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人格特质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研究——以完美主义和优柔寡断人格为例

2015-11-17 02:44:26杨雪艳
职教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完美主义人格特质高职生

□杨雪艳 吴 真

高职生人格特质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研究——以完美主义和优柔寡断人格为例

□杨雪艳吴真

文章探讨了完美主义、优柔寡断人格在不同职业决策情境中对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根据Frost优柔寡断量表(FSIS)和完美主义问卷(MPSF)分数的高低在326名大学生中选取80名学生为实验被试对象。通过C语言编程、信息板技术、呈现其职业决策情景。研究发现完美主义、优柔寡断人格影响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建议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

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完美主义;优柔寡断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决策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既有社会、经济等外部原因,也有个人自身能力、动机、情感、人格因素等内部原因。本研究从高职生自身的人格因素出发,探讨完美主义、优柔寡断(indecisiveness,国内有研究者翻译为犹豫不决或优柔寡断,本文译为优柔寡断)人格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

完美主义是一种追求高标准的人格特质。Emmett和Minor(1993)[1]研究发现有才能的青少年,他们的职业决定受到完美主义的不利影响。余淑君(2008)[2]研究显示,大学生职业未决水平与完美主义总分及其四个维度:担心错误、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为疑虑之间都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条理性呈显著的负相关。适应良好完美主义负向预测职业未决,适应不良完美主义正向预测职业未决。Leong和 Chervinko(1996)[3]发现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负向预测职业未决,社会取向的完美主义正向预测职业未决。Slaney,Ashby和Trippi(1995)[4]发现完美主义者的高标准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关。Ganske,Kathryn和Ashby(2007)[5]研究显示,近乎完美主义量表中的标准维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差别维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适应性完美主义者比不适应性完美主义者和非完美主义者的自我决策效能感要高。

在生涯决策心理研究中,优柔寡断、决策困难等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题。优柔寡断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决策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优柔寡断是跨决策情境的人格特质,是阻止个体做出有效、重要决定的主要障碍之一,优柔寡断的个体由于心理问题 (Hartman&Fuqua,1983)[6]或人格问题(Greenhaus&Callahan,1992)[7]而没有能力做出职业决策。当我们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优柔寡断人格特质会产生一些我们难以克服的障碍,尽管我们可以接收到足够的信息,但是具有优柔寡断人格特质的个体很难自信地选择他们的道路。这些优柔寡断的个体及其独特的人格特质成为目前研究的关注点。Cooper(1984)[8]等人发现优柔寡断人格是职业决策困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对职业决策任务的危险因素(Germeijs,2006)[9]。优柔寡断个体显示出较低的职业决策水平(Kushwaha&Hasan,2005)[10],Saka和Gati(2007)[11]通过EPCD量表对747名大学生的研究显示,职业决策困难与优柔寡断人格中度相关。有研究显示,在职业决策方面,男、女学生有着相似水平的优柔寡断(Wasylow,Mellot&Martin,2006)[12]。邓婕(2012)[13]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优柔寡断与职业决策困难呈显著正相关。Santosa(2014)[14]等人对高三年级的学生研究显示,优柔寡断与职业决策呈显著负相关,低职业决策、高优柔寡断组特别是典型的优柔寡断个体,这些学生表现出低水平的自尊和高水平的焦虑。Li(2014)[15]等人研究显示,对于重要的决策,中国香港人和加拿大人在优柔寡断特质方面没有文化差异,但是对于非重要决策,中国香港人比加拿大人表现出高水平的优柔寡断。

从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完美主义、优柔寡断人格对于职业决策的影响,那么在中国文化下,完美主义、优柔寡断人格对于高职生又有怎样的影响呢?本研究探讨完美主义、优柔寡断人格在不同职业决策情境中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帮助高职生更深刻地认识自我、剖析自我,尽可能减少职业决策过程中的困难。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完美主义量表的得分,高分端的27%为完美主义组,低分端的27%为非完美主义组,在150名高职生中选取被试。最终在参加问卷调查、留有联系方式并且能够来参加实验的学生中选取了36名被试,其中完美主义组高职生18名,非完美主义组高职生18名。对两组被试进行t检验,所得结果t=15.126,df=34,p<0.001,两组被试在完美主义得分上差异显著。平均年龄22±1.1岁,身体健康,均为右利手。

根据优柔寡断量表的得分在176名高职生中选取了44名被试,选取方法同上。其中高优柔寡断水平组22人,低优柔寡断水平组22人,对两组被试进行t检验,所得结果t=14.78,df=42,p<0.001,两组被试在优柔寡断得分上差异显著。平均年龄22±0.9岁,身体健康,均为右利手。

