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斐 万志文
摘要:赣南自古就是连接闽越边境的重要交通枢纽,“南抚百越、北望中州”,是客家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客家人热情、喜群居,聚居在一起的客家人爱唱山歌,并把它称之为“打”山歌,他們在田间地头热情放歌,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尤其以一句“哎呀勒-”唱遍大江南北的“山歌之乡”兴国,至今每年都还传承着打山歌擂台的传统。
关键词:客家山歌 演唱特点 艺术特征
一、赣南客家山歌起源
赣南客家山歌,它是地域变迁流徙的发展,是中原移民与本土及周边文化交融的产物。它是在客家人民劳动中产生的。如在山上劳作伐木,又或者放排挑担时,亦或是为寻找伴侣,驱赶盗匪猛兽;再者是消除疲惫打趣玩耍,或诉衷肠,或排愤恨,或表达爱慕之心等等,皆由演唱山歌的方式来表述。它是客家人劳动生活的亲密伴侣。“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形象表述了客家人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客家淳朴民风的真实写照。“自古山歌唱风流、山歌唔唱唔风流”讲的便是客家山歌当中以情歌数量居多的特色。诸如男女相识相知过程中的爱慕追求、初恋热恋、送别相思等等,都运用山歌来表达。如:“高岭埂上打呼咒,细妹屋家吃晏昼;细妹听到呼咒响,筷子一扔碗一丢。”表现了细妹听到情郎哥唱山歌的哟嗬声,就再也无心吃饭的天真活泼形象。又如“入山看到滕缠树;出山看到树缠藤;树死滕生缠到死,滕死树生死也缠。”表达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山歌,不仅仅只流传在赣南本地,其在粤东、闽西以及广西和台湾等地都有着广泛的传唱。
二、赣南客家山歌艺术特征
(一)在曲式结构上,赣南客家山歌多采用中国各代的五声调式。其中用的最多的便属徽调式,其次是羽调式与宫调式。由la、do、re三个主音构成,下属功能色彩浓厚。如兴国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中,多由la、do、re和la、do、re、mi组成基本音例,形成了一首经典的变拍子加歌头的五句式客家山歌,这也是赣南客家山歌节拍上的特色。其曲式结构大部分为七言四句体,通俗明了、方便好记。其节奏多为混合拍子,自由多样,这与山歌演唱的随意性密不可分。经常使用如3/4、6/8、5/8三种拍子混合交替而成,增强了曲子的灵活多变与随性自由。
(二)在音律艺术上,由于赣南地处山区的地貌特点,在深山密林或田野山间里常常会听到有人打山歌,音调一般高亢悠扬且绵长,是为了传得远听得清的效果。在第一句中出现的往往是全曲的最高音,随后逐步下行至主音结束,是为取得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在修辞手法上,运用了与诗歌异曲同工的“赋、比、兴”手法,借由对偶双关与排比歇后、反复重叠及顶真等一系列修辞手法都被运用到山歌中来。假嗓、本嗓和细嗓是山歌唱法的三种分类。假嗓,现大多指真假音结合的演唱,常见于高腔山歌,抒情性较强,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是山野田间最常见的演唱方法;本嗓,顾名思义大本嗓,是最为常见形型,它润腔复杂多变,擅长即兴编词对歌,在发声上完全基于自然生理条件,有一定的局限性;细嗓,常见于女性独自吟唱,音响效果细腻,音调幽静音量小且婉转动人,多用于室内演唱,运用得不是很多。假嗓与本嗓在歌头与结尾处常常用劳动号子“嗬——喂”。二句体与四句体是其常见的句法结构。第一种采用上下句之间不断重复而成,一字一音,重在表现歌词内容;第二种则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而来,一般歌首有一长拖腔。
(三)在赣南客家山歌中,“过山溜"可谓是“兴国山歌”里最具地方风格特点的固有形式了。兴国山歌一直有其固定的歌头格式:一句独具特色的“哎呀嘞——哎”,音调高亢悠扬荡气回肠,旨在引人注目、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数板性音调在中间字多腔少,叙事性强,之后又通过“心肝格”或“心肝哥(妹)”(苏区时期改为“同志哥”)的固定音调,来预示整首山歌的结束。如:“哎呀嘞哎!打只山歌过横排,横排路上石崖崖;行了几多石子路,心肝格,着烂几多禾草鞋。”这一独具特色的“过山溜”产生于龙南县扬村乡。旧时这里高山林立、时常有野兽出没且少有人烟,顾人们过山路时便唱起声音激越高亢、可翻山过岭的过山溜,一来可以邀来同伴,二来可以吓退野兽,所以多用假嗓高腔或真假嗓结合演唱,技巧颇高。加上旋律与语言语调的致性,致使不会说赣南方言的人很难学会唱这种山歌。
(四)在演唱上,赣南客家山歌使用客家方言演唱,这就要求其演唱腔调与方言相一致,掌握住细微变化。其口咽腔的喷弹力较大、着力点靠前,咬字棱角分明、横竖相当、转换较慢、个性较强,影响效果脆亮坚实,形成了脆、直、甜、润、水的音色特点,其音调根据方言的语气语式变化而形成一种特有的声腔艺术,这就要求发声位置的集中于准确性。有些乐句较长要一口气唱完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演唱时要调节好呼吸状态,充分利用腹肌与横膈肌的控制力量,均匀平稳的一句一口气的完整演绎,切忌在乐句中间偷换气,否则将破坏音乐的完整性与连贯性。此外,山歌的起音也很重要。比如在《苏区干部好作风》这首歌曲中,第一句“哎呀嘞哎”的音调就是全曲的最高音,如果起音没起好将直接影响全曲的发挥。这就要求演唱者声门积极闭拢,同时软腭与小舌头抬起贴紧咽壁,向下叹着唱,使气流转变为声波,在高位置的头腔得到共鸣,唱出有弹性有张力、集中明亮的声音。
三、结语
赣南客家山歌因语言、地域环境、风俗特点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其音调悠扬、声音绵长、唱腔独特、旋律优美,是客家文化中的珍宝。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家山歌一直以来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可人们对客家山歌的陌生程度却越来越深。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应该得到有效的促进与发展,对于这种生态文化保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让传统文化价值得到应有的体现,并使之传承下去。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西省艺术规划2014年度一般项目《弘扬苏区音乐文化之对赣南客家山歌演唱特点与音乐风格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G2014217。
参考文献:
[1]张丽珍.浅谈客家山歌音乐特征及其歌唱教学[J].嘉应学院学报,2008,(04).
[2]万陆.客家学概论[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1]李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万志文: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