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L-4和sVCAM-1的影响

2015-11-18 05:57杨鹏飞孙晓慧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卡介菌组胺皮肤科

杨鹏飞 孙晓慧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皮肤科 山东济南 250014)

荨麻疹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皮肤、黏膜、血管发生短暂的炎性充血表现及组织内水肿的疾病,持续时间大于6周则称为慢性荨麻疹[1]。临床表现为四肢、躯干或面部皮肤阵发性出现风团或斑块,发无定时。慢性荨麻疹病因不明,且反复发作,是严重困扰临床患者的皮肤疾病之一。千佛山医院皮肤科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并研究其对IL-4、sVCAM-1的影响机制,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纳入研究患者共140例,均为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于千佛山医院皮肤科确诊为慢性荨麻疹并进行治疗的资料完备的患者,其中男性84例,女性56例,年龄30~77岁,平均(53.6±19.8)岁;病程为(4~56)个月,平均(34.4±26.9)个月。纳入标准[2]:①均符合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②纳入研究前1个月内未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③研究前1周未采用抗组胺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④无全身重要脏器疾病,如心、肝、肾、脑等器官疾病;⑤排除其他因素所致的荨麻疹,如压力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血清病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和人工荨麻疹患者;⑥排除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组胺药物咪唑斯汀片,每次10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每1 ml含卡介菌多糖0.35 mg、核酸30 μg)肌肉注射,每次2 ml,隔日1次。治疗8个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空腹抽取外周血4 ml,离心后分离血清,置于-20℃保存,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IL-4、sVCAM-1水平并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效果及IL-4、sVCAM-1水平。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疗效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指数评估疗效。痊愈: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指数≥90%;显效: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指数60% ~89%;好转: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指数20% ~59%;无效: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指数≤19%[3]。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改善率。

1.5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在SPSS 17.0软件上统计,其中定量资料用(±s)表示,应用t检验,定性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9%,而对照组为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效果对比(n,%)

2.2 IL-4、sVCAM-1水平 两组治疗前 IL-4、sVCAM -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4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VCAM-1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VCAM-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有2例出现恶心、嗜睡,对照组有3例发生头晕、面部轻度水肿,均可坚持完成治疗过程,治疗结束后症状自行减退。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IL-4、sVCAM-1水平的比较(±s,pg/ml)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IL-4、sVCAM-1水平的比较(±s,pg/ml)

IL-4sVCAM-1组别 n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70 48.24 ±32.62 34.53 ±18.42 2 034.32 ±1 035.63治疗前 治疗后902.53 ±403.52对照组 70 47.91 ±33.84 40.31 ±19.07 2 043.42 ±1 048.641 042.57 ±809.42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病因复杂,病程较长、迁延难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可能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种途径,与免疫反应有关的是Ⅰ、Ⅱ、Ⅲ型变态反应[4];由组胺释放剂引起的为非免疫性。近年来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是抗组胺药物,咪唑斯汀片是特异性、选择性的外周组胺H1受体拮抗剂,具有抗组胺和抗变态反应活性[5],起效快,可有效抑制导致炎症的化学介质的释放过程,减少皮损面积,但存在治疗周期长,疾病反复发作的弊端,患者依从性较差。卡介菌多糖核酸为高效双向免疫调节剂,可以通过改善机体内的免疫机制从而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防止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92.8%,而对照组为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提高临床疗效。

研究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T细胞功能往往存在异常,Th细胞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不可缺少的辅助细胞,血清IgE水平过高是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7],Th2细胞产生的IL-4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IgE的水平,IL-4水平的降低也可预示着慢性荨麻疹疾病发生好转。本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两组IL-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表明卡介菌多糖核酸和抗组胺药物可降低体内IL-4含量,从而加快疾病治愈的进程。

sVCAM-1是一种黏附因子免疫球蛋白因子,发生免疫反应时,一些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可诱导血管内皮释放sVCAM-1,使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聚集而加重病情[8]。本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两组sV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从血清中黏附因子方面验证了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物对机体致敏原的耐受性进行调节,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更佳。

[1]马骏雄,廖文俊,李承新,等.自身免疫性荨麻疹[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2):133 -135.

[2]刘玲玲,朱学骏,姜薇,等.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双盲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6):306 -309.

[3]吴黎明,黄珊珊,苏明,等.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11):782 -784.

[4]杨勤萍,陈连军,徐金华,等.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93例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1):50.

[5]孙丽伟,李杰,康尔恂,等.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相关抗体与发病的关系[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46(6):390 -393.

[6]张燕,商婷.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2,41(11):695 -698.

[7]郭秀颖,崔丽丽,李亚平,等.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1):55 -56.

[8]史天威,张敏,陈燕辉,等.荨麻疹患者390例变应原检测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2,41(8):468 -470.

猜你喜欢
卡介菌组胺皮肤科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抑制发酵食品组胺含量的研究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基于测序技术探究卡介菌生物制剂核酸物质基础
泛昔洛韦联合卡介菌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邢台市中医院皮肤科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咪喹莫特乳膏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面部扁平疣的疗效评价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