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时,我们应该想些什么……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创作谈

2015-11-18 16:14何建明
雨花 2015年15期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日军日本

■ 何建明

"国家公祭"时,我们应该想些什么……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创作谈

■何建明

12月13日,是我国确立的第一个国家公祭日,纪念77年前日军占领南京时实施的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在这期间,我用了近一年业余时间完成了60万字的《南京大屠杀全纪实》。这些天各种媒体纷纷转载连载,30万册图书处在脱销之中,数以千万的网民争相阅读。这有点超乎我事先想象。尤其是我发在《人民文学》上的“十问国人”在微信中被700多万人次传播,以及读者向我发出的共鸣声,令我感动与震撼。不过,对于“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本身和国家公祭活动,我确实在创作此书时就有这种期待,那就是: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历史悲剧,中国人必须牢记,必须认识,必须有深刻的民族反思。

在数个月沉浸在血淋淋的大屠杀事件的史料和当事人口述等采写调查的一次次巨痛与悲愤之后,我一直在想这样一连串的问题:

第一问:日军固然可恨、残暴,他们的血债必须让我们民族记住一千年。但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公祭”今天才有?而日军当时在进入南京后的第五天他们就在南京飞机场搞了一次“公祭”——公祭他们从上海打到南京城过程中阵亡的官兵。明明是侵略者,他们即能对他们官兵的生命如此重视,而今天如果不是因为同日本关于钓鱼岛的争端,我们国家会不会有人想起以公祭的形式祭祀我们30万的亡灵呢?还有,整个抗日战争中我们伤亡的总人数是3500万哪!日本是二战的战败国,可他们年年在广岛举行公祭,相比之下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

第二问:南京大屠杀事件几乎人人皆知,恰在我写之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先生就是坚持说还没有一个中国人写过它?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后来查了一下,发现真的没有一个中国人完整地将这一事件用纪实体文学形式将它写下来。零零碎碎有一些,但都比较单一、片面。一写就是血淋淋的场面和一些幸存者的口述,结果日本人就是不服。那么怎么才能让日本人看了我们的作品也“心服口服”呢?

第三问:为什么日军就那么容易打进了我们的首都——南京?又如此疯狂地残杀那么多百姓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我们的同胞就那么容易被机枪、军刀射死砍死的吗?而我从史料中看到,有不少场合,我们那些中国军人在放下武器后被日军押到长江边,集体屠杀时,几千人倒在日军一个班、一个排的机枪下,却极少有人奋起反击,则多数人企图躲在别人的身子底下期待逃生;更有甚者,在撤离南京城时,几千中国军人在混乱中相互残杀致死六七千人……

第四问:为什么明明是30余万人被屠杀,当年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也审判过了,为什么日本人几十年来就是死活不承认有那么多人,甚至连与中国友好的人士也认为没有死那么多人?因为我看到:我们几十年来,没有一次是完整地对死亡者进行搜寻和统计,都是些“大约”、“估计”的数字,一会儿“警察厅长”说南京沦陷时“城里还有20几万人”,一会儿又有人说“应该加各地逃难进城的约有50多万人”。相比之下,日军对自己的每一位阵亡者一开始就一一记录登记造册。我们呢,至今仍只有几万死亡者的名单。

唉,看过浩浩漫漫的史料与实地采访,有太多的“?”在我心中想问国人。于是我在作品的最后提出了“十问国人”:

为什么中国多汉奸?

——不用说,南京大屠杀肯定是日本人干的。但为什么日本人能制造如此令人发指的大规模集体屠杀事件?我们不得不注意其中与中国有关的原因,即我们内部多汉奸,他们事实上帮了日本人不少忙。

