炼盆底肌肉,掌握正确收缩舒张盆底肌肉的技巧,通过长期、规范的正确训练,盆底肌收缩力获得提高,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升高或恢复,提升阴道缩紧度,有效降低了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恢复产后盆底肌功能,防止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由此可见,产后盆底肌训练对提高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1]林忠,赵军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2):90 -92.

[2]曲坚,张晓薇.妊娠及分娩对盆底功能影响的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4):304 -306.

[3]宋岩峰,庄蓉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的整体观念[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13(2):140 -142.

[4]蒋素玲,丁金萍.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5):112 -113.

[5]周燕莉,肖春芳,欧有良,等.盆底肌训练对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作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992 -1993.

[6]Aukee P,Tihtonen K.Pregnancy,delivery and pelvic floor disorders[J].Duodecim,2010,126(20):2381 -2386.

[7]陈燕辉,古彩茹,杨卫萍,等.电刺激疗法与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联合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244 -3246.

[8]Hilde G,StarJensen J,Siafarikas F,et al.Postpartum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bstet Gynecol,2013,122(6):1231 - 1238.

猜你喜欢
障碍性脏器盆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鳖甲及其复方制剂抗脏器纤维化研究进展
在达古雪山巅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137例临床分析
任琢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