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洁如鹤林则徐

2015-11-17 19:57王秀杰
海燕 2015年11期
关键词:林则徐

□王秀杰

高洁如鹤林则徐

□王秀杰

民族英雄林则徐留给人们的永远是一幅磊落高洁的形象:不论在禁烟成功的顺境,还是在远谪伊犁的逆境,他永远是正气满身,意志坚定,为富国强兵而无怨无悔。其韧性与定力来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来自其父林宾日给他的最初的人生滋养。林则徐能够成为民族英雄,与他良好的家教和丰厚的人文修养密切相关。

林宾日号旸谷,嘉庆侯官岁贡生,借邻居罗氏的房舍开设书塾,以微薄收入维系一家人的生活。宾日一生为人正直淡泊,治学谨严认真,对儿子的教育极为重视。林则徐四岁时便被他“怀之入塾”,开始接受儒家经典的启蒙。宾日对林则徐的教育,不只是增长学问,更重视品行修养。父亲引领儿子游览福州附近的爱国志士遗迹,了解志士事迹,儿时的林则徐便得到了经世致用之学及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熏陶。父之亲诲使林则徐很快便出类拔萃,八九岁就写出了“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他的学业一路顺畅进步惊人,14岁考上秀才,19岁考中举人,26岁会试中选赐进士,以翰林院庶吉士入京为宦。

林则徐实现了父母所期待的入仕愿望,但父亲对儿子的要求一点没有放松。1816年夏,林则徐被派往江西南昌任考官,屡次科考落第的林宾日得知后,特地写信提醒儿子甄选人才要慎重。他主持考务公正而严谨,此后多次任考官,每次都博得良好声誉。从走入官场的那一天开始,肩负着父辈希望的林则徐矢志做一个济世匡时正直清廉的官吏。他不假情面,行事果敢,但官场的腐败屡屡令他遭遇到打击。1820年初,河南南岸河堤决口,巡抚琦善办事不力使灾情蔓延。林则徐不惧其满洲贵族背景,直接向嘉庆帝弹奏之,因而导致琦善势力的排挤,年轻气盛的林则徐遂对官场产生了厌倦情绪,次年正值林宾日病重,便以照顾父亲为由辞官回乡。返回福州时林父病已愈。父母及亲朋好友都反对林则徐的做法,希望他加强心性修养,克制隐忍,为国家施展才华,后在两位主师的斡旋下,道光帝召见了他,破格复其职,之后连任杭嘉湖道、浙江盐运使、江苏布政使等职。

晚年林宾日读书怡情,饲鹤养性。儿子当上高官后,他仍淡然处之,亲撰一联挂于厅堂:“粗菜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为之。”上联言自己不慕荣华对生活的要求不高,下联对儿子的操守与前途却高度期待。当然,有优良家风垫底,父亲对儿子是充满信心的。这副联现仍悬挂在林则徐故居厅堂中。尊儒重道的父亲一直努力把自己的人生理念全部传承给儿子。事实上,林氏父子爱家爱国的高洁品行原本一脉相承,仅从他们对鹤的一致推崇上便可管窥到这优秀基因袭传的种种外在痕迹。

鹤最初是道家推崇的长寿之仙,后被文人作为比德之物,赋予了高洁不群、野逸恬淡等诸多美好品质,成为传统文化中典型的君子意象。像所有崇尚鹤意美德的仁人志士一样,林宾日爱鹤,以鹤自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儿子。由此成就了一则父子两代一以贯之地爱鹤崇鹤,与鹤比德陶冶品性之美谈。

晚年的林宾日随着人生履历的丰富,对鹤文化有了更为成熟的体味,1808年,在将乐县正学书院为主讲的宾日以极为恬淡的心境画了一幅十分静穆的《饲鹤图》。如今,在林则徐纪念馆展有一幅墨版阴刻的《饲鹤图》:庭院中,五只鹤俯仰于树下,以林父为首的林家十数口人散立其间,呈一幅人鹤共处的和谐画面;而在以林家故居福州左营司巷为基础兴建的纪念馆后院,亭台水榭边竖立着一组林宾日放鹤雕塑,即是今人对《饲鹤图》意境的复制。