在南京保卫战的初期,我方军民数十万人共同对敌,登陆初期的日军像瞎子摸大象时,却有无数汉奸突然冒出,他们明的、暗的冒出来为日军点灯引路,毁我要害。有位当年的中国守城军人如此说:“当时在南京城基本上在开战之前就已经被炸毁了大半。这里不得不说一些可恶的汉奸。当时南京一到晚上根据命令是要实行全城宵禁的,所有灯火都要熄灭以免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但却意外地发现那边居然有火把在晃动,接着火把附近就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第二天才听说西门附近守军储务军火的地方遭到了轰炸,弹药损失很大,而那个晃动的火把应该就是潜伏在城内的汉奸所为。当时真的很生气,也很悲痛,这是怎样的心理在作祟?我百思不得其解。汉奸为日军的飞机指示轰炸目标,除用火把外,电筒也是重要工具。后来有一次巡城的宪兵在一次轰炸后抓住一个汉奸。第二天,那个汉奸即被下令枪毙。那个男人很年轻,二十出头,却痞气十足,听说本是青帮的流氓后来被日本人收买了,专门为日军轰炸机引导轰炸目标的。除轰炸之外,汉奸利用投毒的方式来毒害我们的士兵。有一次在医院吃饭的时候正好遇到一个班的士兵被送来洗胃,食物中毒,后来才发现是他们喝水的水井被人投了毒,全班士兵除了少数人未中毒之外,大部分中毒严重。虽然经过紧急抢救活了大部分,还是有一名士兵因为中毒太深去世,想来应该也是城内汉奸的‘杰作’……”

古人曰:居其地,而献其土,视为不忠。食君禄,而弑其主,视为不义。

看看今天我们的社会:卖国取利者,喜取小利者,毫无忠义、爱玩是非者遍地皆是。这些人一旦遇到像当年日军侵略的时代,肯定就是汉奸。

我们的民族是否还有血性?

我看到在许多大屠杀场时有这样的场景:那些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愚蠢和迟钝得像木头一样!当时,逃至下关或被押至下关的中国军人有几万人,他们不是没有人看出日本兵在一步步引他们进入死亡的圈套,而且相当多的时候,已经看见日军端起机枪朝自己的胸膛开火了。然而,枪杀现场却罕见有人站出来带头反抗,绝大多数人只是抱头弯腰躲枪杀,或者是期待别人的身子能够挡住飞来的子弹,结果是:你死我死大家全死了……这种场面太多,太惨!太叫人胆裂心寒。

胆怯是人的天性,但没有血性的军队、没有血性的民族,像遇到日本侵略者这样灭绝了人性的军队,惨遭大屠杀是必然的。

在数万日军的队伍里,有许多人留下了战事“日记”,中国军队里的部分幸存者后来也写过一些文章,但我却稀见日本军人投降的例子。都说日本人有武士道精神,其实武士道源于我国最初的武术之中,可为什么我们这些发明和创造了武士道精神的后代们如此视弱、无为?他们为何宁可丢去宝贵的生命,而不起来进行哪怕是无为的反抗的反抗呢?

不是绝对地没有机会。我见几个幸存者和日军的回忆里这样描述:有时一个班、一个排的日本兵,用几挺机枪、几十支步枪,便将几千人的中国俘虏、中国百姓杀得一个不剩——个别没死的是因为倒下在尸体中间装死才幸存下来!

当年的日本人在侵华时,他们在国内都有一种说法,叫作一个日本人,能抵一百个中国人。这话听起来,有点牛。但很多时候却被证实了。“南京保卫战”和南京大屠杀的时间里,我看到这种情况大量存在。我因此感到特别地郁闷、感叹:中国人真的不如日本人?几百年都改变不了?我们民族的血性何在?

其实,今天的中国人更缺少血性。我们现在像一个虚弱的胖子,外表很好看,其实不中用!这不中用是因为我们民族的精神世界里缺少坚强的、坚定的信仰和敢于牺牲的基因!我们的唱功远胜于实际的本领。

中华民族从来不是好斗的民族,我们从没想过侵略别人,我们一直在祈求世界和平。然而我们不能因为祈求和平而放弃强体硬骨的血性精神。一个没有血性的民族是软弱可欺的民族,是永远没有希望的也是不可能真正走向强盛的民族!

我们为何总是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痛?

日本军队在南京的大屠杀过去的时间并不长,但如果不是钓鱼岛纷争,如果不是安倍晋三首相一次次挑起事端,不知我们十三亿中国人还有多少人知道南京曾经发生过如此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事件?

答案也是肯定的。中国人真的很好、很善良,因为我们太容易忘记许多不该忘记的事,包括日本侵略者曾经多次侵略我国,残害数千万人,抢夺无数财富等这些历史事件。

我们的“政治需要”和“外交需要”时常帮助我们忘却这些民族的痛苦和灾难留下的道道伤疤。南京人告诉我,因为这几年日本人闹事、挑事,“南京大屠杀”的事才被重新提及,上世纪80年代初的相当一阵子,谁要提“南京大屠杀”的事,闹不好公务员就有可能被革职开除公职,党员团员的则要受组织处分,因为那个时候“中日”两国处在“蜜月”。

“服从”和“服从意识”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思维和行为方式。

可谁不知道,同样处在与我国“蜜月”时的日本,他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一次举行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的纪念日活动!

