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普惠的文化民生助推少数民族地区非遗项目普及推广

2015-11-17 01:27冯哲董新国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群众服务

冯哲+董新国

乌兰浩特市提出“文化兴市”战略以来,借助实施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契机,积极探索保护利用优秀文化遗产服务百姓、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的新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缘起: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服务当地群众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乌兰浩特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瓶颈制约,这已不是单纯加大投入就能有效解决的,需要立足实际,构建新的服务抓手,积极盘活深受百姓喜爱的文化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此,乌兰浩特市选择了充分挖掘自身蕴藏丰富且群众认同感强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乌兰浩特地处内蒙古东部,是清代东北三省移民重要迁徙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移民交流的文化融合,形成了多元包容、特色鲜明的地方传统文化。其中,成吉思汗庙祭祀、奥日雅玛拉刺绣、燕青拳、葛根庙叙事民歌、嘴和、拉场戏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期以来,不同类型的文化在这里交汇,传统文化积淀十分丰富,其中尤以拉场戏为代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高度的地方文化认同感。

2014年,乌兰浩特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以拉场戏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乌兰浩特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根据这个思路,乌兰浩特市制定了普及推广拉场戏的“987654321工程”规划,从而形成了“文化兴市”的乌兰浩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举措,走出了一条依托本地文化品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文化馆、文化站为龙头,积极扶持拉场戏民间班社和业余文艺团队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从而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2014年10月,乌兰浩特市“少数民族地区非遗项目普及推广机制建设”认真按照文化部要求的工作流程,对照示范项目的各项指标,实地考察,审阅实证资料,及时查漏补缺,积极协调各方,全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应“规划”,按照完成任务量不少于60%的要求,通过了自治区文化厅组织的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期督查工作。

富有乌兰浩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文化兴市”战略为引领,将拉场戏传承保护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带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规范建设,带动公共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文艺创作保障机制、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和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进而实现乌兰浩特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推进:多方护航,“文化兴市”顺利实施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在2014年10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期督查工作会上,兴安盟委委员、乌兰浩特市委书记马焕龙表示:“各级各部门要加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为把创建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乌兰浩特市从创建领导班子组建到相关制度出台,环环相扣,扎实推进相关工作,畅通创建之路,确保创建成效,让群众切实享受实惠。在健全领导机制方面,乌兰浩特市成立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成帮任组长,副市长梁彦君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乌兰浩特市文化体育局,由局长高喜武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指导示范项目,各单位责任分解、履行职能、分工负责、具体落实,切实承担起示范项目创建的各项任务。各镇、街道建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统筹推进当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并定期将创建工作进展情况上报市创建办。此外,实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制度和重大事项会商协商制度,专题研究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及具体措施。

在制度保障方面,乌兰浩特市委、政府先后颁布了《乌兰浩特市普及推广拉场戏“987654321工程”建设规划》,明确了保护与传承、宣传与普及、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七大工程任务,并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镇、街财政分担的保障基金、国家专项资金150万元。2014年,乌兰浩特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乌兰浩特市“少数民族地区非遗项目普及推广机制建设”绩效考核标准》《示范项目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示范项目扶持与奖励办法》等文件,从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政策上的有力保障。

在完善公共文化经费保障方面,乌兰浩特市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市财政每年预算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全市重点公共文化系列工程、购买重要公共文化产品、购置公共文化服务设备、开展重要公共文化活动必需和特殊人才培养的资金。

在文化人才队伍保障方面,乌兰浩特市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启动实施艺术特殊人才培训计划,每年选派文艺创作、编导、表演等骨干人才到区内外艺术院校、艺术团体深造。定期举办基层文化馆(站)业务骨干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积极培育和发展有文艺特长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了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在公共文化建设评价方面,采取政府组织、专家参与的方式,定期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评估考核,把公共文化建设的绩效评价提升到制度层面,纳入到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中,每年对镇、街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排名并通报,对工作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理念:“文化民生”对接需求,普惠百姓

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片面追求GDP增长的情况下,文化特别是公共文化长期处于经济发展的附属地位,失去了公共文化的民生含量,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对此,乌兰浩特市在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工作的过程中,以“文化民生”为理念,特别强调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

为此,乌兰浩特市明确提出“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五位一体的新乌兰浩特发展思路,要求文化发展要唱响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主旋律,凝集建设美丽富裕新乌兰浩特的正能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

市长朱成帮表示:“要把拉场戏艺术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保护之中。各镇、街的公园和城市广场规划建设中要预留‘百姓大舞台,为拉场戏等业余班社、团队日常活动提供保障。要注重创新,培育特色亮点。要改变以往单向输送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向‘供需对接、增量提质转变,建立文化服务配送菜单式机制。”

为适应群众文化生活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乌兰浩特市文化主管部门认真研究群众文化需求的品种、内容、方法和方式,实现供需对接、增量提质。在实际工作中,秉持均等化原则,主动将公共文化重点向农村倾斜,向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倾斜。同时,推动市、镇、街公共文化机构“送文化下乡”的常态化,并建立文化服务配送单式机制,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科学化、高效化和便民化。

如今,乌兰浩特市正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载体,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手段,努力打造文化民生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进一步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实现乌兰浩特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以普惠的文化民生助推乌兰浩特市“五位一体”建设。

成绩:“群文兴”激活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乌兰浩特市编辑出版了《拉场戏稿选》一书,收入传统、移植、改编、学演创作的剧目近90个;编辑出版了《拉场戏音乐集成》一书,共收入曲牌、小曲小调、唱腔音乐150首;我市登记在册的自治区、盟市级拉场戏传承人有6人,原市民间艺术团退役演员、演奏员有14人,社会阶层拉场戏演艺人员约有50人;乌兰浩特地区拉场戏演出班社有5支,拟发展街道民营小剧团1至2个;在市政广场和五一广场划定了一定区域作为“百姓大舞台”;政府给予市内各支拉场戏演出班社团队完成送戏下基层活动年均30天的物质奖励;文化馆及有条件的文化站举办拉场戏培训班年均20天的可享受免费开放补助资金;对完成拉场戏公益演出年均100场的场所、班社、团队给予补助资金。

事实上,这仅仅是普及推广拉场戏“987654321工程”规划、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一个侧面,在多样化的拉场戏新平台上,学唱研究拉场戏的人群大幅增加,古老的拉场戏也借此展现着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时代力量。

与此同时,乌兰浩特市在实施“文化兴市”战略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过程中,逐步适应文化市场和群众文化需求,确定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并与拉场戏院团结对授艺,有效解决了拉场戏传帮带和创作不足问题,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得到根本改善。此外,在深耕传统、服务当下的过程中,除拉场戏外,乌兰浩特市深挖适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但非遗保护成效显著,而且逐步建立起了群众文化活动的长效机制。

如今,以拉场戏振兴为契机和模式,乌兰浩特市积极推动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不断为乌兰浩特市公共文化建设注入活力,一批兴安盟级非遗项目在“保护+转化”的过程中输送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公共演出体育新产品,切实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乌兰浩特市每年都举办为期3个月的“红城艺术节”大型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民间文艺社团、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参与、参演、参赛的积极性,形成了自下而上、城乡互动、好戏连台的群众文化活动景象。此外,各镇、街和市直有关单位围绕优秀地方文化产品转化,着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如“葛根庙叙事民歌大赛”“激情广场大家唱”“戏剧大舞台”“拉场戏演出周”等已形成品牌效应,持续壮大发展的后劲喜人。

今后,乌兰浩特市将继续整合全市文化资源,探索适合新时期拉场戏等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发展的新路子,进一步推动我市文化建设良性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群众服务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