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滢
济州岛一直以来都是爱情和浪漫一起联袂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成为人们魂牵梦萦的所在。她也一直悄悄地盘踞在我心灵最隐秘的一隅,遥遥地牵引着我的浪漫情怀。
不曾想,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也会与济州岛来个亲密接触。
2014年冬天,午夜2点20分,我们乘坐LJ172次航班,从西安国际机场飞往济州岛。坐在中间靠后的位置,刚好临窗户,这让我很兴奋。飞机飞行前要与地面磨蹭十多分钟的样子,很是恋恋不舍,我在心里瞬间酝酿了一句诗:任何一种脱离,都会伴随一阵不可名状的阵痛!轻微的失重感告诉我飞机起飞了。也许是放下所有的负重,心中竟然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和愉悦。
飞机越飞越高,人间烟火距离我们越来越远。往下看是一片片呈现不规则几何图形的灯光,如梯形、田字形或者蜿蜒的蛇形。再过些时间,我竟然看到了满天的星光,我几乎要热泪盈眶了!好似看到了久违的朋友----童年的玩伴!天天被雾霾笼罩,竟不知天外还有“天”!
在黎明的璀璨灯火中,6点20分,我们降临到济州岛国际机场。大约半个小时,我们被带到一个小餐馆,吃了简单的早餐,便被带到洗浴汗蒸的地方,这可能就是洗尘的意思。韩国是汗蒸的发祥地。
这个会所的洗浴池和我们国内的洗浴中心没什么区别,中间一个翻腾着浪花的水池里的水是浅绿色的,颇显诡异,不明就里,我们没敢进去。听说还有两个是冰水池。只有两个韩国本地的老太太在里边,瞬间产生无限敬意,要有怎样结实的身体才可以在严寒的冬天把自己扔在冰水里。想想浑身就起鸡皮疙瘩。洗过浴后,换上浴衣,上二楼。二楼有三个汗蒸房,第一个是锗桑拿房;第二个是贝壳桑拿房;第三个是一般桑拿房。还有一个是山林冷房。第一个桑拿房温度是七十摄氏度,人进去十来分钟就受不了了,大汗淋漓,纷纷换到第二个贝壳桑拿房。这个房温度四十摄氏度,很舒适,人们进去后没多久就会发出均匀的鼾声,沉沉睡去。直到中午吃饭才醒。第三个桑拿房是二十摄氏度的,略微有点凉。相比第二个房里人最多。而那个山林冷房最初只有一名男士坐在里边,等我们溜达一圈再看时,已人去屋空。
旅途劳累,先洗尘,这和国内的接风洗尘是一个意思。洗尘过后,每个人都神采奕奕、精神焕发,纷纷来到海边拍起了照,应有尽有的惬意,无须言表。韩国人比较注重一个人的精神风貌。难怪韩国美女个个皮肤光洁,妆容精致了。
到济州岛的第一餐便见识了韩国的“名吃”——泡菜。在韩国人眼里,无所不泡——白菜、萝卜、黄瓜、黑豆、蕨菜、豆腐、鱿鱼等都可以做成各色风味的泡菜。短短几天,餐餐都离不开泡菜,鸡蛋和牛羊肉则成了餐桌上的奢侈品。自助餐居多,仅有的能看见鸡蛋和猪肉的时候也是不让加食的,别的都可以随便加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最初的新鲜感过后,便深深地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能每天吃到不同的菜肴而庆幸了。
几天里,吃得比较顺心意的就是砂锅炖小鸡了。每人一份,是长了两个月的小鸡(国内,40天的鸡们就成群结队奔赴屠宰场了),值得一提的是,锅里的高丽参是滋补佳品。收获一茬高丽参需要12年。曾经是历史上韩国(高丽)人给隋唐王朝时期的贡品,现在也仍然是国礼。高丽参的种植,在前几年就要做足准备工作,下苗之后也需要精细管理,长到两年的高丽参已经具备一定的营养价值,而长到6年的高丽参就可以挖掘了,此时不挖的话,营养就会反被土地汲取,也就不再有价值了。此后这块地要经过6年的休养生息,才能再种别的东西。这也许就是高丽参价格不菲的原因吧。大枣和高丽参一起放在小鸡腹腔文火炖煮四个小时。导游提醒,枣不要吃,它是吸食材糟粕的,参可以吃掉。韩国人还是很注意养生的。砂锅炖小鸡端上来后,小碟里只有那么一丁点盐,是让蘸鸡肉吃的,汤是淡的。导游是一个在东北生活了多年的女子,深知内地人口味重,又加了一勺盐,大伙直接倒锅里了。虽然只是两年的鸡仔却把人都给吃撑住了。而晚上的石锅拌饭,有点类似国内的盖浇饭,特别类似广州的石锅饭。据说,石锅拌饭是“妈妈”的发明,家里餐桌上的剩米、剩菜,倒掉十分可惜,妈妈们就把米和菜拌了吃,到现在已经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了!
