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林,孙付召,傅桂锋,陈冬颖,詹华清
广东佛山地区乡镇交通伤的流行病学分析与院前急救
林育林,孙付召,傅桂锋,陈冬颖,詹华清
目的总结广东佛山地区乡镇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乡镇交通伤的院前急救模式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北滘医院院前急救救护车出车情况及交通事故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前急救交通伤出车6 181次;救治5 417人,其中轻伤4 933人、重伤414人、院前死亡70人;男女性别比1.76∶1;年龄以青中年为主;伤情以体表伤及四肢骨折多见;总体交通安全形势随时间推移逐渐趋向好转。结论广东佛山地区乡镇交通伤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征;基于独立型院前急救模式,乡镇基层医院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有效地展开乡镇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工作。
事故,交通;创伤和损伤;流行病学;急救医疗服务;乡村卫生服务;广东佛山地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近年来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也高居不下,交通伤害已成为国人伤害死亡的第一原因[1]。我院地处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是镇内惟一的120急救网络医院,负责镇域内92平方公里、27万居住人口的院前急救任务。为探索广东佛山地区乡镇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现就我院实施院前急救的交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急诊科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院前急救救护车出车记录、院前急救病历、急诊科抢救资料为基础,收集以交通事故为致伤原因的患者资料。排除求助内容为交通事故,但经医护人员诊查为非交通事故致伤的患者,以及拒绝院前医疗救助或自行到院的交通伤者。
1.2 研究方法
分别统计救护车出车次数、驾乘交通工具、伤亡情况(受伤程度、部位)、时间分布情况(发生年份、月份、具体时间)等数据,分析相关特征及变化趋势。
2.1 基本情况
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我院院前急救出车17 544次。其中以交通伤为主要求助内容的车次6 181车;救治5 417人(部分车次空返),其中现场死亡70人、接回患者5 347人;根据院前模糊定性法ABCD法[2]进行伤情评级:重伤414人、轻伤4 933人。2011至2014年度交通伤救护车出车次数、院前救治人数、院前死亡人数及重伤程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表1)。
2.2 交通伤与交通工具的关系
2011 至2014年度骑乘电动车伤者逐年增加,搭乘摩托车、三轮车、汽车、单车的伤者以及行人受伤人数均呈下降趋势(图1)。
2.3 受伤部位特点
根据创伤严重度评分分类法[3],按最高分值部位计,5 417例患者中以体表损伤、四肢或骨盆骨折多见,其次为头颈部、腰腹部和盆腔、胸部、面部等部位的损伤(表2)。
2.4年龄与性别分布特点
20 ~50 岁青中年伤者较多,10岁以下儿童及老年伤者相对较少;男性多于女性,但各年龄段性别比例差异不同,其中11~20岁年龄段性别差异较大,而0~10岁儿童及60岁以上老年伤者性别差异相对较小(表3)。
表1 广东佛山地区乡镇交通伤院前急救基本情况
图1 广东佛山地区乡镇交通伤与交通工具关系图
表2 广东佛山地区乡镇交通伤受伤部位分布情况
2.5 受伤时间分布特点
2月份受伤数量最低、6月份最高(图2);一天之中2—6时最低,早晚上下班为高峰期,上午高峰持续时间短,晚高峰持续时间长(图3)。
3.1 乡镇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东佛山地区北滘镇以交通伤为主要求助内容的院前急救救护车出车6 181车次,占院前急救救护车出车总次数的1/3以上,可见道路交通伤是乡镇基层医院院前救治的最重要内容;救治的5 417例患者中,轻伤占91.07%,重伤占7.64%,现场死亡占1.29%;伤/死比为76.39/1,远低于深圳宝安的22.87/1[4];轻伤多以体表伤及四肢骨折为主,重伤及致死伤则多为头颈外伤和胸腹部外伤。20~50岁青中年为主要受伤群体,占71.77%;男性多于女性(1.76∶1),各年龄段性别比例差异大(1.02∶1~3.17∶1)。
广东佛山地区乡镇交通伤院前急救出车车次、救治人数、受伤程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较国内总体下降趋势[5]更为明显,其中现场死亡人数及重伤人数下降最明显。在当前人口增加、车辆增多的情况下,交通伤亡出现减少趋势,我们推测其原因主要包括:①国家交通法规进一步完善,对交通违法的执法力度加强,民众交通安全意识普遍增强;②本地区汽车数量增多、摩托车数量减少,出行安全系数增加[6];③本地区交通设施进一步改善,如合理增设红绿灯、人行天桥,改建道路,增设单车道、人行道,整治交通黑点等。在时间特征方面,其与北京等北方地区交通伤有明显月份差别[7],全年以2月份稍低,可能与春节期间外来工返乡,人口总数下降有关。在交通伤发生的具体时间段上存在早晚高峰时段,其中早高峰时间短,晚高峰时间长,但高峰时间较深圳宝安地区交通伤的发生时间提前[4]。
表3 广东佛山地区乡镇交通伤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
图2 广东佛山地区乡镇交通伤月份分布图
图3 广东佛山地区乡镇交通伤时间分布图
在交通工具方面,骑乘电动车的伤者人数逐年增加。近年来,地方政府限制摩托车上牌及外地摩托车进入,路面摩托车数量大幅减少,而电动车因其轻便、快捷、购买及维护费用低等特点迅速成为重要的短途出行工具,但其制动性能、安全系数远不如汽车和摩托车,一些驾驶者不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心理素质和驾驶技能不成熟,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较高。
3.2 乡镇基层医院的院前急救模式
院前急救是急救急诊医学的首要和重要环节,其技术水平的高低与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急救急诊服务的最终效果[8]。
本地区院前急救为“独立型”院前急救模式[9],120急救网络医院以镇、区级医院为主要力量,分布于各镇、各区,急救半径小,约为10 km。各医院院前急救均备两部以上救护车,且邻近急救网络医院相互合作支援,可实现院前快速反应,在20 min内到达镇内各受伤地点,保障伤者能在“黄金一小时”甚至“白金十分钟”内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
3.3 乡镇交通伤的院前急救
在院前急救中,第一时间内全面、综合、快速、有效地采取急救措施,有利于控制交通伤的伤情并降低早期死亡率。在急救过程中,全面检查、规范操作。对体表伤及四肢骨折伤员以转运、包扎止血、外固定为主;对重伤患者以先救命、后治伤为急救原则,急救措施多样、综合、及时,注重团队协作;同时还要做好分类检伤、伤情预警等工作。
作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0-11],乡镇道路交通伤的救治需与社会各个相关部门配合联动,做到“三结合”,即医警结合、医患结合、医群结合,调动多方力量参与救治及配合,防范二次损伤的发生。
院前急救还要与后续环节密切衔接,做到“三对接”:①院前急救与指挥中心对接,快速定位伤者位置、规划最快路线并及时反馈伤情,遇群体伤时则开展多医院协作;②院前急救与急诊科抢救、重症监护救治对接,当院前有重伤者时,电话及对讲机通知急诊科准备接诊及抢救,同时,急诊科与重症监护科及影像科、检验科、手术室、各外科等相关科室联动,开展多学科协作;③乡镇基层医院与大型综合医院或创伤救治中心对接,尽可能降低重伤患者的转运风险和时间。