我们当改变一下思维和行为方式了:即使与他国“蜜月”的时刻,历史的记忆依然决不能忘却。因为今天的友好握手,就要抹煞和回避历史上的一切,其结果只能酿造历史悲剧的再度重演。

这是人类史上的一条铁律,我们怎能无视?

还能相信他们的假言假语吗?

南京惨遭日本军队的大屠杀,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中国当时的政府与军队太相信日本人的花言巧语。日本军国主义当年是借着“东亚共荣”和“为解放支那而战”的幌子,随后一步跨海,踏上了侵略我中华民族的领土、残害我同胞生命之结果。

中国和日本、和美国,还有其他国家,我们都同在一个世界,同相邻于同一个太平洋。然而,尽管太平洋很大,尽管太平洋实够装下十个美国、十个日本和十个中国,但在我们从已知的历史岁月里和可以看得见的未来日子里,中国与日美之间的斗争是必然的,严峻的,甚至是早晚有一场世界级的战争冲突。原因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中国不放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不放弃祖先留给我们的国界线(包括海洋线),美日联手与我们作斗的频率和严重性、严峻性、紧迫性,将与日俱增,随之而来。

这一点我们十三亿中国人务必清醒!

美日军事联盟是二战结束之初就确定的,以美国为代表的盟军因此没有像对德国那样对日本进行严厉惩罚,反而背着世界公正的力量,两国偷偷制定了《旧金山和约》……七十多年后,美国总统高调地在钓鱼岛这样芝麻大的问题上都明确重复美日同盟的内涵与外延的种种迹像,都证明了我们的基本判断。就像中国不太可能放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放弃社会主义制度一样,美国怎么可能就放弃为共产主义、以社会主义为敌的霸权主义和“帝国战略”呢?中国越崛起,美日联盟越紧密。中国想靠经济来缓解或企图消除美日对我们的仇视与敌视,简直就是做梦,只能算天真地幻想。所以,我们应当时刻警惕、时刻准备;我们可以与他们握手,我们同时也要天天磨刀擦枪,否则南京大屠杀必然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

“我走了,但还会再回到这片土地。

如果我没有尽力报效祖国

请向无边无际的清朗天空呼唤我

你可要怀着敬意仰头倾听上天的声音……”

中国人肯定很少有人知道这几句话是谁说的。可在日本,许多中老年人和年轻人都知道,因为他是七十多年前被处以极刑的东条英机在临死前写的“诗”。东条英机作为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上美国人最希望处死的大战犯(因为他谋划和指挥了偷袭珍珠港),他在赴刑前,当着两位美国律师,写过一份不短的“遗书”,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决策者,他在临将告别这个世界时,还不忘对他的国家和民众进行一番“政治交待”。他的“遗言”中有一段是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预测,他认为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中国和朝鲜将会成为战场。因此东条英机非常有顾虑地说:“那时,美国将如何对待没有武装的日本呢?”这位战争狂人在临死前的那一刻,依然还不忘给美国人出主意道:“美国必须制定政策来保护这个没有武装的日本。”并说:“这当然是美国的责任。既然是把日本当作领属地就无需多言。”看看今天的美国——这位曾经领导世界进行反法西斯大战的“汤姆大叔”,不仅忘了当年东条英机是如何摧毁珍珠港的,反而“牢记”大战犯的教诲,一丝不苟地不停地在武装日本,给军国主义者打气加油。

可悲的美国佬。狡猾的日本军国主义者。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注意点细节?

无数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不注意细节的人,是不可能成大器的;一个不注意细节的国家,同样不可能成为真正强大的国家。

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的争议,我看了那么多双方不同人士(尤其是中国和日本两方人士)的论点与观点,差异的地方就是关于到底是“30万人”还是“不到30万人”的问题上,是该不该把近10万的中国军人算进去的问题上。至于像个别日本极端分子所说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出来的谎言”等话,根本没人信,因为当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早已定论,中国南京的军事法庭也对此有法律判决。然而,有一点不能不提醒国人:我们在对待和处理有关被日本军队残害致死的人数和人员分类问题上的混乱,确实有时让他人抓住了话柄。比如,我看到当年的南京政府重要人物所发表的文章、讲话,甚至是一些诸如警察厅官员记载的日本军队进攻前南京城内的人数时,一会说是还留有“20多万人”,一会又说“约50万人”,到底是多少呢?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不说,战后几十年了,不同政府、不同组织,也多次对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进行过统计、调查,但都是不全面的、零碎的,临时性的,缺乏严谨的、科学的、系统的、精细的调查与统计,这就给某些别有用心的日本右翼分子钻了空子,甚至对中立的和友好人士也感到无助于我们。