导游一再要求大家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下。因为他们是个崇尚节俭的民族。这是让人脸红的话,却依然有人剩饭菜。很让人无语!
海带、黄豆芽、白菜、黑豆是每餐必见的小菜,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带比在家吃到的海带口感好,晶莹透亮,绿而绵软,而不是我从小见到的褐色硬海带。海苔和紫菜是一回事,长见识了。餐盘里的片状海苔,嚼起来脆、香,放在海带汤里,即刻化为紫菜。
导游慷慨地说等会儿酒上来了,大家可着劲儿喝啊!那口气好像他们的酒不要钱似的。事实上,他们上的酒,酒的成分少,而水的成分大,难怪韩剧里女生喝酒都那么豪爽了!
济州岛由于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所以,地形相对有了缓慢的坡度。只有来去比较窄的车道,也许是济州岛人少的缘故吧。不像我们中国地大人多,道路也平坦宽敞得像广场。走在济州的大街上,车辆不是很多,并且听不到鸣笛。遇到人了也不鸣笛,而是慢慢地从你身旁绕过去。
韩国人比较安静,之前听说国人出去以后喜欢喧闹,颇不以为然,这次真的领教了。凡事有衬托才显出不同,人家都能安安静静,或小声说话。咱们到哪儿都闹哄哄,只显人多嘴杂。
坐在大巴上,导游说下一站我们将去看一个“神秘之道”,我们私下里叫“鬼道”。发现这条“鬼道”的是一位出租车师傅。据说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深夜,这位司机师傅送完客人,独自驾车驶在路上,因为内急想上厕所,就没有熄火,空挡把车停在路边。等他方便完回来,突然发现车自个往前跑了,而四周空无一人,这下便惊出了一身冷汗。后来,这个司机向朋友说起此等怪事,朋友不信。他就带着朋友来做测试,还是停车,空挡,车匀速行进,到约100米后停止不前。后来,这个地段被更多人知晓,随后也成为了一处观光点。导游还拿出一瓶矿泉水,倒向低处,水流却缓缓地往高处流。导游说,济州岛像这样的神秘道路还有好多处,据分析是由于视觉差的缘故。我突然想起,几年前去河南汝州也有这么个地方,当地人叫“怪坡”。说是地球磁场原理什么的。看来,地球还真就是一个村!
济州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现代、起亚汽车。导游讲到一个笑话,之前有中国游客问她:“你们的大街上怎么都是我们的北京现代?”挺自豪的样子。韩国导游小崔抢白道:“是我们的现代,不是你们的!”此言不差,在北京地盘上生产的才叫“北京现代”,国人以为是我们本土的汽车品牌,其实是人家韩国品牌,汗哪!白色的现代和起亚汽车几乎是济州,甚至整个韩国的所有汽车品牌了。不能不说韩国人真心爱国,对民族企业有着绝对的支持。
导游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蔓延韩国,韩元大幅度贬值,形势危急。韩国外汇外债总额高达1000多亿美元,其中,短期债务为650亿美元。到1997年底即将归还的债务总额为200多亿美元。而此时,韩国的外汇储备已经消耗殆尽。迫于形势,韩国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在接受200亿美元的紧急救援时也必须接受援助附加的苛刻条件。极其富有民族自尊心的韩国人把这一天定为“国耻日”。但是,在之后的很短时间内,市民纷纷把手中现有的外汇零钱募集起来,充实国库。在政府发起的“收购爱国黄金运动”中,市民主动将珍藏的黄金首饰、金币等黄金物品卖给国家,仅4天时间就收购黄金17.7万斤。有10.5亿美元是靠从民间收集的黄金出口实现的。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韩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和爱国意识。
