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村社共建』 打造『书记工程』——利川市探索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新路调查

2015-11-18 13:19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村支利川市村社

□ 向 魏

近年来,利川市委市政府将“村社共建”列为“书记工程”,成立了领导小组,每年专题研究1-2次相关工作,召开两次以上现场会或推进会,为每个“村社共建”示范村提供15万元的产业发展互助金。并把“村社共建”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书记工程”的强力推进,利川市走出了一条以提升村级党组织服务水平为核心、农民增收为根本、培养农村领军人才为关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保障的山区农业农村发展新路,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村社共建,盘活农村集体经济

1.“三个共建”,促联合

所谓“村社共建”,就是将村“两委”的组织、人才、群众等优势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服务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助推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增强村支“两委”战斗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联合体。归纳为“三个共建”:

一是组织共建。村支“两委”主职干部与合作社理事长、监事长交叉任职,村支“两委”其他班子成员与合作社副理事长、副监事长交叉任职。同时,将合作社作为村干部后备人才培养、储备库,把合作社中能力强、致富本领高的成员吸纳入党,逐步培养成为村支两委干部。

二是目标共建。按照村支部确立规划、村委会制定目标、合作社落实的原则,村支“两委”与合作社签订战略协议,共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将合作社发展情况纳入村支“两委”考核目标。

三是利益共建。村支“两委”积极发挥组织协调功能,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合作社通过做大做强产业,成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强力引擎,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中共利川市委书记郑开国在育苗大棚了解草莓基地发展状况

2.“四条路”,促共赢

一是资源整合之路。村支“两委”盘活闲置土地、山林、堰塘等集体资产,并积极引导农民以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入社,加强资源有效整合力度,不断壮大合作社经济体。

二是共同管理之路。建立村民自治和社员自治相结合的制度,培养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强化专业合作社对社员的管理作用,使“村社共建”成为兼具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功能的创新载体。

三是合理分配之路。合作社每年向村支“两委”缴纳5万元以上(以5万元为基数,外加纯利润的5%)的公益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取纯利润的5%作为风险规避积累资金;纯利润的85%用于分红返利。

四是信念教育之路。每季度开展一次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将党性教育、国民素质教育与社员及村民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着力培养致富思源、回馈社会、乐于奉献的精神。

3.“三显增”,促效益

一是村支“两委”及党员先进模范作用明显增强。全市582个村中,有173个村实现了“村社共建”模式,其中87%的村书记、主任兼任了合作社理事长、监事长,73%的村书记、主任成为“农村实用人才”,29%的村书记、主任成为“农村领军人才”,17名书记、主任成为“创业型党员”。推进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的形成,共吸纳社员5600余户,带领22400余人致富增收。

二是村级集体经济明显壮大。全市所有“村社共建”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最高达到100余万元。利用这笔收入,173个“村社共建”模式村,新修、维修村级公路471公里,解决了4万余人出行难问题;新修、维修水井208口,解决了14000余人饮水难问题;投入30余万元添置村文化体育设施;硬化村级学校操场7400平米;帮扶留守儿童130余名。

三是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合作社社员一般拥有三次收益。土地等生产资料收益,如土地流转收入200—l000元/亩;劳动力收益,40—100元/天;二次返利(年底分红),l73个实现“村社共建”模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返利最少的6万元,最多的220余万元。全市5600余户社员普遍实现增收6000元—31000元。

爱才好士,打造农村发展人才优势

利川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不断推进人才工作重心下移,着力把人才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人才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建设“武陵明珠、锦绣利川”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重心下移,注重基层

制定出台《“探索村社共建模式,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工作方案》,将人才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放在基层一线。一是积极引才。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聘用职业经理人;引导其他各类人员参与、领导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大力育才。以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平台,重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2013年,全年计划培养50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建设30个“村社共建”试点示范村;培养100名“创业型党员”、20名“创业型大学生村官”、600名农村实用人才。

2.拓展思维,注重创新

一是走资源整合之路,积极引导村民以资金、土地、技术,村支“两委”以集体资产等生产要素入社,不断壮大合作社经济体。二是走共同管理之路。建章立制,签订战略伙伴协议,严格执行章程、制度和合作社管理办法,公开公示党务、政务状况,接受各方的监督,实行村民和社员共同自治。三是走有序分配之路。合作社每年向村支“两委”缴纳以5万元为基数,外加纯利润的5%的公益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取纯利润的5%作为风险规避积累资金;纯利润的85%用于分红返利。四是走信念教育之路,按照村支部的要求,村民委员会、合作社对村民和社员每年分五个阶段开展具有实质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畅通渠道,“书记工程”显实效

1.一个困惑改变一个思维

“当书记的不如喂猪的”“喂猪大户可以教我们实用技术赚钱,书记只会让我们上枯燥的党课……”受访者如是说。基于群众此种认识,利川市委主动从自身找原因,提出以“村社共建”为载体,将基层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去,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化党建于无形之中。

2.三种途径实现村社共建

一是组织共建。实行村支“两委”与合作社副理事长、副监事长交叉任职。同时,将合作社作为村干部后备人才培养、储备库,把合作社中能力强、致富本领高的成员,吸纳入党,培养发展成为村支两委干部。二是目标共建。按照村支部确立规划、村委会制定目标、合作社落实的原则,合作社(公司)与村支“两委”签订战略协议,共同带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将合作社发展情况纳入村支“两委”考核目标。三是利益共建。村支两委积极发挥组织协调引领作用,为合作社提供全方位服务。

3.四条道路促进互利共赢

一是资源整合之路。积极引导村民以资金、土地、技术,村支“两委”以集体资产等生产要素入社,不断壮大合作社经济体。二是共同管理之路。建章立制,严格执行章程、制度和合作社管理办法,公开公示党务、政务状况,接受各方的监督,实行村民和社员共同自治。三是有序分配之路。合作社每年向村支“两委”缴纳以5万元以上的公益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取纯利润的5%作为风险规避积累资金;纯利润的85%用于分红返利。四是信念教育之路。每季度开展一次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4.三大成效凸显综合效益

一是村支“两委”及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得到大幅提升。党支部及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在新品种选育、经验探索总结、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先行先试,适合本地种(养)的再推广、经验可行的再传授、市场欢迎的再扩面,处处彰显党组织及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壮大。通过走有序分配之路,所有实施“村社共建”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同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缴纳的5万元以上公益金及其他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村级公路维修、水窖修建、土地整治等,切实解决村级无钱办事难题。三是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为当地入社农民提供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租赁、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二次返利分红三次收益,平均每年为入社农民增加纯收入4000元。

猜你喜欢
村支利川市村社
省委组织部等3部门发出关于组建村社万支小分队开展暖心配送服务的通知
创新“村社宜站” 加强村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勇于改革 善于创新 全力打通村社巡察“最后一公里”
村支两委与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价值、困境与出路
沿河自治县委离退局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绥阳县委离退局到伞水村开展帮扶工作
农村村社自治与股份合作的关联机制探析
招商引资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以利川市的调查为例
着力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基于利川市发展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利川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