我们不知道。我们活着的人没有帮助他们完成此愿,我们无言以对300000亡灵。

亡灵在金陵的莫愁湖里哭泣。亡灵在下关的长江里呜咽。亡灵在钟山岭上呼喊——呼喊什么时候把他们的名字记住,呼喊什么时候才能让日本右翼分子们的口闭上……

在当时拉贝先生他们的“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留下了一份份史料,我经常被这些洋人们所写的记载日军抢劫后他们住处丢失物品单子而感叹,因为这些物品单上不仅把每一样丢失或损坏的东西记录得清清楚楚,甚至连一个杯子几元几毛、日本兵损坏的一张桌子少了一条腿等等这样的细节都清晰无误地写在纸上,装入文件档案内。相比之下,我们呢?我们中国真是大呀,大到死了几十万人根本不用去记他们的名字,出一个笼统的数字就行;我们中国真是富呀,富到抢走几十吨黄金、几百车文物……根本不用去向人家讨个说法。至于几千亿的战争赔款,也就是一个握手、一次碰杯,全都在“好说说”中化为乌有!

中国真是大气。可以忽略所有不计,可以在今天忘却昨天的事,可以在昨天与某个国家因为某事而吵得快动武时,人家今天有目的地露一个假腥腥的微笑,就又把我们玩得喜笑颜开,于是大把大把的合同与协议签!签啊!

这就是“大国”的“大气”。这样的大国,让别人在背底里嘲讽为“傻x”。

我们再强大时,也绝不能忽视哪怕是并不重要的细节。

“卧薪尝胆”“韬光养晦”是说出来的大智谋略?

任何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之间的交往,其尺度和真实意图,实乃高度机密和隐密的。日本对中国的侵占和企图,不是发动甲午战争的1894年和后来的1937年的“七七事变”开始的,而是比这早400多年前的16世纪的丰臣秀吉时代便有此动议。那时日本的丰臣秀吉在一统日本列岛之后,就率领15万8千名武士,大举进攻朝鲜,然而想借朝鲜作为跳板,企图尝试着“啃”一口大清帝国的肥肉,结果失败了。然而这并没有改变日本国的侵犯中国之野心与阴谋。直到19世纪末,他们得逞了一次。差不多半天的功夫,就把我大清帝国的海军摧毁了一半。尝到甜头的日本人,后来又一直在寻找机会以更大的胃口来窥测着中国这块“肥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军阀混乱,日本人又找到了机会。诡计酝酿多时后,吞并我国的行动终于爆发,于是也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这个战场以中国为主。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队在东方战场上留下的其中一个巨罪,事实上类似这样的罪行还有不少,只是面与时间更大、更长远而已。中国3500万人死于抗日战争,便足够说明。

中国自晚清帝国衰败之后,一直为列强任意吞并的弱国。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创建新中国的伟业。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舵手,引领十三亿人终于把一个贫穷的国家建设成初步富裕的新兴强国。这让仇视我们的国家感到了恐惧,同时也引来了无数想吃我“唐僧肉”的饿狼恶狗,更有那些骨子里想着像灭掉苏联那样灭掉我们中国的西方反华势力,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希望我们美美满满、迅速崛起的国家能出点什么让他们开心和睡好觉的事——当然一定是极其坏劣的事(对我们而言)。

我们怎么办?我们要发展,我们想和平,我们甚至还惹不起他们。可人家就是贴着身子要惹你……怎么办?邓小平高瞻远瞩,制定了“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的战略决策,因为我们距离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道路还很远。

“卧薪尝胆”的典故,中国人都知道,那时何等的深谋远虑、何等的坚定意志!“韬光养晦”也是典故,更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学养中的精髓与境界。在国际事务中,我们尺量求和,不说话,少说话,说好话;在各种争端中,我们不沾边、不冲动、不举旗……总而言之,我们民族的本性与本质,我们血脉里的和气与和善的基因,将永远主导我们的行为。我们只是一心想把国家建设好,把人民的生活搞好。这是何等高明的谋略与选择。然而,许多年来,在我们的许多政要与官场上,尤其是一些国际事务和走出国门后的场合里,我们却也时常听到有人在与不管是朋友面前还是敌视我中国的客人面前,嘴上总挂着“我们中国不称霸”,“我们要‘卧薪尝胆’”、“我们在‘韬光养晦’”……

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谁吃错了药——我们的朋友弄不明白,总在把我们当敌国的人也糊涂了:中国人难道真的这样可爱,他们愿意把心底的秘密告知全世界?