济州岛的城邑民俗村,位于汉拿山麓,是这次出行比较有文化内涵的地方。这个村庄目前有400多户,1000多人,有着500多年的历史,城墙、县衙、民俗等保留十分完好,被称为自然文化遗产。低矮的茅草屋和石头围墙,墨绿色树木,斑驳的家具,缺着口儿的石磨,都透着古老的气息。大多村民的后代都向往外面的世界,读了书后都去了首尔工作。而老人们选择了留在这片土地,用他们的虔诚守护着这方历史文化遗存。
这个地方保持着济州古老村落的样子,每家都住在具有原始风貌的房子里,没有政府许可,不能对房子的外观做任何改变。村民们没有工作,由政府提供救济金,还可以卖一些土特产品增加收入。政府为了保护这里的文化,实施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免水电费,免教育费,村里的土特产由国家指定地点销售,销售额均由村民所得,不够了由国家补贴。由此,这个村庄没有穷人,没有富人,没有小偷,没有乞丐,大家过一样的生活,称之为“共同体生活”。海女们抓的海鲜也同样如此,村里的饭店、便利店,所有的收益都是村民共同所有。4月份,女人们上山采蕨菜,采回来之后,全部堆放在村长的大院里,用开水烫了之后,晒干,想吃的人拿一点,剩余的拿去卖,收入所得都补贴村民所用。9月份,女人们去挖掘五味子,也同样一起干活,一起卖,一起享受收获的乐趣。欢乐的笑声响彻天空,没有人偷懒、吵闹。干多了没人夸你能干,干少了也没人骂你懒惰。这个村庄的人没有竞争,他们心境平和、恬淡,大都高寿,被称为“长寿村”。
济州岛到处都是120万年前火山喷发时形成的玄武石。所以济州人一生都在和石头打交道,从石头里开始,至石头里结束。住在石头的房子里,耕种石头围起来的田地,葬在石头围起来的坟墓里。
岛上随处可见的是一种其貌不扬的雕塑,导游叫他“石头爷爷”,也叫“男根石”,是济州的“代言人”。韩国是一个生殖崇拜国家,重男轻女,这里女人多,男人少,阴气重,据说用此物可以压压阴气。另外,各家门前的“石头爷爷”也负责保佑这家的男人平安。“石头爷爷”也是济州的吉祥物,导游说新婚夫妻摸“石头爷爷”的鼻子,立刻生儿子;摸“石头爷爷”的肚子,不久就会发财。于是,喜欢发财的国人纷纷摸起了石爷爷的肚子。
进入一家农户之前,导游让我们看横着的几根棍子,她站在里面,问我们是否知道这几根木棍的用途。我们诧异着,她说,这就相当于“门”,济州岛人的门,不像中国的门,主要是防盗。不到一米高的“围墙”,两端分别有拳头大小的洞,用来插木棍。这就是门?小孩子也能轻松跨过去,能起到“门”的作用吗?疑虑着。她接着说,济州岛有三无,一无小偷,二无乞丐,三无大门(颇有点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味道)。低矮的围墙结合处,横一根木棍的意思,是这家人没有走远,就在附近干活,孩子在院子里玩;横两根木棍的意思,是这家人早出晚归,白天不会在家;横三根木棍的意思,是这家人出远门了,十天半月都不会回来;横四根木桩的意思是,这家没有男人,只有寡妇持家。我们发出一声声惊叹。导游又问,如果一个男人进入一个横四根木棍的家庭,这家的女人要怎么做?有不少人齐声答:“赶出去!”导游笑笑,说:“错了,是欢天喜地把他留下来!”此语引来大家嬉笑一片。
济州岛石头多、风多、女人多。韩国曾是一夫多妻制国家,岛上从古到今最稀缺的只有一个物种——男人。而女人,无所不能,能干地里的农活,能下海捕鱼,能操持家务,能生育孩子。男人这个珍贵物种,只负责传递香火,他们被奉为至高无上的“王”。有时候他们也乘小船出海捕鱼,稍有风浪就回不来了,所以当地寡妇也多。这就是济州岛风多、石头多、女人多的来历。
岛上严重缺水。背水的缸,便和女人密不可分。韩语“母儿合泵”,即水缸的意思。岛上的地是空的,打不出水井来。在村民导游的提示下,跺跺脚,便听到脚底发出嗡声,还有轻微的震动感。岛上的女人要去深山背水,一次背够三天的用水,韩国别的地方是用头顶水缸,而济州风大的缘故,都是用双肩背水。女人需要遭受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她们如果想发泄一下不满情绪,可以对着水缸使劲拍打数下。一个男人与数个女人的夫妻生活,让这些女人每天生活在“宫心计”的环境里,她们斗的不只是心计,更是体力吧。即使这样,某天“王巴厘”(男人)对哪个“侬巴厘”(女人)不满了,把她的名字写到水缸上,领着这个倒霉蛋绕村子走三圈,告诉全村人“这女人我不要了”就算是“休妻”仪式。如今,朴瑾惠总统给韩国女人争脸了,女人的地位大幅提升。村民导游脸上洋溢着春风般的笑容,用甜腻的语调说着她的“王巴厘”现在每天给她端洗脚水,给她按摩,因为她能挣钱喽。可见,要想人格独立,须得经济独立。无论哪个国家都一样。