乡镇基层医院的院前急救还需根据本地区交通伤多发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加强急诊科医务人员处理交通伤情的技能和能力;乡镇政府职能部门也应针对骑乘电动车交通伤增多的问题,加大宣传和整治力度,尤其要重视对农民、外来人员、中小学生等人群的培训和宣传教育,着重解决乡镇车辆无牌、无证的突出问题,并限制摩托车、电动车、低速载货汽车的注册登记,以从根源上减少乡镇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
总之,广东佛山地区乡镇交通伤有自身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其特点及变化,采取相应对策予以科学救治,有助于提高该地区乡镇交通伤的院前急救水平,让伤员获得“3R”救治,即在正确(最短的)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诊治[12]。
[1]王声涌.伤害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4.
[2]赵伟.灾害救援现场的检伤分类方法:评述院外定性与定量法[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5):291-294.
[3]郭小微.创伤评分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4):399-400.
[4]刘文华,李丽萍,周指明,等.深圳市宝安区2004年至2011年道路交通事故伤的特点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6):901-904.
[5]顾月,柯维夏,崔梦晶,等.中美道路交通伤害的比较分析[J].伤害医学:电子版,2012,1(2):33-36.
[6]高林,田丹平,黄渊秀,等.摩托车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特点及干预措施综述[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l7(10):875-878.
[7]陈丽冰,于海玲,张进军.北京市120院前交通伤流行病学分析及现场救治[J].创伤外科杂志,2012,14(4):308-310.
[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Global Status Report on Road Safety 2013:supposing a decade of action[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3.
[9]Wang SY,Li YH,Chi GB,et a1.Injury-related fatalities in China:an under-recognised public-health problem[J].Lancet,2008,372(9651):1765-1773.
[10]郭荣峰.完善院前院内急救链[J].中国医院,2003,7(11):14-16.
[11]凌云霞,郭建梅,商艳霞,等.高速公路交通伤院前急救模式现状及对急救知识培训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 (4):252-253.
[12]周继红.道路交通伤的预防与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11):1034-1036.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and pre-hospital emergency of road traffic injuries in villages and towns in Guangdong Foshan District
LIN Yulin,SUN Fuzhao,FU Guifeng,CHEN Dongying,ZHAN Huaqing.Department of Emergency,Beijiao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Foshan,Guangdong 528311,China.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road traffic injuries in villages an towns in Guangdong Foshan District,and to explore the pre-hospital first-aid modes and measures.Method Dispatching records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ambulances for patients with road traffic injuries in Beijia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during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4,and their clinical data,wer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 dispatches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ambulances for roa traffic injuries were counted 6181 times,with 5417 people(mostly were youngsters or middle-age)receive treatment,including 4933 minor injuries,484 severe injuries and 70 death.The gender ratio of these people wa 1.76:1(male:female).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ere suffered from body surface injuries and limb fractures.I total,the road traffic safety condition improved as time went by.Conclusions Road traffic injuries in village and towns in Guangdong Foshan District have their own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Based on the independenpre-hopsital first-aid mode,primary hospital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ir advantages,so as to carry out active and effective pre-hospital emergency work.
Accidents,traffic;Wounds and injuries;Epidemiology;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Rural health services;Guangdong Foshan District
R641,R18
A
1674-666X(2015)01-034-06
2014-12-09;
2015-01-15)
(本文编辑:张辉)
10.3969/j.issn.1674-666X.2015.01.006
528311广东佛山,南方医科大学北滘医院急诊科
E-mail:linyulin8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