否也。是我们自己傻得不能再傻了。这样傻得不能再傻的事,现实里我们常看到。为什么?确该问问你我他了!

内耗为什么总比抵御外力强?

按说南京守城军十五六万人,尤其是蒋介石还把精锐的教导总队(三万余人)留下,却依然经不住日军一两天的打击,便全线溃败……这是为什么?是日军就那么厉害?是我们的装备就那么差?从我所看到和掌握的材料看,当时南京敌我双方的兵力是二比一即我十五六万人、日军约八万人,装备各个优劣,但我方是守城,尤其那高而坚实的古城墙、外加护城河的天然屏障,且还是居高临下之势,又熟悉环境与地理,怎么可能就那么几个来回便溃不成军了?

原因很多,但“国军”内部的相互消耗、互不信任、各自为政、临阵改辙是重要因素。蒋介石用闲职多年的唐生智当守城最高指挥官,本来就不是一着正经的高明决策;而唐生智“主动主缨”又本身带有想借机重握兵权之不纯居心。城内部队的混杂,防御工事又属临时抱佛脚,再加“淞沪大战”时的南京城里,已充斥着随老蒋搬家迁都的惶惶不可终日之消极悲观情绪;城外抵抗部队又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广东等地急调而来,人生地不熟且不说,穿着单衣草鞋的川军,数十天长途跋涉,每天在又饥又寒的江湖边狙击日军,而在他们的身边,是洋装备蒋介石嫡系部队则不战而逃,“妈的,老蒋尽欺负我们川军!他妈的,他的嫡系部队吃得好、穿得好,却不战而逃。他好意思让我们来送命?”这是湖州、芜湖一线的我方守军——川军将士们怎么能受得此气!在日本兵临城下的1937年12月10日至12日的这几天中,原本“固若金汤”的南京城墙内外,都有坚固的军事工事和守军,如果各自为阵、相互配合,就完全有可能拖垮、甚至拖死日军,然而我们的“国军”“各自为阵”做得马马虎虎,“相互配合”就无从说起,“保护自己实力”“不管友军死活”,这是国民党军队的一向“传统”。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日军能够攻克坚固的城墙并利用各个击破之战术,完成攻城战役,造成后来的“屠城”悲剧。

就像现在的中国社会一样,满是埋怨,谁都不服的景况下,中国守军怎能赢得只进不退、决一死战的日本军队?

对外,软弱无力;对内,彪汉强蛮,这大概也算中国人的一大特性吧——我指的是不少人所患有的通病。

打内架、“修理”同事、同行、同族人、同路人的本事,可谓招招见血、事事顶呱呱。挖空心思、无中生有、造谣陷害,你死我活之快乐、你损我获之满足,这是我们许多中国人的本领和能耐。有些人一生没有干几件让人家想得起来的好事,却一旦干起坏事便能“垂留青史”。

“内功”太好的人,害自己的同胞,他们其乐无穷。当外来的侵略者和挑衅者出现时,这样的人再也见不到形踪。

南京大屠杀时,中国人和中国军队是这样;南京大屠杀七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社会里、我们的身边人,似乎还是“内功”的功夫越来越厉害,而抵御外力的能耐却继续在弱化。

难道不值得提醒?不值得敲起警钟?

我们的军队成吗?

日军攻克南京城后的第五天,其最高指挥官松井石根进城那天,日军在中华门至“总统府”路段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这是“皇军”显耀他们的“伟大胜利”,有当时的日本媒体报道,东京和日本本土在那一天也同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祝游行”活动。对日本而言,那一刻是他们梦想成真的“光荣”,因为4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丰臣秀吉就在做着试图吞并大清帝国的梦想。日本人的这个梦想用了近400年的时间,能不让这帮强盗“欢欣鼓舞”嘛!

