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庭霰今朝落
——浅析包和平诗歌新作《雪乡诗情》

2015-11-18 23:10李大为
海燕 2015年3期
关键词:雪乡雪地雪花

□李大为

不知庭霰今朝落
——浅析包和平诗歌新作《雪乡诗情》

□李大为

读雪乡记忆,仿佛在嗅着泛黄书卷的气息。娓娓道来的一个个故事,不是想要去证明什么,而是唤醒尘封已久的回忆。忆起孩童时在雪地里奔跑的印记、叫嚣着称雄争霸的稚气,还有蒙着纱幔般的轻声细语的眷恋情意。来到雪乡,情不自禁的旧时光的书卷一页页掀开;来到雪乡,恨不得掏空了、问遍了所有关于雪的诗作、颂歌,到头来却发现远不如从自己内心流淌出的赞美适合;来到雪乡,漫无目的的回想就是翩翩雪花,用尽全身的力气想要洇湿眼角的干涸,却在最后催生了思绪的拉扯。来到雪乡,可写银装素裹非萧条,也可作梨花刹开之窈窕,但以回忆琐碎来支撑抒怀之志,可谓是出挑,抑或是巧妙。不谈诗词佳作,不用精博奇谈,单单列出回忆的片段,或是怀念,或是内心独白,足以达意。

关于诗歌,出其不意已经成为了遥不可及的目的地。"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也就是说,桌上的半杯水有“只剩下半杯”和“还有半杯”之分,殊不知还有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半杯水的说法,既有下半部分的充盈,又有上半部分的不完美的遗憾。关于雪也是如此,漫步于白雪皑皑,吱吱嘎嘎的声音像是在唧唧喳喳,又仅是物体摩擦的幻化,甚至只剩下《爸爸去哪儿》的凌乱片花。有多少人会静静地听着,“听着黑土地冬眠的老歌”,感触着“还有静卧在河塘封冰深处的鱼儿”又有多少人会将“鬓角的白发逐渐与雪地吻合”,还原人最初的本色。的确,寥寥几句难以囊括雪乡的辽阔和壮丽,但足以感知到和平君的心路足迹。鲜见夸赞美景的华丽辞藻的堆砌,取而代之的是亲切日常的历历。我不认为含意象的诗比直白的诗更美,相反,愈发的堆积意象就会缺了用心感知到的含蓄的美感,“寒冬的夜晚,暖暖的火炕上。摆放着几道热气腾腾的家常菜,还有一壶烧酒,映红了女人娇羞的脸庞”仅是几件常见的家居器件就足以传达夜归人的幸福油然。而女人的着装、屋外的雪霜,都显得不值一提。即便之前有或多或少的浓墨渲染,都不及感怀的缓缓传递。

现代诗歌更为文人推崇的原因就是形式自由,自由的形式也就意味着灵感的厚积薄发。而诗歌本身为立足中心的内涵便是永远都与灵感无关的,同样的事物,同样的角度,有些时候,看了第一眼就记在了心里;有些时候,看了第一眼之后便会催发了其他的记忆;更有些时候,眼中的事物也还是它本来的面目,而它们心底的声音早已跨越轻尘的千万里,微微喘息。而诗歌的内涵又与灵感息息相关,否则“来了走了”便只是“来”和“走”,而不是乘着轻轻地挥手。这种奇妙的组合就离不开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而要说起语言的凝练,诗歌便是最好的诠释方法。

看似雪花的飘落是不经心不经意的结果,但它的飘落,却与游子回家的路格外契合。千里迢迢后大片的田野嵌入眼帘,穿过儿时极为熟悉的乡间小路,往事一幕幕又浮现,稚子和雪的游戏既是普通人都有的记忆,又是一千人有一千种哈姆雷特的独有生活。能够完整回想起来的片段少之又少,回家的迫切却越来越多,就连黄狗和篱笆墙也成了回家路上的设障。唯一能称得上是慰藉的便是浸润了游子心田的晶莹雪花。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就像宋之问的无意间灵光闪现,初晴后雪地比上隐居的竹林还要更胜一筹。眼前茫茫,韶光汤汤。诸葛亮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训诫幼子,和平君也在自然中领悟到了一样的人生真谛。所谓淡泊宁静,怕只是转瞬而逝的匆匆,就像眼前的雪,总有迎来春天的时候,总有卷入轮回漩涡的一天。相较而言我们的一生又能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无论是八万里还是一千河,始终都是日复一日的景象,而我们要以何种姿态来感悟这永恒不变的定律,便关系到淡泊宁静与否的选择。“该红的时候没有红过,该紫的时候也没有紫过”看似是失败者的自我念白,实际上是经历了是是非非、纷纷扰扰之后的一生慨叹。我们的一生都在追逐,或是带着小目标,或是携着大志向,却免不了命运的捉弄和天意的玩笑。等到计较得失的时候,往往也是看得见遗憾、看不到拥抱着的美好。而和平君仿佛是一名观众一样,看着皑皑雪地上自己的故事上演,心神舒恬。“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景象吧。

