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萍
(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 河南商丘 476100)
目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生儿和儿童,其中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已经得到公认[1]。然而研究发现,健康人群进行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有5% ~15%出现无应答或弱应答,即乙肝疫苗对此部分人群未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仍对HBV易感[2]。为提高成年人对乙肝疫苗的免疫抵抗力,对成年人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不同时间免疫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分析对象 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8月于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40名成年人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23名,女性17名;年龄20~49岁,平均(27.3±4.8)岁。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全部为阴性;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正常;无乙肝疫苗接种禁忌;1 a内无乙肝疫苗接种史和输血史;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疫苗接种与检测方法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上海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0100),酶联免疫诊断试剂(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放射免疫测定(RIA)试剂盒(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按照“0-1-6方案”(即首针为0月;首针后1个月,注射第2针;首针后6个月,再注射第3针)在患者上臂三角肌处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剂量均为20 μg,共计3针次。分别于首针后第7个月和第12个月采集40名接种对象静脉血,各约5 ml,按照雅培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以HBsAb浓度≥10 IU/L时表示乙肝表面抗体呈阳性,阳性率=阳性数/总例数×100%;②以HBsAb浓度≥100 IU/L时表示乙肝表面抗体达到长期保护性水平,定为免疫达标,达标率=达标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检测,40名接种对象首针后第7个月的HBsAb阳转率、免疫达标率、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明显高于第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损害肝脏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体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根据2006年卫生部公布的乙肝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约有7.18%的人群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依然是乙型感染的高流行地区。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最有效的途径[3]。其中,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于1987年在美国和比利同时获得批准上市,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比血清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
表1 首次接种后第7个月和第12个月的免疫结果比较
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的研究方面,国内文献报道HBsAb阳性率分布出现2个高峰,即儿童峰和成人峰,儿童峰持续至9岁时HBsAb阳性率稍有下降,到20岁时HBsAb阳性率最低为8.1%,25岁上升至10.0%,35岁时形成另一高峰达12.8%[4]。由此可见,对乙肝高危成年人进行主动免疫接种是十分必要的。但成年人在乙肝免疫预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免疫强制性、常规体检和健康意识等,导致其成为预防乙肝的难点[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首针疫苗免疫后第7个月的HBsAb阳转率、免疫达标率及GMC浓度均明显高于第12个月。提示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达到全程免疫后的6个月,其体内HBsAb的衰减速度较快,因此有必要再次接种乙肝疫苗,以加强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1]黄燕.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影响因素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6):947 -949.
[2]王萍.中国乙型肝炎的流行及疫苗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12,28(8):872-873.
[3]王玉玲,姚颖,于秋洁,等.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免疫效果观察[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8(1):12 -13.
[4]王晓炜,钟运香,姚雪榕,等.乙肝疫苗无(低)应答者加大不同剂量再免疫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5,(1):80 -81.
[5]高雪峰,闫长伟.成人60μg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31):4300 -4301.
[6]邢卫东,刘重程,唐雅清,等.两种剂量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用于成人免疫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4,30(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