(二)实验材料

研究人员采用北京大学訾非2006年修订的中文版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 (MPSF)[16],邓婕(2012)修订的优柔寡断量表(Frost and Shows'Indecisiveness Scale,简称 FSIS量表)[17]和由具有九个属性的职业构成的信息板。

(三)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择业条件重要性3(高、中、低)×择业条件满足度2(高、低)×完美主义2(高、低)/优柔寡断2(高、低)混合实验设计,择业条件重要性和择业条件满足度是被试内因素,完美主义、优柔寡断是被试间因素。因变量为职业决策困难程度。研究借鉴信息板技术、采用C语言编程,呈现职业决策情景。实验数据的收集借鉴了杨治良在“局中人和局外人的决策差异研究”[18]中采用的行为差别法(behavioral differential),其结果选项如图1所示。

图1 连续体标尺

在具体的决策环境中要求被试在图1的连续标尺选择一个百分数,表示个体选择从事某一职业的可能性是多大。在对某一职业进行抉择时,个体选择从事这份职业(在连续标尺上选择的数字为100%)或不选择从事(在连续标尺上选择的数字为0),都表明个体做出了明确的职业选择,反而是徘徊于连续体标尺中央部分的个体犹豫不定,产生职业决策困难。为了进行方差分析统计,对因变量的收集通过把一个选择行为转化为一个连续数据。因变量的转化方法(假定被试在连续体标尺上标定的数字为n%)

职业决策困难值=∣50%-n%∣×10

这样便能得到连续性数据,职业决策困难得分由0到5,得分越靠近0的个体,在职业决策时越容易发生困难。

(四)实验程序

实验采用个别施测方式在安静的办公室进行。本研究均在神舟天运Q404笔记本上进行,屏幕分辨率1280×768,通过鼠标操作。实验开始之前,主试向被试讲解实验的要求和操作方法,待全部被试都没有疑问后开始实验。

点击桌面文件“实验.exe”,进入实验界面,并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程序包括四个窗口:欢迎界面。要求被试输入自己的姓名、年级、性别和专业;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排序。被试根据自己对职业的要求,对提供的九个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按照其重要性进行排序;实验框架呈现以及判断选择。呈现设计的实验框架即高、中、低不同重要性,高、低不同满足程度的因素,按照排列组合随机出现,让被试选择从事某一份职业的可能性 (选择项为11点标尺),被试需要完成6×2次决策任务。

三、研究结果

(一)高职生完美主义人格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

根据时间记录,剔除2个被试的无效实验数据,最终获得34个被试的有效实验数据。高、低不同完美主义水平高职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得分情况见表1。研究发现组内变量择业条件重要性主效应显著,F(2,31)=12.122,p<0.01;择业条件满足度主效应显著,F(1,32)=43.687,p<0.01;组间变量完美主义主效应显著,F(1,32)=30.058,p<0.01;完美主义人格与择业条件重要性、择业条件满足度的交互作用显著,F (2,31)=4.956,p<0.01,方差分析结果具体见表2。

表1 完美主义和非完美主义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得分情况(M±SD)

表2 高职生完美主义与职业决策困难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完美主义个体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职业决策困难,同前人研究结论一致,即完美主义人格对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有显著性影响。

(二)高职生优柔寡断人格特质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

根据时间记录,最终取得有效实验数据42个。高、低不同优柔寡断水平高职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得分情况见表3,研究发现组内变量择业条件重要性主效应显著,F(2,39)=23.774,p<0.001;择业条件满足度主效应显著,F(1,40)=71.349,p<0.001;组间变量优柔寡断人格主效应显著,F(1,40)=7.004,p<0.05,具体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表3 高、低不同优柔寡断水平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M±SD)

表4 高职生优柔寡断人格与职业决策困难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证明,在不同职业决策情境中,优柔寡断人格都会对个体的职业决策困难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即优柔寡断人格对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有显著性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1959年,霍兰德提出了以人格类型学说为基础的职业指导理论,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背景因素决定了他的职业选择方向,职业选择是个体人格的一种表现方式[19]。职业指导师认为,由于情感和人格造成的职业决策困难是大学生要面对的主要困难,这些困难要比由于信息短缺而造成的困难更严重,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针对某些人格造成的职业决策困难进行干预,以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