而林则徐爱鹤的遗迹尚可找到。1820年7月,林则徐接任杭嘉湖道。在杭州西湖孤山北麓,有南宋始建的纪念北宋隐士林逋的放鹤亭及其墓地。林逋隐居孤山20年,不入城市,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誉。数百年前林姓先辈独步所至高洁品位令林则徐印象深刻。于政事余暇,他重修了林逋祠,还题写了“我忆家风负梅鹤,天教处土领湖山”柱联。又修葺了元人始建之梅亭,题柱联曰:“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赞林逋是洁身自好的真正隐士,他所植梅花使孤山“不孤”;这不只是为林逋隐居避世而抒情,更是对林逋高洁人品的赞颂。后联实为绝佳之作:14个字把隐士梅花,人文地理,情怀意境完美融合。

梅亭早已倾颓,放鹤亭得以几番修建,现有的建筑是1915年重建的。亭前平台宽阔,石阶相连;亭体重檐翘角,斗拱重叠。内外16根红柱排列有序,从数千年楹联中精心遴选出来数副刻写于亭柱之上。林则徐所撰14字联被选中,说明其造联水准之高。孤山的文化内涵因此丰富而深邃,每当春游时你可看到题着精致联语的放鹤亭在梅花的簇拥中格外巍峨峻美。徜徉在西湖的山水间,林则徐尽情地表达着他的爱鹤之意,购得二鹤驯养于墓前,并亲绘《孤山补梅图》请人题咏。还访求到林逋手札真迹一卷,陈延恩为之题跋云:“孤山处士书,世不多见。……今得归少穆(林则徐字)先生,……非可同日而语也。”此间,他曾偕友人陈嵩庆同游孤山并唱酬,林则徐和诗曰:“我从尘海感升沉,何日林泉遂此心,墓表大书前处士,家风遥愧古长林。湖山管领谁无负,梅鹤因缘已渐深,便拟携锄种明月,结庐堤上伴灵襟。”表达了自己日益渐深的“梅鹤因缘”及对林逋孤高情怀的追慕之情。

林则徐的文学功底很深,早年在京时即加入了文人雅集的宣南诗社。在与同僚好友的唱和中,他常常将鹤之意象及其典故引入诗词,描摹鹤的高雅风姿,阐发寄寓于鹤的高尚情怀。1827年2月,为母丁忧守制三年的林则徐离闽北上,路过苏州时与友人潘曾沂相晤。潘出示宣南诗社图卷请林则徐题咏,林则徐颇有感触地写下七古长诗一首:“宦游我忆长安乐,听雨铜街梦如昨,朝参初罢散鹓鸾,胜侣相携狎猿鹤。”追念在京生活之清苦和诗会之乐,把“胜侣”喻为“猿鹤”,希望潘努力作为,“毋为独鹤翔寥廓”。

刚复职任陕西按察使不到一年,父病故,林则徐从陕南赶回福州守孝。在家乡,他参与了福州西湖疏浚工程,与时为将乐县知县的冯云伯相熟并时有唱和。林则徐曾依冯原韵酬诗一首:“愧比逋仙亭畔鹤,枉谈庄叟井中蛙。琴尊待践湖西约,一棹临流刺浅沙。”描写福州西湖之湖光水色后,借林逋隐居杭州西湖之典抒写乡居的清新感受。

直承父之爱鹤癖好的林则徐,始终以鹤之高洁品性为比照,廉洁奉公,恪尽职守。这一点,从他对三幅家藏《饲鹤图》的珍视上可见一斑。出于对鹤的喜爱与对先父的缅怀,1830年为父守孝三年后入京候旨时,林则徐带上父亲所绘《饲鹤图》,向同僚好友求得题咏。之后,又亲绘两幅父亲遗容小像,分别于1836年和1837年由汤贻芬和吴荣光补景而为《饲鹤图》第二图与第三图。无论何时何地,林则徐总是将图珍藏于行囊,随身携带。尤其在1837年与1838年连续两次入京候召的日子里,林则徐持图遍索题咏。从1830年曹振镛首次题咏,到1850年林昌彝题咏封笔,历时20年;而从林宾日绘制第一图起算,存图与最后之题咏则历时42年之久。为3幅《饲鹤图》题咏者前后共达65人,且皆为如黄爵滋、邓廷桢、陶澍、魏源、梁章钜等一时名士。处在近代史开端的中国已是风雨飘摇,作为栋梁之才的林则徐与他的同道们为国竭尽全力却几经仕途起伏,题跋生动体现了这段历史背景及人物关系,并透露出林氏父子及晚清朝政鲜为人知的诸多侧面。《饲鹤图》所有题咏,福建人民出版社已于1992年以《林公则徐家传饲鹤图暨题咏集》影印出版。

