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等
摘 要: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全面改革深化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的各个领域的改革都如火如荼额进行着,其中关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问题国家也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并逐渐对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解决。本文主要就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内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就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保障问题的成因以及优化策略加以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权;问题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的人口逐渐向城市进行迁移,在这一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其中的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问题就表现的比较突出,所以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的理论研究,就能有效推动问题解决的进程,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内涵及现状分析
1.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内涵分析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内容包含的比较广泛,其中有教育资格权以及受教育学习权和公平评价权等方面。农民工子女享有平等受教育权,主要就是在平等的入学资格权方面要能保证,具体而言就是在达到了规定年龄之后,民族和种族等方面没有特殊的限制,并且在考试资格权以及平等的评价资格权等方面都有着具备[1]。然后农民工子女在平等的受教育学习权方面主要是在平等的教育条件以及入学升学机会等层面都有着具备。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保障有着理论性依据,主要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受教育权的基础价值,还有是教育平等,也就是受教育权的应然分析。
2.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现状分析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发展还有着诸多不完善之处,首先在受教育的机会层面主要就是人口流动比较频繁化,在义务教育上二元化的特征就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从教育机会层面来看主要是在入学机会升学机會方面还仍然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
再者就是受教育的条件相对比较差,体现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不是很充足,在这一方面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造成农民工子女同城待遇的问题出现。还有是教育教学的设施相对比较匮乏,一些农民工学校在软硬件的设施等方面由于没有获得合法的办学手续,为能够将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就会采用比较节约的方式进行办学,这样就造成了软硬件的设施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另外在受教育的质量层面还有待加强。
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问题成因及优化策略探究
1.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问题成因分析
对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问题成因方面是多层次的,首先由于户籍制度的因素就使得和人口流动的需求没有得到有效适应和协调,这样也就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权方面存在着不平等问题,这对农民工子女造成最大的影响就是受义务教育方式是通过户口性质作为基础的。由于户籍制度农民工子女虽能够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但想进入到办学质量比较高的城市公办学校就读就有着很大的困难[2]。
另外就是义务教育体制的影响因素和农民工弱势群体地位的影响因素,农民工的收入相对来说比较低,并比较缺乏社会参与机制,这样就造成制约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有就是受到传统文化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等。
2.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要从多方面考虑,首先在政府的职能方面进行有效强化,并要能切实的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就要在教育财政资源的投入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大,保证教育经费增长的同时,还要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加强解决,并积极倡导社会教育资源的投入。然后在教育监管层面进行强化,并要将相关的教育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第二,对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结合实际进一步的完善,对义务教育法的可操作性要能加强,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可行性要能得到有效保证,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平等实现。然后要能制定专门的流动儿童和少年的教育法。在相关的管理体制层面进行积极的改革,打破现行的户籍制度壁垒促进城乡共同发展[3]。
第三,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管理层面要能得到进一步加强,明确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合法性,并要积极制定合理化的办学标准。要能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绩效评估得到有效完善,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在公办学校容纳力相对有限的阶段,要能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作用充分发挥,在管理上得到加强,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将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得到保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处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阶段,对于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要能从多方面进行加强完善,充分重视农民工子女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逐渐的促进城乡的教育发展。此次主要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现状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了简述分析,希望对实际的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保护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振华,刘义程.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双重困境与出路[J].教育探索.2014(03)
[2]韦克难.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困境的原因及其对策探讨[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3(01)
[3]陈成文,廖文.从制度困境看农民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14(01)
作者简介:
赵宇(1994~),男,北京市人,工作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职务:学生,研究方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