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敏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河南安阳 4550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围生期疾病,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安全[1]。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为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对接收的112例患儿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安阳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到2014年5月接收的11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所有患儿均为足月儿,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儿66例,女性患儿46例,胎龄(39.5±2.9)周,出生体质量(3.2±0.5)kg,经颅脑CT检查显示98例患儿为中度缺血性脑病,14例患儿为重度缺血性脑病;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即给予患儿吸氧治疗,控制脑水肿,患儿入院3 d内应严格限制体液入量,通常应控制在60~80 ml/kg·d,甘露醇用量应控制在0.25 g/kg·d,3~5 d后减量停用,如果需要可加用0.5~1 mg/kg呋塞米;同时控制惊厥,静脉滴注20 mg/kg苯巴比妥,12 h后给予患者5 mg/kg·d维持剂量。及时纠正患者低血压、低血糖、酸中毒等,后期应将2 ml/d脑活素溶入5%的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即将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溶于5%的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每日1次,10 d为1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BNA评分及CT值、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患者意识转清、呼吸平稳、肌张力恢复正常,且原始反射可引出,惊厥停止或减轻。有效:治疗后患者意识转清、呼吸平稳,肌张力改善,原始反射部分引出,惊厥减少。无效:治疗后患者各指标均无显著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以NBNA神经评分法为依据进行判定[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s)表示定量资料,进行t检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展开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显效33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69.6%,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NBNA评分及CT值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BNA评分及CT值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BN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BNA评分及CT值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BNA评分及CT值比较(±s)
组别 n NBNA评分CT 值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前 治疗后56 27.7 ±2.6 39.8 ±4.6 14.2 ±2.2 19.3 ±1.9对照组56 27.7 ±2.7 35.4 ±3.1 14.2 ±2.3 17.5 ±2.1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56例患儿中无1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中仅1例出现呼吸抑制现象,占1.8%,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引起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主要病因为缺氧及脑血流减少甚至暂停导致胎儿及新生儿发生脑神经损伤现象所致,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且该病还可遗留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异常、脑性瘫痪、视听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3]。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促进新生儿健康生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常用药物主要为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理想。神经节苷脂是组成神经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其主要为含唾液酶的糖鞘脂,而临床研究表明单纯唾液酸神经借苷脂可有效保护受损的脊髓,促进神经再生及修复;且该药物还可有效预防钙离子失衡、阻断神经细胞凋亡,并可抗拮自由基损伤,降低兴奋性苏醒,促进突触生长,进而达到保护受损神经脊髓的目的[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BNA评分及CT值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BN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和于亚杰等[4]的研究结果相符。综上所述,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1]任常军,李然,张磊,等.急性胆红素脑病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核磁学鉴别诊断[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0):1582-1584.
[2]陈海丹,李庆宣.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2):1905 -1907.
[3]潘振,冯英,黎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528 -1530.
[4]于亚杰,李凤杰,王芳.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