嗅着雪地里寒香的和平君,应是收获颇丰的人。纵鬓角斑白,但明志难求。“该得到的没有得到,不该失去的也并没有失去”没有失去的便是在他人眼中隐了形状的珍贵。“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是说淡泊名利、无念无想,而是一种长远且辽阔的境界。预先在奔波,或是挫折中得以明志,才能等到时机成熟之日,用着那颗隐匿起来的不安分的心,轰轰烈烈的用壮举致以远行。

雪作为《雪乡诗情》中的主要描述对象,在和平君的笔下成了哲理的化身、真谛的源泉。诗歌中的情和意,实际上源于作者的心底。《前世今生》就像是拉开帷幕的双手,向读者轻轻诉说着这段与雪乡的奇缘。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那么前世我们是小小庭院前的一株绿植,还是悬崖峭壁上的某朵海棠?都不是,所谓前世今生,也只不过是对于似曾相识的另一种诠释。城市的喧嚣将神经的那根弦绷得紧紧地,不容得片刻舒缓,而偶遇的雪乡的宁静恬淡给予了作者最原始的安逸,仿佛是飘渺前世的确定存在。于是,“一串泪珠,于转身后,悄悄夺眶而出”。

“学会在雪花曼妙的舞姿中,自由思考;在雪花冰清玉洁的眸子里,领悟生命;在雪花飘浮的时空中;追索人生”和平君寥寥平常几句,却字字珠玑。有时候简单的字眼、稀少的笔画,足以倾诉绵延的思绪四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说得没错,作为一个不够了解自己的人,我们常常把自己困在迷宫里钻牛角尖不愿出来。即便是没有冲突相安无事的日子里,也会异常的烦躁,对一些话、一个眼神、某个字敏感,然后愤怒,情绪低落。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无光之境吧,不是看不到灿烂阳光,而是故意躲避,拿着刷子在自己心上涂抹黑色颜料。

从此人心坚硬,任劳任怨, 证明我们的身体本是岩石。

怕是每一个月份也都是杜卡利盎和彼尔扔出去的石头,有条不紊的恒久运行。尤其是事情堆积、名利烦扰的月份,以它的坚硬不断攻击着人心的脆弱。时常会像是个精神病患者,质疑着自己有没有人心。若是有心,为何诸事不顺、陷入流言蜚语的泥沼中,若是无心,为何还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小心翼翼的说话行事,甚至到了卑躬屈膝的地步。高压之下、疲惫之余,关于放弃,那是每天都会在脑子跑上上千次的念头。疲惫时放弃坚持,失意时放弃生命。“死是一件无需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总是想着史铁生的这句话,然后看着那些比放弃生命还要紧急的事情,再次打起精神。相比较这种极端、偏激的方式,和平君显然以其两极的形式,用自然的空灵美来捋顺所有的好、所有的坏。

现在的知识分子天性使然,固执地认为最优越的品格还存在,并以它为宗旨呼吁更多果实上的粉霜的残留。却不知这样钻牛角尖的结果便是让自己变得卑微,他人给予的一点点好都像是落到干裂土地上的瓢泼大雨。有人说不应再憧憬着Utopia的降临,可我不知道失去了目标和希望我们还能做什么,也有人说不踏入忙碌就不会烦心疲惫,可生命若是寡淡无味波澜不惊,又要以何种姿态去面对孟婆的那碗汤。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样躲藏在黑暗里的心绪,孤独、嫉妒、虚伪、高傲这些打死都不承认的劣质心思,因为它们见不得光。可当我们走出无光之境,会深刻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世上没有绝对至善的人,也没有极恶的人。没有一帆风顺的梦幻,也没有否极泰来的舒缓。某个时间段里那个让我们讨厌的人也只不过是活在我们臆想当中的。某个时间段里那些让我们烦躁的事也只不过是活在被我们牢牢记住的那一秒。充斥着黑暗情绪的无光之境并非一无是处,毕竟当我们见不到阳光的时候永远不会感到绝望。

就让那些在浑水中浸泡的黑暗留在那里吧,还有未来的大把筹码。很是羡慕和平君迈出了这一步,很是感谢他的这一步,让雪乡里的美、逸、静,化作万丈阳光洋洋洒洒。

猜你喜欢
雪乡雪地雪花
高桥:崛起中的“雪地靴之乡”
雪乡童话
《雪乡》
雪地捉迷藏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雪花
雪地里的交通工具
淘气的小雪花
有一种雪,叫只有去过雪乡才懂得
“中国雪乡”:好一派北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