在这次“入城仪式”上,有一幕我们国人基本上没听说过,也没见过,因为查阅敌我双方的历史资料时,我看到了——我看到在松井石根检阅自己的“英勇部队”时,有一个方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个个穿着整齐的军服,每人胸前挂着一个用白布包着的盒子,官兵们将这个盒子用同样的白布系在自己的脖子上,然而挺着胸膛——“那个白色的盒子格外醒目地刺入我们的眼睛,他们可都是我们的战友和老乡的遗骨及遗物……看到这些,我们的心情异常沉痛,发誓要为他们报仇!”这是日本兵当天写下的“日记”里的话。那一幕,我感觉十分恐怖,也十分震憾,因为它让我想到了许多——

它让我想到了日本军人的素质教育与培养:他们平时接受“效忠天皇”、“为国荣耀”的信仰,即使天崩地裂也很难改变;许多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军人,多数也是几个月前才拿到入伍通知书的。参军入伍,到中国打仗,我看到许多士兵写的“日记”里描述:接应征通知的那一刻,他们和他们的父母,都激动得热泪盈眶,尤其是他们的父母亲和妻子及兄弟姐妹,都捧着通知书,边哭边流着泪说自己家人总算有了为天皇效忠的机会!这种“爱国”“尊皇”之心,尽管好像有点洗脑一般,但比比我们的军队呢?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我们当时的军队是拉壮丁式的“征兵”,谁家的青壮年被征兵去,完全不是自愿的,是哭着喊着硬被拉走的,这样出去的军队能打得赢战斗吗?所以中国军队当时听起来守城部队数量上比日军多出一倍,但真正有战斗力的其实并没有多少人。这是造成日本军队横扫我苏南大地的重要原因。

它让我想到了日本军人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相互之间的关心帮助:射击、杀人、克敌制胜,每一套都有不能随意更改的铁律。“入城仪式”上这一日军方队胸前挂的盒子里装的是这些阵亡日军的遗骨或遗物。我看到日军士兵从离开家乡到登陆上海后一路到南京的“战地日记”。他们也常常有自己熟悉的人阵亡,因为来到异国他乡,每个中队除了一名指挥官如我们的连长一样外,只配一名医官,其余的全是战斗员。当一旦出现阵亡者后,活着的战友们就得马上处理阵亡者的尸体,他们或将其掩埋,有时来不及掩埋就一把火烧了——这样做是为了“不让中国人践辱他们的灵魂”(日本军人的话)。日本人做事许多方面让我感到很野蛮不可思议,但这也是这个大和民族强盛的一个重要精神支撑。他们的士兵和军官,对身边倒下的战友,为了激励和纪念他,往往会从战友尸体上割下一块头皮、剪下一束毛发、甚至钝下一只手指或一根脚指,他们认为把死者身上的东西留下一块带回本土是对死者最大的安慰。试想一下,一个每时每刻用死去的战友的灵魂来激励自己的意志的军队,会是什么样的战斗力?

日本人侵略中国,特别是在“淞沪大战”和用日本人说的“南京会战”时,日本军队所用的部队很值得让我们研考:他们所征用的部队叫做“乡土部队”,即每个联队、每个中队(一个联队相等于一团的编制、一个中队相当于一个加强连队)都是以每个行政区域名字命名的,如“京都”、“大阪”联队,下面可能是“福冈中队”、“熊本”中队、宫崎中队等等。日本军队如此编制好处何在?我分析,至少有以下几点:战时能迅速征集大量兵源,由于日本平时对预备军人有一套完整的训练和管理机制,所以一旦国家需要大量兵源,这样的以一个行政区域征兵和调集队伍,会组织得很好和有序得多。同时对每个参战者、每个家庭都有相互的触动和激励,甚至是牵制作用;在战斗中,由于以行政区域编制部队,就像半球比赛、足球比赛一样,哪个地方的人、哪个单位的球队,荣誉感自然而然地油生,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精彩。尤其是战场上,除了相互激励、相互配合,还有相互牵制的巨大作用。比如张三当了英雄,一旦把这消息传到家乡,某某家的男人在战场上“立了功”,这份荣誉会让家人和家族及区域里的人都振奋;相反,如果李四在战场上当了逃兵,他自己丢不起这个人就别说了,这样的消息传回老家,父母、妻子怎么办?家乡人也会骂死他。所以日本军队这样的编制是有巨大的战斗力与牵制作用的。

再看看我们的“国军”,一盘散沙。平时既没有预备兵役制,更不用说民防意识和全民备战体系的建立及国民军事训练机制等等。“拉壮丁”制的兵役、部队编制又以各个派系组成,如此的混杂纷乱,仅此一点,与日军相比,仗未打,就基本上先输了一半!