(一)针对完美主义人格造成的职业决策困难进行干预研究

追求完美是人类成长的动力,追求成功的需求本身是健康的,但若变成一种强迫性的驱力,就形成了神经性需求。完美主义者对自己有吹毛求疵、高标准的倾向。完美主义的个体在进行职业决策时,他们确立不现实的高标准,职业决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权衡各种利弊,寻求平衡点的过程,没有完美的抉择,只有适合自己的抉择。完美主义者在进行职业决策时,想要做出一个完美的职业决策,并且让他身边的重要他人感到满意,在这种情境中会感到加倍的焦虑和对失败的恐惧。追求完美有正、负面的影响效果,关键在于是否能适可而止并接纳自己,过度的奉行完美主义将丧失自我,造成身心上的伤害。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过程中,经常处于多重趋避冲突中难以抉择,完美主义的个体则更有可能发生职业决策困难。

对完美主义人格造成的职业决策困难进行干预,我们可以从完美主义人格特质形成的原因着手,可以直接对完美主义造成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想法进行干预,也可以从完美主义的担心错误、行为疑虑等消极因子着手进行干预。对于完美主义者的成就表现,我们可以应用更有效、更实际的增强自我效能感的方式,减少完美主义产生的消极作用,找出它和一些消极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有研究显示,完美主义与焦虑、抑郁、应激、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呈显著正相关。着重对这些消极变量进行干预,如干预完美主义与抑郁的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等调节变量。加上咨询师的关怀、关心,使完美主义者能够发觉真实的自我价值,将会起到良好的咨询效果。

目前,对于完美主义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其不适应方面,而忽视了其适应性的一面。Frost在多维完美主义问卷中将完美主义分为五个维度,其中担心错误、行为疑虑、父母期望是完美主义的消极维度即适应不良完美主义,而个人标准和条理维度是积极维度即适应性完美主义。适应性完美主义与有效应对和积极影响有关,我们可以考虑增强完美主义产生的积极作用,余淑君(2008)研究显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适应良好完美主义和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职业未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可以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减少个体的职业决策困难。进一步研究完美主义同职业探索、职业成熟度、职业期望、职业倦怠等变量的直接或间接关系,促进个体做出有效的职业决策。

(二)针对优柔寡断人格造成的职业决策困难进行干预研究

优柔寡断水平高的个体,在面对同样的情景时会更容易表现出犹豫不决,增大了职业决策的困难。有研究显示优柔寡断者不顾因时间而失去选择的风险,力图找到自己认为完美的选择,并且不能或不愿意在没有完美选择的时候退而求其次(Patalano&Wengrovitz,2007)[20],本研究因条件限制没有对时间这一变量进行控制,在后续研究中将加以改进。Guay(2003)[21]等人认为优柔寡断得以发展是由于自我决定发展的过程中缺少内部支持,例如自主性和能力,以及相关的职业决策功能。在适应职业探索的过程中,父母给予合适的指导和支持,有助于减少个体的优柔寡断。夏碧凤(2010)[22]对大学生的研究显示,绝大多数优柔寡断者持维度间转移策略,是一种稳定的特质,不随任务难度、时间限制、决策重要性而改变。根据临床的观察,优柔寡断者的特点是不能做出决策,甚至在经过长时间一系列的咨询干预之后仍然如此(Santos,2001)[23]。但是对立的观点也存在,Skoritkov(2006)[24]认为优柔寡断不是个问题,是职业发展必不可缺少的过程,它会发展适应并且与积极的结果相联系。进一步来说,优柔寡断被认为是职业探索发展过程中正常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积极地关注青少年职业道路发展过程中优柔寡断人格的产生及其影响结果,有必要进行纵向研究,在动态情境下进一步了解优柔寡断人格是否会随着时间或经历而产生变化。有研究显示,优柔寡断人格同很多负性认知领域有联系,担心、低自尊、分心、易怒、行为拖沓、神经质、偏执、强迫甚至是报复。我们还可以考虑找出优柔寡断人格与一些消极结果变量之间起调节或中介作用的因素,并着重对这个中介因素进行干预。

目前,国外也有研究者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优柔寡断人格特质对于个体决策的影响。在东亚文化中,辩证主义这一文化概念可能导致个体的优柔寡断,虽然目前没有研究直接证明辩证主义和优柔寡断人格特质的关系,但是有研究间接证明优柔寡断可能和辩证主义相关。有研究发现辩证主义和矛盾心理有关,矛盾心理可以到转移决策过程中,从而使具有辩证思维的个体做决策时更加困难,表现得更加优柔寡断[25]。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分属两种文化类型,即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体主义文化。文化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这是无法否认的。集体主义文化培育出集体中心的人格倾向,个体主义文化培育出个体中心的人格倾向。这两种人格倾向具有不同的自我概念,并进而对认知、学习、情绪和动机等产生影响[26]。高职生群体也隶属于东亚文化这一大的族群,相对于西方国家的高职生群体,我们更应关注国内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具有优柔寡断人格的高职生群体加以有效的干预和引导,从而减少其职业决策困难。

影响高职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只分别考察了完美主义和犹豫人格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并没有涉及这些人格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探讨其他人格特质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以及人格与职业决策困难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高职生自身也应该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保持乐观的就业心态等,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进行自我探索。高职生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也应给予援助,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职业援助体系,帮助高职生减少职业决策困难。

[1]Emmett JD,&Minor GW.Career decision-making factors in gifted young adults[J].The Career DevelopmentQuarterly,1993(41):350-366.