恶劣的生存环境,能把人变得强大。海女便是这个岛上特有的产物。海女和我们的妈祖一样,现在已成为了一种民族的崇拜。
在民俗村,我们一群人走到一个大大的丘状石堆前,又遭遇一个话题:这是干吗用的?有人说,这家死人了;有人说,是路标。七嘴八舌地冒出各种答案。答案揭晓的时候,也很出人意料,这个石丘说明,这家有海女。因为每天要出海的缘故,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时代,海女们就自发研制出这种“天气预报”。如果哪天石丘纷纷落下石头,便预示着天气状况不良,海浪大,不宜出海;如果石丘安然,或只有碎石落下,便知天气无碍,风平浪静,适宜下海。此时,海女们穿好入水衣,带着锄子、鱼叉、空心葫芦的网兜,到石丘跟前祈求平安,虔诚地念念有词:“媲拿伊达,媲拿伊达……”。济州的海女,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里,即便是生孩子也没有坐月子之说,三天之后就要下海。她们说不下海吃什么?习惯于海里生活的她们三四天不下海就会感觉浑身不舒服。只有暴风雨的天气才得以休憩。济州岛现在最老的海女已80岁了,平均年龄70岁左右,最年轻的是50多岁。即使如此高龄,每天仍下海七八个小时。年轻一代,较抵触这种职业,无论政府怎么号召、政策倾斜,她们都不愿意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海女太苦了!她们现在已成为济州一道活着的风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可是,这个民风淳厚的村庄,却杜绝日本人进入。日本人曾经统治首尔、釜山、济州岛40多年,臆想把济州岛的人种都换掉,做了一系列丧尽天良的事。一是把男人抓壮丁、杀死,或是赶去下海,让他们遭遇海难,自生自灭。二是解剖海女,研究她们身体格外强壮的原因。海女一年365天(除了特大风暴之外),几乎每天都得潜海捕捞。长年劳作,高强度地工作,使得她们的体质逐年增强,即使八十岁高龄也照常下海。日本人很讶异海女的“特殊”体质,便大批量地杀海女,解剖了做研究。据介绍,某一天,30多个海女结伴出海,结果只回来两个,其余的都被日本人抓去解剖。日本人有着一流的科研能力,他们研究了海女的骨龄。发现50多岁的海女,骨龄才30岁,惊叹之余,便开始研究海女的饮食,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海女吃的是济州岛的野菜、马骨,因为能吃的菜、马肉,都得奉给家里的男人……据说,济州岛旅游开发完成之后,第一个进入民俗村的正是日本人。村里的老人听到这人张口说话,确信是日本人后,群起攻之,打得日本人落荒而逃。此后济州岛政府为避免麻烦,规定接待日本人的旅行社不得进民俗村。当然,如果日本人刻意要隐瞒自己的身份,只需要闭嘴不讲话就行了。
我的眼前也幻影般地出现了一个坚韧不拔的女性,这形象长久驻扎在脑中。我的唇间默默地念叨:“媲拿伊达,媲拿伊达……”,为她祈福,同时内心充满感慨!
如果没有亲临济州岛,我怎么能知道她的浪漫和光鲜背后是怎样的伤痕累累;如果没有亲临济州岛,我怎么会相信韩国人民如此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如果没有亲临济州岛,我怎么能相信美丽得像天堂一样的地方会有海女这样苦命的女子。好在人类文明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望着满天的星辰,我想,我们应当感到幸运,而更多的应该是感恩!
责任编辑 董晓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