今天的军队难道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我看更有内容和形式上的根本改革之需要。日本现在用的是“国民自卫队”式的部队,但这只是“名称”而已,它的战斗力和训练水平、装备等等绝不比我军差哪个地方。看起来,现在他们的自卫队人数远远少于我军,但一旦战争起来,他们的“乡土部队”便能在短时间内增加比我军数量大几倍的军队力量,因为他们的预备队和年轻人平时的战备意识、战备训练远远大于我们。他们的这种军事训练就像对付地震等自然灾难训练一样,已经养成“国家习惯”与“日常生活”的必需了。可看看我们呢?我们有这样的体系和机制吗?我们也有预备兵役制,可怎么个训练的?我们也有地震发生,可听说过全民性的地震知识训练?可以断定,同样在首都假如发生一场大地震,东京死一个人,北京至少得死十个人,为什么?因为我们根本没有防震意识,更没有逃生技术训练,人家就大不一样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一下人家吗?

军队同样如此。且不说我们还有像徐才厚这样的“大军贪”一大堆。

我们的新一代人应该牢记些什么?

从很多可以获取的信息中,我们能够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今天日本的年轻一代其实真正知道“南京大屠杀”的人很少,这既有他们不是很愿意了解别国的历史原因外,还有日本官方对“南京大屠杀”的否定和右翼势力不断颠倒是非、胡说八道的影响,使得这样的历史真相不能很好地向日本年轻的国民讲明,因此十有八九的日本青年是不了解二战时期他们的国家给中国和亚洲及世界带来的深重罪孽。相反,这些年,日本右翼势力一手制造的中日两国因为钓鱼岛等领土的争议,形成了国与国、民众与民众之间很浓的敌对情绪,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当代日本青年自觉自愿去客观地了解和认识南京屠杀的历史。

日本人怎么想、怎么看历史,我们能用的办法有限。

中国年轻的一代如何看待如“南京大屠杀”事件,如何从中了解一些东西,从而如何来保持和校正自己的爱国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不能不说,我们的年轻一代都很聪明,有能力,辨别意识也很强。但他们身上也有不少毛病,比如对历史并不会像老一代特别是亲身经历的人那么刻骨铭心、那么执着坚定,这就需要不断地加强教育与灌输,国家现在建立了抗战和“南京大屠杀”的公祭纪念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但这还远远不够。一个仪式上的一次沉默与哀悼,只能在大环境、大氛围中的瞬间感动与触动,只有通过深入地了解、冷静地思考,才能形成主张与观念,并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中认识个人层面和国家层面及其时代层面等种种深刻的问题后,才能在一个人内心构筑起信仰、坚定住主张。

中国的年轻一代,在历史问题上需要认认真真地补充这些课程。我之所以在上面的章段中曾经把当年麦克阿瑟将军在西点军校上的最后一次演讲,大篇地引入本书,欣赏他的是,因为他对美国的年轻人讲了这六个字:责任——荣誉——国家。

中国的年轻人,也应该把这六个字的内容以中国人的方式和理解去陶铸在内心并付之崇高的行动中。

假如侵略者的屠刀再次举起,我们准备好了吗?

在太平盛世的今天,像这样的标题和问话,会让许多人感到耸然听闻,或者是无趣之谈。我相信也是这样。然而大家应当清楚,战争并非是以我们的意志所转移的。一个国家的命运和一个国家的人民的命运,其实也可能会在瞬间出现完全违背人们意志的结局。今天难道就不是这样了吗?

统治了几十年伊拉克的萨达姆,我们在电视上几乎天天可以看到这个国家的人民惨遭屠杀和恐怖威胁。萨达姆固然有其可憎之处,难道打倒他的今天,伊拉克就是好的国家了?