如同座右铭的3幅《饲鹤图》伴随林则徐66岁生命的大半生,从他藏图与征题可见其在国运式微时的养性修身的情形:既有奋不顾身为民请命经世致用的一面,又有不计个人得失恬淡处世的一面,这应得益于其父饲鹤养性的真传。一些题跋反映了林氏父子的高尚情趣与清廉操守。诸如,曹振镛所题“方伯沐渥恩,鞠谋勤抚字,承家矫矫姿,报国蒸蒸治”诗句;潘世恩所题“乃知养民政,即是泽物仁。鹤鸣子则和,国宝家之珍”诗句。一些题跋体现了林则徐公正清廉的贤臣素养及公忠为国爱民忧时的为官口碑;前期多颂扬其在楚、豫、苏之政绩,后期多为其禁烟后因功反罪、遭戍遣边鸣不平。廖鸿荃“记曾文笔峰前见,放鹤人归处士家。不敢轻将和靖比,一生孤岭伴梅花”诗句,将林则徐修养与隐士林逋相比;汤贻汾“中丞今稷契,雅化流三吴。再来权总制,三省宏远谟”诗句,将林则徐才干与贤臣稷契相比;潘世恩“谓是饲鹤术,理通于治民”诗句,将饲鹤与治民直接相比。这些题咏以作者的真实情感反映出朝野人士的心声,从不同角度彰示了林则徐的爱民思想与杰出的理政能力。

除了于京活动期间题咏较多外,在出入京路途中林则徐与友人也多有酬和。概因林氏父子爱鹤故,唱和者亦多用鹤喻。1830年4月林则徐北上过苏州会晤潘曾沂,潘以诗相赠:“净极梅花性,孤山一树前,……霖雨在车下,微云指汉边,天衢正开豁,独鹤在青田。”鼓励再出仕之林则徐如同孤山与梅相守之独鹤矫然而翔。林则徐作贺新郎词以酬答:“数点花疏绕冷韵,待宵阑,独鹤来相守。香雪海,漫回首。”把潘喻为苏州香雪海中同样与梅相伴之独鹤。6月林则徐在京领受湖北布政使职,出都前与也在京城的潘曾沂题诗作别:“懒吟同避债,倦客学参禅。梅鹤图堪借,凭君缔墨缘。”言对梅鹤的欣赏已成二人共同的高品位追求。7月出都,友人祁寯藻以诗赠行:“爱此羽毛偏洁白,向来进退总分明。……鸣皋共羡蜚声远,警露谁知示诫深,此去携图过江汉,白云黄鹤几沉吟。”诗中以鹤喻林则徐,希望他到任新职勿忘父教,承继家风,爱惜操守,有所作为。

林则徐不负众望,勇于任事,力解民困,胜任各职。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6年,先后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救灾办赈,与民生息,博得广泛赞誉。任湖广总督不久便拿出禁烟方略以奏陈,并在湖广率先进行销毁烟具等禁烟行动。1837年11月初奉旨进京,道光帝接连8次召见,与之商讨禁烟对策;是月底,受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州查禁鸦片。

从1838年年底至1840年9月底林则徐“交部议处”,1年零9个月的时间里,林则徐坚守广州,心无旁骛,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夜以继日奋战在禁烟抗英的第一线,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在英军武力胁迫下,在投降派的倾轧下,道光帝于1841年6月下旨对林则徐从重处罚发往伊犁;因7月黄河在开封祥符决口,帝又诏令行至扬州的林则徐折往东河协助治河。友人魏源闻讯写下题咏诗:“吐雾含烟赤县迷,帝降丹书遣元鹤。……阊阖纷纷百鴂群,共罪仙禽宜首谴。……安得再起元鹤翔天衢?但忧四海饥,不顾一身癯。”诗中推崇林则徐禁烟抗英功绩,愤慨其不公正遭遇,期盼其如元鹤般展翅再起“翔天衢”。