[2]余淑君.大学生完美主义、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未决的相关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3][17]Leong,F.T.,&Chervinko,S.Construct validity of career indecision:Negative personality traits as predictors of career indecision[J].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1996(4):315-329.

[4]Slaney,R.B.,Ashby,J.S.,&Trippi,J.Perfectionism:Itsmeasurement and career relevance[J].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1995(3):279-297.

[5]Ganske,K.H.,&Ashby,J.S.Perfectionism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J].Journal of Employment Counseling,2007(44):17-28.

[6]Hartman,B.W.,Fuqua,D.R.Career indecision from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A reply to Grites[J].The SchoolCounselor,1983(30):340-346.

[7]Greenhaus,J.,&Callahan,G.Employee career indecision[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92 (41):251-258.

[8]Cooper,S.E.,Fuqua,D.R.,&Hartman,B.W. The relationship of trait indecisiveness to vocational uncertainty,career indecision,and interpersonal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1984(25):353-356.

[9]Germeijs,V.,Verschueren,K.,&Soenens,B.Indecisiveness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career decision-making process: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and the mediational role of anxiety[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6(53):397-410.

[10]Kushwaha,A.K.S.,&Hasan,B.Career Decision Making as a Function of Personality Dimension and Gender[J].Journal of the Indian Academy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5(31):77-82.

[11]Saka N,Gati I.Emotional and personality-related aspects of persistent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7 (71):340-358.

[12]Wasylow,B.,Mellott,R.,&Martin,W.E.,Jr. The Impact of Vocational and Personality Factors on Career Development of First-Year College Students.VISTAS:Compelling Perspectives on Counseling,2006,219-222.RetrievedJune14,2006,[EB/OL].[2011-01-18].http://counselingoutfitters.com/vistas/vistas06/vistas06.49.pdf.

[13]邓婕.优柔寡断量表在长沙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14]Santos,P.J.Predictors of generalized indecision among Portugues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J].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2001(9):381-396.

[15]Li,L.M.W.,Masuda,T.,&Russell,M.J.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lay beliefs:Dialecticism and indecisiveness in European Canadians and Hong Kong Chinese[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4(68):6-12.

[16]訾非,周旭.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6):560-563.

[18]杨治良,李朝旭.局中人和局外人的决策差异研究[J].心理科学,2004(6):1282-1287.

[19]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职业兴趣测验的发展与研究[J].[EB/OL].[2008-01-18].http://www.pep. com.cn/xgjy/xlyj/zhuaiti/celiang/200801/t2008011 8_438927.htm.

[20]Patalano,A.L.,&Wengrovitz,S.M.Indecisiveness and response to risk in decidingwhen to decide[J].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2007(20):405-424.

[21]Guay F,Sene cal C,Gauthier L,&,Fernet C.Predicting Career Indecision: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3(2):165-177.

[22]夏碧凤.犹豫不决者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0.

[23]Santosa,P.J.,Ferreirab,J.A.,&Gon alvesc,C.M,.Indecisiveness and career indecision:A test of a theoreticalmodel[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14(85):106-114.

[24]SkorikovV.Continuityinadolescent career prepar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adjustment[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6(1):8-24.

[25]Hamamura,T.,Heine,S.J.,&Paulhus,D.L.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styles:The role of dialectical thinking[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8(44):932-942.

[26]叶浩生.文化模式及其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4(5):1032-1036.

责任编辑宋庆梅

杨雪艳(1983-),女,河北省承德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与职业指导;吴真(1968-),女,湖北武汉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心理学。

福建省教育厅两岸职业教育专项科研课题“‘校校企’闽台合作中制度激励与专业内涵建设”(编号:JA13587S),主持人:丰海。

G715

A

1001-7518(2015)05-0038-05

猜你喜欢
完美主义人格特质高职生
你是完美主义的领导吗?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现代企业(2022年5期)2022-05-31 23:28:22
完美是个坑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完美主义是完美,还是完蛋
海峡姐妹(2016年6期)2016-02-27 15:20:57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康复(2015年4期)2015-04-10 13:00:37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