利比亚的卡扎菲是“第二个萨达姆”。今天的利比亚基本上与乱哄哄的伊拉克一样。人民遭受着随时被屠杀的命运。

这是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为代表的势力在作怪,他们认为这些政权与他们的价值观不相符,萨达姆和卡扎菲不听美国人的指挥棒指使,那么就落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结果。

中国不是伊拉克,不是利比亚。但中国是社会主义,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又与世界经济第一大、第三大国家平起平坐且有可能在日后替代美国成为头号经济体。加之,我们有十三亿人口,巨大的体量,无法让他人一口吞下,于是“中国威胁论”等等论调这些年频繁出现,周边的大小国家都在围着我们起哄、甚至是拼着命死咬。从东方的我们,向太平洋西岸展望,我们看到的是世界经济“第三大体”的日本和“第一大体”的美国,他们似乎不会改变与我们为敌的长久较手,无论如何掩饰,无论如何高调,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竞争也好、斗争也好,都将越来越激烈,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的本质是谋求利益,谋求别人不可挑战的霸权权益,一旦当他们的利益受到挑战和削弱时,他们的本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和善与友好地同我们相处,千方百计找我们的茬,有事没事地找我们的麻烦,将成常态,并且似乎可以预料早晚还将引爆战争火药桶……我们确实真心期待和主张和平,我们甚至竭力主张和创新地提出与他们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以邻为善,和平共处,但他们并不这么想。他们的利益至上和制度本质,决定了他们与我们崛起的对立和斗争……以为仗着经济利益的相互依赖便可掩饰越来越严重的冲突与心理分化,他们可能放弃扼杀甚至毁灭我们的企图,那太天真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冲突和战争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否则国家还要它干吗?各国的军队还有必要存在?干吗都在忙着更新武器?以及留着联合国干吗用?我们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提醒我们的就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样的危险时刻,每天都有,每个人都可能遇上,南京大屠杀的事也可能还会重演……到那个时刻,我们该怎么办?

想一想南京大屠杀的悲剧,我们就知道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准备些什么。

中国今天如此强盛。我们为防止新的“南京大屠杀”准备了什么?

中国今天强盛了,未必就能代表永远的强盛,我们又为防止新的“南京大屠杀”准备了什么?

笔者以全景式地用记实体形式文字,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和现场再次展示给国人,目的就是上面的这几句话。

对于世界,我也有一句话: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制度和价值观可以不同,但我们都爱好和平,期待幸福,有爱心,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永远和平相处,仁爱以待,各自绽放各自国家和民族的鲜艳一面,让我们的地球不再流血、不再战争呢!此话尤其要告知我尊敬的美国和日本。

讲完第十句话后,似乎还有一段话必须提醒我们的国人,那就是,任何时候不要因为某些“需要”时而将“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免提”。

其实,就像和平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一样,战争总是伴着人类发展而变得越来越近。谁也无法改变这一规律。正是因为总是有新的更大的战争在等待和威胁着我们,所以我们才会特别在意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比如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然而,旧的创伤毕竟它存在,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制造战争和造成他人创伤的国家,毫无疑问更应当遏止霸心、抑压欲望,承认错误,重塑仁慈,屏抛恶劣。而对饱受战争之苦和身带旧伤的国家及其他的人民来说,更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能今天因为时局和形势“需要”就掀开衣衫,将旧的创伤展示,并痛哭流涕、愤怒慷慨一番,一旦歌舞升平、你好我好时,又将昔日流血流泪的往事抛之脑后,或者一次次搬出种种“需要”而忘却不该忘却的历史与教训。不能悔改自省的国家终将葬送自己人民的幸福及国家的前途。同样,反复无常、容易忘事的国家,也不能带给自己永久的和平与人民的幸福。

假如追求和平是我们永远的追求,那么牢记历史教训、防止悲剧重演,必定也是我们不能动摇的信仰。

希望我和我的子孙不再重写“南京大屠杀”,而将它当作一首凄苍与激振清醒的老歌世代传唱下去……

在完成《南京大屠杀全纪实》一书当晚,我写下了一首诗,以表我内心的一份寄托和希冀。现摘连几句:

活着的

为了死去的

公祭

那个黑暗而

野蛮、卑鄙的

屠城记忆——

…………

公祭去吧,我的同胞兄弟

当南京城的哀鸣号起时

我们不应再对

和平的信仰断断续续

保持警惕,保持清醒

创造繁荣,练就本领

方可让美好的生活

长久与温馨

方可让古国的土地

不再沾染鲜血

来,我们一起摘朵白花

去献给那些沉默的亡灵

向他们轻轻说一声:安息

安息,安息吧!

(作者系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猜你喜欢
南京大屠杀日军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国家公祭
《黄金时代》日本版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在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拯救生命的“华小姐”
神头岭巧歼日军
日军的“败退”与“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