辛苦劳作半年,祥符河口修复合龙,帝下旨仍将林则徐遣戍伊犁。林则徐五月抵达西安病倒,小休后再启程,分别时留给妻子一首《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其中名句。在重大挫折与磨难面前,林则徐顽强而坚韧,表现出一种义无反顾舍身报国的豪迈壮志和高尚情怀。

1842年12月上旬,经过千难万险,林则徐终抵伊犁惠远城戍所。责任轻了,时间多了,林则徐与老友邓廷桢等诗词高手有了更多的唱和与交流。虽然处在人生的低潮期,但他们在字里行间掩映着的仍是一颗颗经世致用之心的光芒。腊月十九日,林、邓与伊犁将军作东坡生日会。邓词先成,以鹤为象征物,以己今之贬谪与东坡当年之贬谪相对比,借故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九疑云黯,更匆匆去跨,南飞孤鹤。”盼望早日如鹤般飞回朝廷。林呼应邓诗,以词和之。他引东坡“谪所一生过也得”诗句以自慰;并以确凿的史实指明我国对新疆早有主权:“皇舆西控二万里,乌孙突厥悉隶吾藩篱”;也以鹤比拟南谪之东坡与西谪之己所处状态:“导公神游合西笑,何必南飞载鹤寻九疑……长松尘洗鹤意远,真有番乐来龟兹。”林则徐对东坡怀有十分崇敬,无论处境如何,总会在东坡生日吟诗抒怀以纪念,这与苏林二人有相似的遭遇有关,也与二人都以鹤之精神为己之品格追求,抒发心志有关。

1843年正月初五日,林邓有咏雪唱和诗。林“压枝还助老松坚”句,以老松自况,言说自己在压力之下反而增强了勇气。“谁似行吟鹤氅仙”句,表面上似羡慕鹤氅仙世俗外的悠闲之态,实质上抒发的却是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接着,林则徐作《嶰筠赠鹤》诗再次以鹤喻邓喻己:“万里倦飞虽警露,九皋清唳早闻天。孤山处士还相对,松下风多且避烟。”暗喻他们只是暂避政治烟云以待再次如鹤般“声闻于天”的时机。

清廷为应付舆论,于是年7月释放了邓廷桢,授任甘肃布政使。在伊犁相伴七八个月的一对老友,再次面临别离。林则徐作《送嶰筠赐环东归》诗送别,他的心情激动又悲愤:为邓之赦还而高兴,为己之回归无期而伤感。其中“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诗句格外深情动人,为二人休戚与共的纯真友情而自豪,坚信禁烟之是非曲直一定能得到历史的公正评价。

邓廷桢等相继赦回后,林则徐格外盼归,在戍地所写的一些诗词信件中多与时事和个人遭际相联系,表达洁身自好的他无可奈何盼望起用的心情。如《买陂塘·癸卯闰七月》:“何时归去?盼白鹤重来,玉笙吹破,或与子乔遇。”以白鹤喻诏归的吉祥信使,语气急迫。《寿嶰翁七十》诗祝贺邓的再起,也表达出自己错综复杂的心情:“欢离悲合溯劳踪,自送公归岁再冬。……只今西塞余孤鹤,却喜南阳起卧龙。”以鹤自喻,以龙喻邓,盼望龙腾鹤舞之时。此期林则徐还有《调鹤》《放鱼》等诗,对戍所处境和盼归心情作反复表述,其中流露更多的还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林则徐对鹤高洁品位的推崇是全方位的。此时,他以鹤之意象多表达其双重心态:一方面,如鹤之昂扬高翔回归,体现的是期盼之情;另一方面,如鹤之内敛淡然隐忍,表现的是其坚韧之心。在伊犁后期,他表露更多的是后者。在布彦泰推举下,是年底朝廷命林则徐总管新疆屯田事宜。邓廷桢寄诗表达其兴奋心情:“遇雨占应吉,瞻云气渐融。记曾盟息壤,招隐小山丛。”由此可知一个细节,自禁烟失败二人待留广州时,便同下了归隐的决心。林则徐于伊犁寄与郑夫人诗中,也有“农圃耦耕他日愿”之句,此类诗句屡见二人其它诗文,可见其退隐之心萌生已久。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二十多年前林则徐游孤山时所作“便拟携锄种明月,结庐堤上伴灵襟”诗句,引退之心生发时应是受了林逋的影响,至后期则是对高洁鹤意野逸隐忍一面的表达。

1845年12月,正在哈密勘田的林则徐收到被释放的诏令,以三品顶戴署陕甘总督,一年半后调任云贵总督。1848年12月19日,在滇中的林则徐于督署招同人做苏东坡生日会,赋诗一首以东坡自勉自励:“公来把袂非岑寂,换扇阿婆笑笠屐。”欣赏东坡虽屡遭贬谪却始终保持宠辱不惊,即使晚年贬谪海南儋州也能随遇而安的平和心态。翌年10月,林则徐以旧疾复发,奏请开缺回籍调理,实则为归隐之心的最终笃定:宦海多年浮沉实已疲倦,加之相依为命的郑夫人上年病逝于昆明。回乡调治得准。离滇前,林则徐有诗酬答袁午桥:“但得支公怜病鹤,肯同赵壹赋枯鱼。愿君早拥南天节,或许相逢退食余。”他这只“病鹤”宁肯追随高僧遁入空门,也决不肯再像赵壹、卞彬那样热衷仕途了。此处似乎表明了归隐心迹,但随后的一些诗篇仍反映了他对国事民生的关心:有在途中与友惜别的诗句:“独有恫瘝仍在抱,忧时长结寸心丹。”有回到原籍反映其淡泊生活的诗句 :“害马纵经祛六诏,嗷鸿犹记悯三秦。多君新著潜夫论,移粟江湖为恤民。”可见,不管个人境遇如何,为国忧虑的林则徐都不可能做到林逋之“真隐”,民生的困苦与国势的颓败,永远是他的一块心病。

由父辈承袭而来的崇鹤之情,贯穿了林则徐的一生,晚年回到家乡福州仍有爱鹤之举。林则徐从昆明带回两只鹤,与家中原饲的两只成两对。对鹤之美,他不仅自赏,还与好友亲邻共享;在家乡休养的7个月中,屡次放鹤以观。是年夏日,林则徐携鹤去按察使叶敬昌家放飞。为纪其事,时人做“鹤磴”题刻,以诗赞林则徐之清廉:“吟台四鹤舞蹁跹,引吭齐鸣立儿前。似欲长叨廉史俸,不思比翼上青天。”诗中所言“四鹤”即指林家所养的两对。“鹤磴”题刻遗迹如今尚存。之后,林则徐又携鹤到知交锦巷郭柏苍家,与其兄弟子侄共同赏鹤。柏苍后作《鹤磴》诗以纪其人其事:“吟台西畔鹤磴高,鹤去人归磴亦宝。文忠(林则徐死后谥文忠)头白归乡闾,乡闾瞻仰群遮道。……园林放鹤事寻常,林下清风怀二老。主人与客品相高,笼鹤放鹤鹤不恼。”

林则徐至死都保持着如鹤般高洁与淡定的精神气质,时人也早已把他与鹤之形象融为一体。1850年10月,咸丰帝下旨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西,好友陈偕灿赋诗作别:“公忠身许济时艰,引疾归来忍置闲,天下安危韩魏国,苍生霖雨谢东山。……入山猿鹤烟梦古,跋浪鲸鲵瘴海深。莫使草堂开绿野,征车早慰九重心。”把应召再起的林则徐誉为入山之猿鹤,盼望他匡时济世,再创伟业。然而,年事已高且频年积劳体弱多病的林则徐,在赴任路上只艰难行走了17天,便化作一只白鹤飞往天国,追寻其父而去,留给万世华人一个仰视英雄的高度。

责任编辑 董晓奎

猜你喜欢
林则徐
清 林则徐 行书四条屏
《林则徐》
林则徐禁烟
爱国
从神光寺事件看徐继畬与林则徐对西方的认识差异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
林则徐与外文情报翻译
林则徐、魏源的海防战略思想是消极的吗?
留钱做什么?